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

发布时间:2025-09-20 00:05  浏览量:3

文/完颜亮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普通清洁工人,他生前受到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敬重;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等高级领导干部曾和他一起背起粪桶去清理厕所。他身后,国家建了两座纪念馆纪念他,弘扬他的崇高精神。他就是“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

流落北京的苦孩子

1915年9月20日,时传祥出生在山东省德州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一生下来,就是一个苦孩子。父亲是赤贫的佃农,母亲是普通农村妇女,并生有六个孩子。一家八口,生活艰辛。在时传祥年纪不大时,遇上了大灾之年。为了一家人生计,父亲不得不向地主借债度日,却被地主的高利贷套住,欠下了一笔“阎王债”。凶狠的地主逼债似虎狼,活活将父亲逼死。寡母领着六个孩子实在无法生活。时传祥14岁时,就想出去闯一闯,为母亲分忧。为了让孩子有一条生路,母亲也只好答应了。

1930年春,不到15岁的时传祥穿着破烂衣服,身上一文钱也没有,即外出逃荒。他辗转流落到北平城郊。找不到生计的时传祥,为生活所迫,到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当掏粪工。这个私人粪场是一个粪霸所开。时传祥在这个粪霸手下干了20年,受尽了粪霸的剥削和压迫。

时传祥的劳动强度非常大,他每天要推着粪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来回二三十里路。在这么大的范围里,他逐个厕所清理粪便。旧北平城的路非常难走。过度劳累的时传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都要拖着疲惫的身体掏粪、背粪,推着粪车,“一步三歪,步步打转”地往返在泥泞的路上。

劳动强度极大的时传祥,生活仍十分艰苦。他和另外12个掏粪工住在十分简陋的工棚里,四面透风,里边还养着一头驴。过度劳累的时传祥往往走不到工棚,就头枕半块砖头在马路边睡着了。他们吃的是饭馆里剩下的馊饭,穿的衣服又破又脏,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几年,补丁打补丁,没有第二件衣服供换洗。

时传祥每天劳累过度不说,还要受粪霸和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20年里,他几乎天天挨打受骂,受尽了欺凌。他的劳动强度很大,粪霸却只给三块工钱。到开工钱时,粪霸总是找各种借口扣他的工钱。20年里,时传祥没有一次得到过足额的三块工钱。

除了受粪霸的欺压,他还要忍受一些对掏粪工有偏见的人的歧视。旧社会称一些行业为“下九流”。掏粪工是“下九流”里最底层的行业,许多人对他们抱有偏见,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把他们看作下贱人,甚至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称之为“屎壳郎”。虽然这些人居家生活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掏粪工,给他们以白眼。有一次,时传祥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个律师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盛了一点儿水把他打发走了。

闪光的足迹

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平等,也给掏粪工以做人的尊严。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共北京市委就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政策。北京市政府将掏粪工划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他们十分尊重。1952年北京市崇文区成立清洁队,把过去的掏粪工都编入其中,统一组织管理。从此,掏粪工也纳入了国家职工正式编制。时传祥就是在那一年加入了这个清洁队,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事清洁工作。当时的北京市政府对清洁工人的劳动十分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他们的运输工具。随着旧制度被推翻,人们的旧观念也逐步改变,人民群众都把掏粪行业看作为人民服务的一部分。时传祥和工友们第一次享受到了做人的尊严,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时传祥有一种朴实的感恩之心。共产党不光解放了他的人身,而且给他以尊严,使他精神上也得到解放。他知恩图报,决心用自己加倍努力的劳动报答共产党的恩情。他对新社会掏粪工这个特殊行业有了一种特殊认识:干这行也是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后来,他在党和政府教育下,把这项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认识又有了升华。他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也是为人民服务,是十分光荣的。

◆时传祥正在工作。

有了这种思想认识,时传祥劳动特别努力。他舍得付辛苦,舍得花力气,时时处处干在头里,以苦为乐,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在工友中,他干的是最多的,工友们都佩服他。不久,他就被推选为清洁队长。当上队长后,特别累的活,特别脏的活,他都带头干。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时传祥当队长的清洁队分管区,是北京市最干净的地区。时传祥加班加点工作,连休息日也不休息。他走家串户,义务为居民、机关和学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他长年累月背粪桶,右肩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辛勤劳动给他带来快乐,使他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55年,时传祥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他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他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群英会,同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64年,时传祥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的国庆节,时传祥被选作北京市先进工人代表,参加国庆观礼。

