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眼寻佛:古寺铜铃与蛇妖劫的千年母爱
发布时间:2025-09-24 12:00 浏览量:4
楔子
宋哲宗元祐年间,蜀地青城山脚下的溪云村,常年被云雾缭绕。村西头的李家院,却总是透着股暖意——院里的老桂树下,婆婆赵淑兰常带着五岁的孙儿李念安做针线,儿媳苏婉则在灶房忙活,炊烟袅袅中,满是烟火气。
李家世代务农,儿子李青却是个例外,他跟着货商走南闯北,做些茶叶生意,每年春秋两季才回家。这年清明刚过,李青又要启程去临安,临行前,他捧着母亲的手再三叮嘱:“娘,您年纪大了,别太操劳。婉妹性子柔,念安调皮,您多担待些。我这次走得远,约莫四个月才能回。”
赵淑兰拍了拍儿子的手背,笑着说:“放心去,家里有我。你在外头注意安全,钱赚多赚少无所谓,平安就好。”苏婉也递过收拾好的行囊,眼里含着泪:“相公,路上冷了记得添衣,念安我会看好的。”
李青揉了揉儿子的头,转身踏上了山路。谁也没料到,这一去,竟让李家卷入了一场生死劫难。
一、蛇梦惊魂与妖道献计
李青走后一个月,苏婉开始做怪梦。起初只是梦见一条通体碧绿的大蛇,盘在念安的床头,吐着分叉的信子,她一醒,梦就散了。可渐渐地,梦越来越清晰——那蛇的鳞片闪着寒光,眼睛像两盏绿灯笼,直勾勾地盯着念安,仿佛下一秒就要将孩子吞入腹中。
到了第七夜,苏婉竟梦见大蛇化作一个穿青衫的男子,伸手去抓念安,嘴里还嘶嘶地说:“这孩子的精气,够我修炼三十年!”她惊叫着坐起,冷汗浸透了里衣,再看身旁的念安,睡得正香,额头上却沁着一层冷汗。
次日清晨,苏婉顶着黑眼圈,颤抖着把梦告诉了赵淑兰。赵淑兰手里的针线掉在地上,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蛇梦向来不吉,尤其是缠着孩子的。今日我去村东找马半仙问问。”
马半仙是村里的老秀才,懂些卜卦解梦的门道。他听赵淑兰说完,掐着手指算了半晌,突然一拍桌子:“不好!这是山中有妖邪盯上了念安!那绿蛇是修炼百年的蛇精,专吸童男童女的精气!不出十日,它必来索命!”
赵淑兰的心揪成一团,扑通一声跪下:“半仙,求您指条明路,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保住孙儿!”
马半仙叹了口气,摇头道:“此乃天命劫数,难啊。除非有至亲之人,以‘心头血’或‘身上宝’为祭,才能骗过妖邪。可这‘身上宝’,要么是双眼,要么是双手,都是要命的东西...”
赵淑兰沉默着回家,刚进门,就看见苏婉抱着念安哭——孩子竟发起了高烧,小脸通红,说胡话时还喊着“蛇!别咬我!”。她急忙请来郎中,可郎中把了脉,只说孩子是“邪祟入体”,开了两副退热的草药,却丝毫不见效。
第三日午后,一个穿道袍的男子突然出现在李家院门口,自称“玄机子”,说路过此地时“见妖气冲天,特来相助”。赵淑兰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把念安的病情和苏婉的梦全盘托出。
玄机子摸了摸胡须,走到念安床前,眉头越皱越紧:“这妖邪已附在孩子身上,今夜子时便是它取精气的时辰!贫道有一法可解,只是...”
“只是什么?”赵淑兰急切地问。
玄机子压低声音:“需用至亲之人的双眼为祭。妖邪认‘眼’为凭,见你献祭双眼,便会以为孩子已无‘护持’,暂时退去。待贫道再作法,便可保孩子周全。”
苏婉吓得脸色惨白:“这...这太残忍了!娘,不如等相公回来...”
