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村支书的“四要”准则

发布时间:2025-05-21 17:29  浏览量:4

当前,农村的经济形势与社会形势相较于以往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那些传统、习惯的做法,如今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领导一个村庄并非易事。村庄里人员构成复杂,有老人也有小孩,村民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而且村里的事务具体而琐碎,村党支部书记与村民的距离非常近,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一要牢记姓党

姓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如果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认识到位,就必然要出问题。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首先是姓党,任何时候都要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如果连自己姓什么都搞忘了,就要跑偏,就要出问题。怎么做到“时刻牢记自己姓党”,党中央、省市都有明确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五句话:推动发展,带动致富,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抓好班子。这就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应有的工作定位。如果老百姓出行不方便,喝不上干净水,住不上好房子,生了病看不起病,发展的产业变不成现金,那我们这个村支书就是不称职的。

二要服务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村党支部书记是面对面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是全天候为老百姓服务的,更应该做到这一点。有人说,村干部是农民中的“干部”,也是干部中的“农民”,我想,既然是干部,老百姓养着我们,我们更应该为他们办事,比如为残疾人代购生活用品、为养老保险认证不便的老人帮忙进行认证、为外出务工人员及时联系就业岗位、为监测户子女联系填报志愿等等,这些事对于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群众来说是大事。另一方面,村党支部书记对村情户情不能是一般性的了解,要做到了如指掌。村里哪家哪户日子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刮风下雨了,哪家住房有危险,哪家可能要受灾。我们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那些孤、寡、伤、残的老百姓,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数、心里有底,决不能稀里糊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每一个村党支部书记都要做“明白人”,不能做“糊涂人”。

三要提升本领

本领是工作的前提,是工作的手段。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手段,那工作就没有效果。现在农村工作有了很大变化,但很多干部脑筋还没转过来,还是按老思想、老办法、老套路办事,工作肯定就不好做。做群众工作就要公道正派,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客观地说,一个家也好,一个村也好,矛盾肯定是有的,村上两家邻居为地埂、为沟渠、为财产闹矛盾、闹纠纷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作为一名村支书,就要不断提升解决农村各类矛盾的能力和本领,如果你“手艺”不行,你就当不稳,老百姓也不服。很多村民老上访的问题,也不是干部不想去解决,而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还是采用“和稀泥”的态度,当时看起来是解决了,但隔段时间又“冒泡”了。所以当村党支部书记,化解矛盾这门“手艺”必须练好,对任何问题,都要依法依规来化解,争取一次性解决到位。

四要干净干事

干事干净,干净干事,这是取信于民的关键。只有自己行得端、走得正,当党支部书记才有说服力。村干部手上没得多少权,也没有多少钱,做工作主要是靠威望、靠信任。有的给村民盖个章,都要收“盖章费”;有的对过手的资金,总是想占一点、总是想得一点。作为村支书,不该要的坚决不要,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好自己的“手”,我想只要管好自己、管住自己,大家坚持下来,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干事,干成几件实实在在、老百姓满意的事,就自然会有威信了,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总之,当好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就要经常吃苦、吃亏、吃气,跑断腿、磨破嘴,说东家、劝西家,要任劳任怨,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时刻把村民的需求和村里的发展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方针政策落实到户。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让村民满意、受村民爱戴的合格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庄走向繁荣昌盛。

作者石磊:现任安远镇老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