当上全国劳动模范后,时传祥仍然在清洁第一线劳动,并且干的仍然是最脏最累的活。不仅如此,他几乎放弃了全部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哪里需要清洁,他立即带着人去。上级领导夸赞他,群众向他树起大拇指,时传祥却觉得这没什么。他说了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不干好,人家不方便。”

1958年,运粪改用汽车了。时传祥说:“咱要人不等车,车不等人,加快周转,分秒必争。”在他的带动下,原来每人每天平均背粪50桶,一下子增加到93桶。刮风下雨也是一样。

崇高的思想境界

时传祥能够留下闪光的足迹,源于他崇高的思想境界。时传祥是个朴实的劳动者,不会自我表白,更不会讲那么多大道理。但他用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句话就是:“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对于这句话,还有另外三个版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一人脏换来万人净”;“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其实,这四个版本,都是记者对时传祥说的一段话的概括。这段话,是一位记者采访时传祥时,时传祥说的。那位记者这样写道:

我曾经问过他,是怎样做到不嫌脏的?他说:“屎嘛,哪有不脏的?可咱要一人嫌脏,就会千人受脏,咱一人嫌臭,就会百家闻臭。俺脏脏一人,俺怕脏就得脏一街呀。想想这个,就不怕脏啦。”我当时看着他黑红的面庞和宽阔的前胸,好久说不出话来。

◆时传祥曾经工作的地方和不同时期用的车辆。

时传祥这句话说得自然、朴实,但体现出他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真心实意为他人着想,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时传祥另外一个崇高思想境界是: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并发自内心地做好在一些人眼中认为是低贱的工作。新中国建立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进步了,但一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仍然有一些人认为掏粪工不光脏、累,还是低贱的。为了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主动请求担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了作出表率,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他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曾任北京市总工会《工会博览》杂志社副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秘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的著名社会学家艾君把时传祥这种崇高境界概括为“时传祥精神”。他认为,“时传祥精神”其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勤劳朴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他分析,时传祥的事迹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应该说是与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的人文精神相联系的。时传祥在平凡岗位上所凝聚成的“社会价值”,就是他把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职业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投入到了无限地为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之中,并化为了以苦为乐,爱岗敬业,“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实际行动。这也正是“时传祥精神”所体现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

时传祥的儿子时纯利则把时传祥精神简要地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他认为,弘扬时传祥精神,就要“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

受到党和人民的敬重

时传祥当上全国劳动模范后,他在北京地区已经很有名了,但在全国范围讲,他与当时的王进喜、陈永贵等全国劳动模范比,名气还不算大。时传祥的名字被全国人民知晓,是他在1959年10月26日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那一天,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先进工作者“群英会”,时传祥作为劳模参加会议。这天,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到会场,接见与会劳模。刘少奇首先看到时传祥,几步走到时传祥跟前,一把抓住他那长满老茧的大手,亲切地说:“你是老时吧?”刘少奇此举让时传祥发了好一阵愣:刘主席怎么就径直走到我面前来了呢?刘少奇的平易近人很快打消了时传祥的顾虑,两人拉起了家常。刘少奇拉着时传祥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话:“老时呀,我们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刘少奇又问起清洁工的学习情况,时传祥自豪地向刘主席汇报:“我这个班又进了新生力量,他们是中学生,如今咱们的掏粪工大部分都能读书看报了,只有我还差一点儿。”听了时传祥的话,刘少奇说:“一个先进生产者,一个劳动模范,光好好工作还不行,还要努力学习文化。”接着,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自己使用的英雄钢笔,送给了时传祥,并叮嘱他:“年底一定要给我写信。”

◆1959年,时传祥在第一次全国“群英会”上发言。

1959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刘少奇接见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与时传祥握手的照片。全国从事清洁工作的人看到这张照片,都非常高兴。国家主席能接见一名掏粪工并且和他紧紧握手,这证明共产党真的和劳动人民一条心,尊重每个行业包括清洁工在内的劳动者。大家受到极大鼓舞。时传祥本人更加高兴。他说:“我已经干了30年的掏粪工,只要党需要,我还要再干它30年、60年!党需要我干到什么时候,我就干到什么时候。”刘少奇送给他的那支英雄钢笔,他当作珍贵礼物精心保存。“文革”中红卫兵百般折磨他,他也没有交出。后来,这支钢笔被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收藏。