“青儿回来要四个月,念安等不起!”赵淑兰打断儿媳,眼神坚定,“我老了,双眼瞎了也无妨,只要念安能活,我什么都愿意舍!”
玄机子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随即又恢复平静:“老夫人深明大义。今夜子时,你需手持银簪自抉双眼,再将家中供奉的观音像抱去青城山巅的古寺遗址,供奉三日,妖邪便会彻底消散。”
二、盲眼进山与菩萨点化
当夜,乌云密布,连月光都被遮住了。李家堂屋里,烛火摇曳,赵淑兰跪在观音像前,手里攥着一枚祖传的银簪。苏婉抱着念安,哭得浑身发抖,却不敢阻拦。
子时的梆子刚敲过,窗外突然刮起一阵阴风,吹得门窗“哐哐”作响。玄机子手持桃木剑,口中念念有词:“时辰到!老夫人,动手!”
赵淑兰闭上眼睛,银簪猛地刺向自己的双眼!鲜血瞬间涌出,顺着脸颊流下,滴在观音像上。她疼得浑身发抖,却咬着牙一声不吭。
就在这时,念安突然尖叫一声,眼中闪过一道绿光,声音变得尖利:“老东西!竟敢坏我好事!”玄机子大喊:“妖邪现形了!老夫人,快!将观音像抱好,连夜进山!”
赵淑兰摸索着抱起观音像,玄机子又塞给她一根竹杖:“古寺遗址在山顶,有一棵老松,松树下有块石碑,你到了那里,把观音像放在碑前即可。切记,途中不可回头,不可与人说话!”
苏婉想跟着去,却被玄机子拦住:“你需留下照顾孩子,若你走了,妖邪再回来,就没人护着他了!”赵淑兰也摆了摆手:“婉妹,在家等我,我一定能回来。”
说完,赵淑兰拄着竹杖,一步一步地走出了家门,消失在漆黑的山林里。
山路崎岖,赵淑兰看不见,只能凭着记忆和竹杖的触感摸索。她摔了无数次,膝盖和手掌都磨出了血,可怀里的观音像却始终抱得紧紧的。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走到古寺,一定要救念安。
走到后半夜,赵淑兰实在撑不住了,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朦胧中,她仿佛看见观音像发出一道金光,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赵淑兰,你可知那玄机子,便是蛇妖所化?”
赵淑兰大惊:“菩萨?您...您说什么?”
“那蛇妖修炼百年,需童男精气助它化形。它托梦于你儿媳,又假扮道士骗你自盲双眼,是想让你无力阻拦它取念安的性命。”观音的声音继续响起,“你怀中的观音像,本是古寺的镇寺之宝,内藏高僧的舍利子,可降妖除魔。你需继续上山,找到古寺遗址的铜铃,那铜铃与观音像相和,能引出舍利子的力量。”
赵淑兰悲愤交加,却又生出一丝希望:“菩萨,我双眼已盲,如何找铜铃?”
“你心诚,自能感应。”金光散去,赵淑兰睁开眼,虽然依旧看不见,却觉得眼前有一团微弱的光,指引着她前行的方向。
三、古寺铜铃与蛇妖现形
天亮时,赵淑兰终于摸到了青城山巅。她循着那团微光,找到了一棵老松,松树下果然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普照寺遗址”五个模糊的字。她刚把观音像放在碑前,就摸到石碑旁有一个铜铃,铃身刻着莲花纹,冰凉刺骨。
她拿起铜铃,轻轻一摇,“叮——”的一声,铃声清脆,竟让她的眼睛微微发热。突然,她听见山下传来苏婉的哭喊:“娘!快来救念安!那道士是蛇妖!”
