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3岁参加红军,是首个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少将,比丁盛更早

发布时间:2025-09-24 22:05  浏览量:4

说起最早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开国少将,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丁盛或者龙书金,这两位都很能打,也的确是很早一批出任大军区司令员的,但要说“最”,那还要属同样出身四野的曾雍雅。

论知名度,曾雍雅的确不如丁、龙二人,但他对边境稳定的贡献也非常大。

只是呢,仅仅过去几个月,他又“退”了下来,后来也没能再出任大军区正职,这是怎么回事呢?

曾雍雅1917年出生于江西于都,12岁时加入儿童团。1930年末,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前线面临着巨大压力,如此背景下,曾雍雅被正式编入红军,成为所在队伍里最年轻的“红小鬼”。

之后他参与过历次反“围剿”及艰难的长征,迅速从一位小青年蜕变成革命战士。不过曾雍雅最突出的并非在战场之上,而是强大的宣传组织能力。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前,中央为应对接下来的战事,发出“扩红一百万”的号召,曾雍雅在瑞金县武阳区执行“扩红”任务,成绩非常出色。

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朱瑞就高度评价道:单枪匹马进去,将1000人拉出来。曾雍雅同志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降服艰苦、政工干部勇挑重担的高贵品质。

抗日战争初期,曾雍雅在山西广灵担任过县委书记,通过收编民间抗日武装、深入发动群众等方式,为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二团、120师359旅输送了近2000名指战员,共组建出3个游击支队,上级对他的工作非常认可,笑称他是“革命的兵贩子”。

后来前线的各个地区都缺人才,曾雍雅奉命率领晋察冀一分区游击第三支队抗日,他身兼支队长和政委两职,所部因而被称为“曾支队”。

在著名的黄土岭击杀阿部规秀一役,“曾支队”立下了大功。

1939年10月下旬,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决定对我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他命令辻村宪吉大佐率日军第一大队及伪军共千余人,从涞源进发,兵分三路对八路军发起进攻。

我晋察冀军区收到消息后,连忙做出部署,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让“曾支队”充当诱饵,将辻村宪吉所部牵引至雁宿崖一带的山沟后,伏兵从两侧开火,一番激战,成功歼敌530余人。

得知这个消息,阿部规秀大怒,当即亲率部队进犯。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八路军硬拼是不理智的,同样还是要将日寇吸引到合适的位置,再发起突袭。

那么,谁来冒着危险诱敌呢?答案还是“曾支队”。

曾雍雅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主力,专门借来几百套正式军装,气势上像那么回事。同时他明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把视若珍宝的唯一一个真皮公文包塞好文件抛在路上,甚至队伍里仅有的重机枪也扔掉了。

通过各种周密布局,阿部规秀终于相信这就是八路军的主力,开始全力追击,追着追着,就追进了包围圈里。

聂荣臻和杨成武在回忆录中都有记载“曾支队”的优秀表现:他们动作飘忽,行踪不定,忽而堵击,忽而后撤,若即若离,既巧妙地缠住敌人,又不硬抗,紧紧地粘住敌人,使1500多日军既无法摆脱,又无法求战。

1939年11月6日,日军被“曾支队”带到黄土岭一带,杨成武当晚趁着夜色展开部署,对日军完成了包围。

次日战斗正式打响后,双方都铆足了力气冲杀,混乱中,八路军一发迫击炮弹命中了日军指挥部,阿部规秀命丧太行山。

此役八路军歼灭日军900多名,还打死日军一个中将,可谓重大的胜利。而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曾雍雅,被称作“智歼日军中将的第一人”。2015年还有一部影视剧《诱狼》上映,就是以这段往事为原型的。

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曾雍雅担任过冀东14军分区司令员、东野9纵25师、四野46军136师师长等职。

