亡父出殡,棺材却重如千斤,阴阳先生:是他压在棺材上
发布时间:2025-09-18 02:45 浏览量:5
清咸丰年间,登州府莱阳县有个望海村,村靠渤海,大半人家以捕鱼为生。村北头住着户姓缪的人家,当家的缪海山是个老渔民,一辈子驾着渔船在海上讨生活,性子耿直,待邻里热络,谁家有难处,他总第一个伸手帮衬。缪家只有一子,名唤缪文清,生得文静,不喜捕鱼,反倒爱读书,缪海山也不勉强,只盼着儿子将来能有个安稳前程。
这年入夏,渤海面上起了台风,缪海山为了抢收晾晒在滩涂上的渔网,冒着大风去了海边,谁知被突然涨潮的海水卷走,等村民们找到他时,人已经没了气。缪文清闻讯赶来,抱着父亲的尸体哭得肝肠寸断,村里的人都陪着抹眼泪——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走得这么急?
按照村里的规矩,老人去世后要停灵三日,再择吉日出殡。缪文清强忍悲痛,请来村里的老木匠打棺材,又去镇上请了阴阳先生择日子。阴阳先生姓褚,五十多岁,留着山羊胡,看了缪海山的生辰八字和去世时辰,掐着手指算了算,说:“三日后辰时是吉时,阳气最盛,适合出殡,可保逝者安息,子孙平安。”
接下来的三天,缪文清守在灵堂,接待前来吊唁的村民。村里的人也都热心,帮着搭灵棚、备丧宴,忙前忙后,倒让缪文清省了不少心。他看着父亲的遗像,心里满是愧疚——父亲一辈子辛苦,自己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他,他就走了,连一句叮嘱的话都没留下。
出殡那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八个壮丁就来了,都是自愿来抬棺材的。缪文清给他们每人递了一块白布,又敬了一杯酒,哽咽着说:“各位叔伯,辛苦你们了,我爹能走得安稳,全靠你们了。”为首的壮丁叫田大柱,是缪海山的老邻居,拍了拍缪文清的肩膀:“文清,别难过,海山叔是个好人,我们一定好好送他最后一程。”
八个壮丁走到棺材旁,各自找好位置,挽起袖子,喊着号子:“一、二、起!”可棺材却纹丝不动,像钉在了地上似的。田大柱愣了愣,以为是自己没使劲,又喊了一声:“都用点劲!起!”八个壮丁脸憋得通红,胳膊上的青筋都爆了起来,可棺材依旧没动,反而像是更沉了,压得他们腿都有些打颤。
缪文清见状,心里慌了:“田大伯,怎的回事?这棺材……怎么这么重?”田大柱擦了擦额头的汗,喘着气说:“不知道啊,这棺材是老松木做的,海山叔的身板也不算重,按理说我们八个大男人,抬起来绰绰有余,可这棺材却重得跟灌了铅似的,实在邪门。”
村里的人也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有人说:“莫不是海山叔有什么心事未了,不肯走?”也有人说:“会不会是冲撞了什么邪祟?”缪文清听着这些话,心里更急了——辰时快到了,若是误了吉时,对父亲的魂魄不好,可棺材抬不起来,这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有人想起了褚先生,说:“褚先生懂阴阳,不如请他来看看,说不定能知道是怎么回事。”缪文清赶紧让人去请褚先生。没过多久,褚先生就来了,他背着布囊,手里拿着罗盘,走到棺材旁,围着棺材转了一圈,又蹲下身,仔细看了看棺材底部,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他站起身,对缪文清说:“文清,你爹的魂魄没走,他压在棺材上,所以棺材才这么重。”缪文清一听,眼泪瞬间就下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棺材磕了三个头:“爹,儿子知道您有心事,您有什么话就跟我说,别苦了自己,您放心,您交代的事,儿子一定办到!”
褚先生扶起他,说:“你先起来。你爹不肯走,定是有未了的心愿,你仔细想想,你爹生前有没有什么牵挂,或是没完成的事?”缪文清皱着眉,仔细回想——父亲生前最牵挂的就是自己,总说希望自己能考上功名,将来有个好前程;还有,父亲去年冬天说过,想把村东头那片荒滩改成晒网场,方便村里的人晒渔网,可一直没来得及办;对了,父亲还欠着镇上粮店的两斗米钱,说等今年鱼汛期过了就还……
他把这些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褚先生。褚先生点点头,说:“这些都是你爹的心事,可他压在棺材上,恐怕还有更重要的事。你再想想,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你爹生前最珍视,却没带在身边的?”