赵淑兰心中一紧,抓起铜铃和观音像,拄着竹杖往山下跑。她跑得太急,好几次差点摔下悬崖,可一想到孙儿,就又有了力气。
与此同时,李家院里,玄机子正露出了真面目——他的身体渐渐拉长,皮肤变成了碧绿色,背后长出了一对巨大的蛇鳞,眼睛变成了两盏绿灯笼。苏婉被他定在原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伸手去抓念安。
“孩子的精气,都是我的!”蛇妖嘶嘶地笑着,爪子就要碰到念安的额头。
“妖孽!休伤我孙!”一声怒喝传来,赵淑兰拄着竹杖冲了进来,手中的铜铃“叮铃铃”地响着。
蛇妖回头,见是盲眼的赵淑兰,不屑地笑了:“老虔婆,你还没死?正好,把你也一起吞了,补补身子!”
说着,蛇妖化作一条三丈长的巨蟒,张开血盆大口,向赵淑兰扑来。赵淑兰虽然看不见,却能感应到妖气的方向,她举起观音像,猛地摇响铜铃。
“叮——”
铜铃声响起的瞬间,观音像突然发出一道耀眼的金光,金光中,一颗舍利子从像中飞出,悬在半空。舍利子散发出的光芒,照得巨蟒痛苦地扭动起来,鳞片纷纷脱落,冒出阵阵青烟。
“啊!这是什么东西?”巨蟒惨叫着,想要逃跑。
赵淑兰摸索着拿起铜铃,往巨蟒的方向扔去。铜铃在空中转了个圈,突然变大,“哐当”一声,将巨蟒罩在里面。巨蟒在铜铃里挣扎着,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了一条小蛇,一动不动了。
这时,苏婉突然能动了,她扑到念安身边,抱着孩子大哭起来。念安也醒了过来,揉着眼睛喊:“奶奶,我怕...”
赵淑兰摸索着走到孙儿身边,伸手抱住他:“念安不怕,奶奶回来了,妖邪被打跑了。”
四、双眼复明与福泽绵长
就在这时,观音像再次发出金光,一个庄严的法相出现在空中:“赵淑兰,你舍身救孙,诚心感天,今赐你双眼复明,再赐你家三世平安。”
一道金光射入赵淑兰的眼中,她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她能看见了!她看见苏婉抱着念安,脸上满是泪痕;看见地上的铜铃里,小蛇蜷缩着,已经没了气息;看见院里的老桂树,叶子绿得发亮。
“多谢菩萨!”赵淑兰跪在地上,对着观音法相连连叩拜。
观音法相微微一笑,渐渐消散,舍利子也飞回了观音像中。
三日后,李青回来了。当他听说家中的遭遇时,又惊又愧,抱着母亲和妻儿大哭:“都怪我,不该丢下你们远行。以后我再也不出去了,就在家陪着你们。”
赵淑兰拍了拍儿子的背:“傻孩子,该来的劫躲不过。如今咱们一家人平安,比什么都好。”
从此,李青再也没离开过家,他和苏婉一起种地、养蚕,赵淑兰则带着念安,把古寺的铜铃和观音像供奉在家里。村里人听说了赵淑兰的事迹,都来向她请教“如何积德行善”,赵淑兰也总是耐心地给大家讲“母爱能感天动地”的道理。
念安长大后,勤奋好学,后来考中了进士,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常常对人说:“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奶奶当年舍命救我。她的爱,比任何法术都强大。”
赵淑兰活到了九十岁,临终前,她把观音像和铜铃交给了念安:“这两样东西,是咱们家的传家宝。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心存善念,要懂得牺牲与奉献。尤其是母爱,能战胜一切邪恶。”
许多年后,溪云村的人还在流传着赵淑兰的故事。有人说,在青城山巅的古寺遗址,每逢月圆之夜,就能看见一个老太太的身影,抱着观音像,摇着铜铃,守护着山下的村庄。还有人说,那铜铃和观音像,至今还在李家传承着,保佑着李家的子孙后代。
而每当村里的母亲哄孩子入睡时,总会讲起这个故事:“当年有个奶奶,为了救孙儿,戳瞎了自己的双眼,走进黑漆漆的山里。她的爱,比菩萨的法术还厉害,比山里的妖邪还强大。孩子,你要记住,这世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母亲的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