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及现任领导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9-23 11:32  浏览量:4

学校概况

在教育资源丰富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凭借其独特的魅力与实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熠熠生辉。这所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 ,是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省委、省政府支持率先突破国家“双一流”的4所省属高校之一。截至2025年6月,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设有17个学院性学院(部)、69个本科专业,涵盖11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专任教师140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8.9%。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江汉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多个源头,其前身包括创办于1981年的原江汉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创办于1952年的武汉教育学院、创办于1958年的武汉职工医学院。2001年10月,教育部批准在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新的江汉大学。2009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化学研究院整体并入学校。2021年9月,科学技术部批复依托江汉大学建设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里程碑事件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与影响力。

2024年,江汉大学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科研领域持续发力,成果显著。学校还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如2025年4月2日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科技自立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发展机会。在人才培养上,2025年9月2日,学校喜迎近6000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入学,新生们在充满科技与文化氛围的迎新活动中,开启人生新旅程。

现任领导基本情况

党委书记:覃道明

覃道明,男,土家族,1966年11月出生于湖北长阳。他拥有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1988年7月,覃道明踏上工作岗位,并于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教育管理领域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现任江汉大学党委书记、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在他的领导下,江汉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积极推动学校与地方的合作,促进校城融合发展,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校长:景新华

景新华担任江汉大学校长,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经验。他始终秉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与人才培养中。在教学上,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科研方面,他大力支持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推动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他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尊敬与爱戴,带领学校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副书记:张红星

张红星是江汉大学党委副书记,他在学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致力于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各项事业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增强党员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他关心师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协调各方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学校的管理与决策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与经验,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协同其他领导共同推动学校进步。

副校长:李卫东

李卫东出生于1971年8月,是中共党员,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法学教授职称,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及研究生导师。他现任江汉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院执行院长,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成果丰硕,在法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他主要负责教学管理等工作,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他还兼任武汉市政府法律顾问、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等社会职务,凭借自身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副校长:贾永胜

贾永胜作为江汉大学副校长,在学校的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等方面肩负重要职责。他工作认真负责,注重细节,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学科建设上,他积极推动优势学科发展,努力打造特色学科群,提升学校学科整体实力。在科研管理方面,他鼓励教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转化率。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的科研与学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领师生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副校长:刘继延

刘继延副校长在其分管领域展现出专业的素养与卓越的领导能力。他在教学、科研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学校的发展拓展空间。在教学管理中,他注重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对外合作上,他积极推动学校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促进学校国际化发展进程,以专业的眼光与不懈的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