◆1959年,第一次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与时传祥亲切握手。

1963年6月初的一天,崇文区环卫三队“时传祥班”的工人准备出工时,来了两位干部模样的人。时传祥一看,是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和崔月犁。他们一进门就对时传祥说,我们两人今天要和你们一起参加环卫劳动。时传祥看到他们两个身后还跟着几个北京市机关的干部,都做好了劳动的准备,什么公安、新闻等单位的人,他们一个也没有带。显然,他们是真心实意来劳动的,根本不是为了宣传。两位副市长说完就抄起工具,要跟着时传祥去背粪。时传祥背起粪桶带着他们一起在崇文区掏厕所、背粪。两位副市长干活特别卖力,干得满头大汗。干了两个多小时后,因市里有会议要他们参加,他们才离开。离开前,万里风趣地对和他一起劳动的干部说:“我是时传祥的第一大徒弟。”万里等人这次和清洁工一起劳动,没有安排任何宣传报道,但两位副市长到“时传祥班”和时传祥一起掏厕所、背粪桶的消息,还是被一位记者报道出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那个倡导追求远大理想、推崇奉献精神的年代,人们纷纷学习效仿,到“时传祥班”来参加劳动。劳动的人,没有一个是摆花架子的,都实实在在地背起粪桶,跟随时传祥去掏厕所,而且都是真干。来“时传祥班”劳动的,有清华大学的学生,有解放军战士,有歌唱演员,总之,各行各业都有人纷纷跑来向时传祥拜师学背粪。“时传祥班”一下子热闹起来了,几乎每天都要另外安排来拜师学背粪的人的一些劳动量。外地来北京开会的高级干部,也主动要求到“时传祥班”去劳动,他们无不以能跟着老时背一次粪桶而感到深受教育。时传祥的事迹、“时传祥班”发生的故事传遍了全国各地,也传到了国外,法国、英国、日本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也到“时传祥班”来,跟随时传祥掏厕所、背粪桶。西哈努克亲王的侄子尤马那拉王子主动要求拜时传祥为师,在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跟随时传祥掏厕所、背粪桶。

◆掏粪工人时传祥(左二)。

那时,为了改造世界观,追求崇高理想,倡导热爱劳动,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洗涤自己思想上的陈旧观念,无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城市,都有许多大学生、中学生自觉自愿到清洁队去,并且专门到掏粪工种去劳动。一时间,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股“背粪热”。那时的进步青年,都以到北京和时师傅一起背几次粪桶为最大的荣耀。

时传祥也经常被许多单位请去作报告,谈体会。他每次去作报告,都是座无虚席,受到热烈欢迎。1965年,工人出版社将时传祥的报告汇编成书,正式出版,署名为:时传祥。这本书在全国发行达180万册。

1966年国庆节前,毛泽东特意把时传祥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时传祥被当作贵宾请上了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在城楼上,毛泽东握着他的手,亲切问候了他。在人民大会堂为观礼团举行的国宴上,周恩来向时传祥敬酒,朱德给他夹菜。朱德委员长说:“老时,你是干重体力活的人,不会喝酒,可要多吃菜呀。”

时传祥凭自己的奉献精神,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敬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得到了许多荣誉,但他自己在心里并没有觉得怎样了不起,他真正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劳动者。受到敬重、取得荣誉,使他添了干劲。他当上全国劳模后,从未脱离工作第一线,每天照样背着粪桶走街串巷,掏粪、打扫厕所、背粪。为了干好掏粪工作,他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比其他工人更多的辛劳。五六十年代的北京,平房还相当多,特别是一些老四合院里,往往住着十几家、几十家,人口密度大,厕所使用频率高,加上旧式平房厕所大多较简陋,茅坑浅,使用的人一多,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时传祥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

◆时传祥和青年工人们一起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在那个追求进步和理想成为时尚的年代,仍然有不少青年人不愿意做清洁工。特别是分配他们去掏粪,他们更想不通。当时,为了充实清洁工队伍,也经常分配一些青年人去崇文区做清洁工作,但有些青年人不安心清洁工作,嫌掏粪工丢人,总想转到工厂去。遇到这种情况,时传祥并不摆出严厉面孔批评他们,而是慈祥地开导他们:“北京城如果一个月没有人去掏粪,粪便就会流得满大街都是。你也愿意上重工业,我也愿意上重工业,不行啊,总得有人清理粪便呀!”在时传祥的带动、开导下,不少青年人安心清洁工作,并且做出了成绩。

受到迫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时传祥被扣上“工贼”“粪霸”等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批斗。1971年时传祥被遣送回山东老家劳动改造。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时传祥始终心胸坦荡,正气凛然。他始终坚信:“我没有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度过人生最艰难的岁月。

