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九十一)

发布时间:2025-09-25 14:54  浏览量:4

缅怀黄公略:共和国的不朽军魂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因其闪耀的精神与卓越的贡献,成为民族永恒的记忆。黄公略,这位在新中国成立征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便是其中之一。值此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建军百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80周年之际,赤都文化驿站携手赤都展览展示馆、内蒙古郭俊卿文化教育办公室,深情回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只为铭记英雄,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黄公略出生于1898年,成长于民族危难、社会动荡的年代。家庭的熏陶与时代的呼唤,让他自幼便立下报国之志。二哥黄星远“保祖国于不亡”的临终嘱托,如一颗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在永豐高等小學,他接触到进步思想与现代军事知识,更坚定了参军报国的决心,并将名字改为黄公略,以激励自己效仿古人建功立业 。1915年,他投笔从戎,开启了一生的戎马生涯。

在湘軍的岁月里,黄公略目睹军阀混战的残酷与百姓的疾苦,深刻认识到改造军队、救亡图存的紧迫性。1922年,他与彭德懷、李燦相识于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三人志同道合,结下深厚情谊。此后,他们共同为改造军队努力,积极参与进步活动。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黄公略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三团任连长,在此期间,他接触到共产党人和马列主义思想,革命信念愈发坚定。1927年初,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革命派一边。同年12月,他参加广州起义,虽起义失败,但他更加坚定了对党的信仰,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是黄公略人生中关键的一年。他应彭德懷邀请,回到湖南独立第五师,任三团三营营长。他关心士兵,拿出自己的钱分给士兵,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与爱戴。同年7月,他与彭德懷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为革命武装力量注入新的活力。起义后,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斗争,部队纪律严明,深受群众拥护。

1930年,黄公略担任红三軍軍长,率部在赣西南地区艰苦作战,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革命根据地。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他坚决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3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龙冈战斗中,他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富田战斗中,歼灭敌军第28师等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敌军第9师独立旅。1931年9月15日,在方石岭追击战中,他率部歼敌第52师等部。然而,不幸的是,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他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中弹牺牲,年仅33岁。

黄公略的牺牲,是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他是毛泽东三次为之挥毫泼墨的红军将领,被赞为“飞将军”,在中央苏区军民中享有崇高威信。为纪念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连续作出设公略县、建公略亭、设公略步兵学校三项决议。

回顾黄公略的一生,从立志报国到投身革命,从艰苦游击到战场厮杀,他始终坚守信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一切。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今天,我们纪念黄公略,不仅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是要传承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特别声明

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建军百年及新中国成立80周年之际,赤都文化驿站、赤都展览展示馆联合内蒙古郭俊卿文化教育办公室,推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系列》。我们旨在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赤都文化驿站俯瞰

因水平有限,文中若存疏漏错讹,恳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如需转载使用,请注明出处。愿与您共缅英雄,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