抗美援朝爆发后,他以46军副军长的身份率部入朝参战,在50军代军长蔡正国牺牲后,他又转到50军接替蔡正国主持大局。期间,他也有一次险些牺牲的经历。

1953年1月,曾雍雅乘坐吉普车到一线阵地视察工作,行至中间地带时,美军突然开始了炮火覆盖,炮弹一下由近到远,一下又由远到近,一股股泥浪、火光在公路四周腾起。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曾雍雅拍了拍司机的肩膀,要求不能停下来,冲过去,到山背后隐蔽位置才安全。

他们穿过—片田野,刚爬上一个山坡,突然炮弹在头顶呼啸着砸了下来,有一枚正好落在吉普车的车头水箱盖上,猛烈地爆炸,车头瞬间炸掉一半,整个车被抛到半空落下,甩在山沟里。

这一车有四人,等他们醒来爬到一起时发现,司机左胳膊断了,作战参谋被炮弹皮打伤了腿,警卫员也带了不少伤,唯有曾雍雅奇迹般毫发无损。

彭老总后来得知此事感慨地对他说:看来你真是有本事的人啊!美国佬拿你都没办法!

从朝鲜回国后,曾雍雅留在东北地区,担任过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3年,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将军因长期在高原生活,健康问题非常严重,急需休息。

但对印自卫反击战才打完不久,边境不稳定因素太多,必须要有人过去管着军队,张国华才能安心。

组织思前想后,先是从原二野中挑选了两名干部,毕竟西藏军区是二野老部队,熟人熟面工作好开展。但这两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导致,罗荣桓就向军委推荐了决曾雍雅。

那个年代去西藏工作且还是当副职,其实非常辛苦,曾雍雅听后却没有犹豫,产生服从组织命令,随即他被任命为西藏军区副司令员。

在赴任前,曾雍雅特意去北京拜访了原四野老首长罗荣桓、原二野司令员刘伯承、主持军委工作的贺龙三位元帅。三人高度赞扬了他的纪律性,分别时还叮嘱教导:

调你去西藏军区工作是经周总理批准同意了的,张国华同志心脏病很严重,准备调他回北京治病疗养,你先去西藏军区任副司令员,熟悉熟悉手头的工作后再接替张国华同志的工作。

带着元帅的期望,曾雍雅抵达了西藏。由于从未在高原地区工作过,他的高反也很严重。但他努力克服困难,没有抱怨过任何话语,还多次去一线边防部队视察,了解边防指战员的生活需求,帮助解决困难,因而广受军民爱戴。

1967年4月,中央为解决四川问题特别召开会议,其中有一项决定就是调张国华出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

而张国华一走,西藏军区司令员的职务就空缺了出来,彼时西藏军区是大军区,司令员一职位高权重,有人就在为此活动。

曾雍雅毕竟是少将,在大多数上将、中将正年富力强之际,没几个人觉得他能接任大军区司令员,1967年12月,曾雍雅还接到了改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调令。

但毛主席力排众议:“张国华调走了,曾雍雅也不回去,外国反动派打过来怎么办?让曾雍雅回去,我们支持他!”

就这样,曾雍雅成为开国少将当大军区司令员的第一人,比龙书金的1968年底和丁盛的1969年7月都要早。

只不过他刚刚上任几个月,西藏军区就进行了改制,由大军区级改为正军级。曾雍雅的大军区司令员就只当了几个月。

当然,组织也不会亏待,并没有让曾雍雅转变为正军级干部,而是让他兼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这样他依然是大军区副职。

后来曾雍雅还陆续兼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革委会主任,也是当地的一把手。

1970年,曾雍雅在西藏功成身退,重新回到沈阳军区任职。由于当时各个大军区的军政首长都有人选,他就没能再成为司令员或政委,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他都没遇到什么风浪。

由于新中国有上千位开国少将,想要一一熟悉,确实很困难,但这些人身上都充满了故事。虽然曾雍雅将军知名度不算高,他却也是共和国稳定的之一,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依然值得后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