1973年8月21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将时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万里找来商谈北京市的环境卫生工作。由于万里曾说过时传祥是他师傅,因此,在商谈中,周恩来自然想到了时传祥,他关切地问万里:“清洁工人时传祥现在在哪里?”万里说,他长期被批斗,身体患了许多严重疾病,被遣送回山东老家了。周恩来听到时传祥的遭遇后,非常气愤,他当即指示:“要代表党组织把时传祥请回北京,给他平反,向他道歉,给他治病,落实政策。”之后,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了时传祥的境遇,毛泽东也十分关心时传祥,指示要尽快把时传祥接回北京治病。周恩来亲自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要他们立即将时传祥接回北京,政治上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生活上照顾安排。

1973年8月29日,时传祥被接到北京崇文医院。当年和他一起背过粪的万里,著名的劳动模范张百发、胡四辈等人赶往医院看望他。后来他又被转到条件略好的宣武医院治疗,但病情仍然越来越重。

1975年5月19日,处于弥留之际的时传祥把四个子女叫到身边,说了三句话,一句话是:“孩子们,我掏了一辈子大粪,被人看不起,但我对掏粪是有感情的。”一句话是:“我向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接班,我唯一的一个愿望是你们接好我的班,这个班不是我个人的班,这是党和国家的班!”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要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时传祥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60岁。

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等联合举行大会,为时传祥彻底平反昭雪。

精神传承

时传祥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时传祥精神的传承,首先是在自己子女身上。在时传祥还没有去世的1974年,他刚刚20岁的小儿子时纯利就扛起铁锹,进入北京使馆清洁运输管理处,成了时家第二代中第一个进入环卫行业的人。他工作不久,被安排负责垃圾装卸。寒风中,时纯利抢着站在下风口,尘土飞扬着扑来,他成了“灰人”。时纯利话不多,干活儿抢在前头,老师傅们总说,看到时纯利,就好像看到了时传祥。

◆时传祥的小儿子时纯利(中)是时家的第二位全国劳模。

1999年,时传祥的孙女时新春成为山东省胜利油田滨南社区胜滨环卫绿化队的一名普通职工,是时家第三代清洁工。她的职责包括4000多户的小区楼道、8个公厕、20多个垃圾收集点的清洁工作。作为共和国第一代劳模时传祥的长孙女,她时刻牢记先辈的教诲,发扬“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用劳动践行着自己“我劳动,我快乐”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了新一代共产党员的风采。

◆2006年,时新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了时家的第三位全国劳模。

时传祥精神传承到他生前的工作单位——北京市崇文区环卫服务中心。几十年来,这里的环卫职工以时传祥为榜样,践行无私奉献的环卫精神,涌现出新一代的劳动模范和行业先进人物,如20世纪70年代琢磨出80多种治理管线堵塞的北京市劳动模范张孝敬,198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任华亭,北京市“三八”红旗手、2001年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的抽粪女工钟志玲,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崇文区环卫服务中心三队党支部书记关阔山。他们都是“活着的时传祥”,在他们的身上,人们能看到那种不畏艰苦、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环卫工作精神。

时传祥精神已经传承到全国各地环卫职工中。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使他们成为支撑共和国大厦不可或缺的支柱。

1987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率先设立了“环卫工人节”,日期就定在刘少奇接见时传祥的10月26日。这之后,有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先后设立了省级环卫工人节,400多个城市将这一天定为本地区环卫工人节。

为弘扬时传祥“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中秘文发(1999)84号”文件批准,在山东省齐河县建立了“时传祥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位于县城东北部,建筑面积1501.6平方米。建筑以八角形平面布局寓意四面八方,表达“宁愿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建筑以山东民居形式,采用硬山对称,灰瓦白墙,表达时传祥同志的朴素人生。基座四面,三层跌落花池,含意为四季和十二个月,表达时传祥勇敢正直、纯朴善良、勤劳无私的高尚品格和博大胸怀。该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会主席李瑞环题写馆名。

2009年10月26日,是刘少奇接见时传祥5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又一座时传祥纪念馆在北京龙潭公园落成。该馆占地800平方米,大门外矗立着时传祥的铜像。纪念馆分为“苦难的身世 不屈的性格”“无私的奉献 圣洁的心灵 ”“亲切的关怀 巨大的鼓舞”“榜样的引领 光荣的传承”“时代的呼唤 永远的追求”五个部分,真实再现了时传祥不平凡的一生。这座纪念馆作为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基地免费向游人开放。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