缪文清愣了愣,突然想起了什么——父亲有一个黄铜烟袋,是爷爷传下来的,父亲一辈子都带在身边,抽烟时总拿着它,宝贝得很。可父亲去世后,他翻遍了家里,也没找到那个烟袋,当时因为伤心,也没多想,现在想来,父亲说不定是把烟袋落在了什么地方,心里惦记着,才不肯走。
他赶紧对褚先生说:“褚先生,我爹有个黄铜烟袋,是爷爷传下来的,他一直带在身边,可我没找到,会不会是他惦记着烟袋,才不肯走?”褚先生眼睛一亮:“极有可能!魂魄最记挂生前珍视之物,你爹定是想带着烟袋走,你快去找找,若是能找到烟袋,放在棺材里,他或许就肯走了。”
缪文清赶紧让人看着灵堂,自己则跑回了家,翻箱倒柜地找烟袋。他先找了父亲的卧房,打开衣柜,翻了父亲的衣裳口袋,没有;又找了父亲平时放杂物的箱子,里面有渔网、鱼钩、线轴,还是没有;他又去了父亲常去的海边,在父亲平时坐着抽烟的礁石旁找,也没有。
眼看辰时快过了,缪文清心里又急又慌,眼泪都快掉下来了:“爹,您的烟袋到底在哪儿啊?您别为难儿子了,告诉儿子好不好?”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父亲去年秋天在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树,说等树结果了,让他尝尝。当时父亲还拿着烟袋,坐在石榴树下抽烟,会不会是烟袋掉在了石榴树底下?
他赶紧跑回院子,蹲在石榴树底下,用手扒开泥土和落叶。扒了一会儿,手指突然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赶紧挖出来一看——正是那个黄铜烟袋!烟袋上还沾着泥土,可铜身依旧发亮,烟袋锅子里还有没抽完的烟丝。
缪文清拿着烟袋,眼泪掉了下来,哽咽着说:“爹,我找到烟袋了,您别惦记了,儿子这就给您送过去。”他赶紧拿着烟袋跑回灵堂,把烟袋放在棺材里,对着棺材说:“爹,烟袋找回来了,您放心走吧,儿子会好好照顾好自己,也会完成您的心愿,把荒滩改成晒网场,还了粮店的米钱,将来一定考上功名,不让您失望。”
褚先生走到棺材旁,拿出一张黄符,点燃后绕着棺材走了一圈,嘴里念念有词。黄符烧完后,他对田大柱说:“你们再试试,应该能抬起来了。”田大柱和其他壮丁半信半疑,走到棺材旁,再次喊着号子:“一、二、起!”
这次,棺材竟轻飘飘地被抬了起来,八个壮丁都愣了,随即松了口气——刚才那重如千斤的感觉消失了,棺材恢复了正常的重量。缪文清见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对着棺材深深鞠了一躬:“爹,您一路走好。”
送葬的队伍缓缓出发,缪文清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引魂幡,一步一步地朝着村西头的墓地走去。村里的人跟在后面,有的撒纸钱,有的哭丧,队伍很长,在清晨的小路上延伸着,像一条黑色的带子。
到了墓地,众人把棺材放入墓穴,褚先生又做了一场法事,超度缪海山的魂魄。缪文清跪在墓前,磕了三个头,心里默默说:“爹,您安息吧,儿子一定会完成您的心愿,不让您失望。”
葬礼结束后,缪文清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先去了镇上的粮店,还了欠的两斗米钱。粮店老板很惊讶:“文清,你爹欠的钱,我本想等你缓过来再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还了。”缪文清说:“这是我爹的心愿,我不能让他在地下还惦记着。”
接下来的日子,缪文清一边读书,一边忙着把村东头的荒滩改成晒网场。他找了村里的人商量,大家都很支持,纷纷自愿来帮忙。有人平整土地,有人搭建棚子,缪文清则拿出自己攒下的钱,买了木料和工具。忙活了一个多月,晒网场终于建好了,村里的人再也不用把渔网扛到很远的地方去晒了,大家都很感激缪文清,说:“海山叔没白疼你,你真是个孝顺孩子。”
缪文清依旧每天读书,夜深人静时,他总会拿出父亲的黄铜烟袋,擦了又擦,仿佛父亲还在身边,看着他读书。他想起父亲的叮嘱,心里就充满了动力——他一定要考上功名,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父亲的期望。
三年后,缪文清参加了乡试,竟一举考中了举人。消息传回望海村,村里的人都沸腾了,纷纷来缪家道贺。缪文清穿着举人服,拿着喜报,去了父亲的墓地,跪在墓前,哽咽着说:“爹,儿子考上举人了,您的心愿完成了,您在地下可以安息了。”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父亲的回应。缪文清抬头望去,天空湛蓝,阳光正好,他仿佛看到父亲站在不远处,对着他微笑,眼神里满是欣慰。
后来,缪文清又考中了进士,被派到外地做官。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每年清明,他都会回到望海村,给父亲上坟,还会去村东头的晒网场看看,想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心里满是温暖。
村里的人也一直记着缪海山的好,记着缪文清的孝顺。有人说,缪海山当年不肯走,是因为放心不下儿子,也放心不下村里的人;也有人说,缪文清的孝顺感动了天地,才让他一路顺遂。可无论怎样,这个故事都告诉人们:父母的爱永远是最深沉的,哪怕阴阳相隔,那份牵挂也不会消失;而子女的孝顺,不仅能让父母安息,也能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力量,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