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华 | 書畫探索
发布时间:2025-09-27 08:00 浏览量:3
書畫探索
(書法篇)
图:陈湛华女士
墨韵映风骨 初心照丹青
文/方玉杰
初识陈湛华女士已是十几年前,彼时便被她多重特质所打动——无论是组织活动时展现出的超强协调能力,挥毫泼墨间显露的深厚书法功底,还是与人相处时的谦和友善,以及投身公益时的热忱坚定,都让她在书画艺术圈得到广泛认可。我曾有幸与她一同前往内蒙古莫力达瓦旗、浙江富阳等地参加书画活动,途中更深刻感受到她待人接物的热情周到,处理事务的严谨认真。更难得的是她爱憎分明,坚守初心,其书法作品中传递出的正大气象,正是她内在品格的生动写照。
多年来对陈湛华女士的认知和感受,在由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题名、李铎先生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司令员吴双战上将共同作序的《陈湛华书法集》中,也得到了真切印证。两位重量级人物为其作品集加持,不仅彰显出这部书法作品集的厚重分量,更从侧面印证了陈湛华女士的书法实力与人品得到高度认可。
翻开这本集子,除了佳作纷呈,更能看到诸多珍贵细节:作品集后半部分刊登了大量她参与书法活动的合影照片,其中尤为醒目的是与恩师李铎先生多次活动的同框画面——或一同探讨作品,或共同出席活动,每一张照片都饱含温情,清晰可见她对恩师的深切爱戴与深厚情谊,这份尊师重道的品性,在当今书法艺术圈更显可贵。
陈湛华女士的艺术之路起步于绘画——早年跟随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怡孮先生学画,这段经历让她对线条的韵律、构图的平衡与美感的捕捉有了敏锐感知,为日后书法创作埋下了“以画养书”的伏笔,也验证了“书画同源”的艺术道理。后来,她拜入我国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门下,在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启了书法领域的深耕之旅,从对传统书艺的懵懂探索,逐渐成长为个性分明的的书法艺术创作者。
《陈湛华书法集》中收录的作品,堪称她书法功底与创作广度的全景式展现。内容上丰富多元,既有“群贤毕至”“紫气东来”等气势恢宏的榜书大字,也有精心抄写的古代诗人佳作,如李白的浪漫豪情、王维的清新雅致、刘禹锡的豁达昂扬、杜甫的沉郁顿挫,她皆能以笔墨精准传递诗中意境;同时还书写当代书法大家王学仲等人的诗句,在致敬同道的同时,也展现出她对当代书法语境的深刻理解。形式上亦不拘一格,长卷、斗方、横披、条幅等多种款式相间,楷、行等书体灵活运用,含文包质,清新自然。
其中,用楷行书抄写的《心经》尤为亮眼——楷书的端庄与行书的灵动在此完美融合,笔画兼具细腻与力度,墨色在暗红洒金宣纸上晕染出平和肃穆的氛围,既传递出经文蕴含的禅意哲思,又展现出她对书体融合的巧妙驾驭;她临摹的王羲之《圣教序》尽显功力,金字在深蓝色宣纸上不仅展现了原帖的萧散简静之韵,字里行间还融入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用楷书写在洒金宣纸上的《岳阳楼记》,体现出其对楷书技法的娴熟掌控与对经典文本的深刻共情,洒金宣纸的华贵质感与楷书的庄重典雅相得益彰,每个字都笔力稳健、结构严谨,通篇气势贯通,将“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意境通过笔墨传递出来,颇为养眼。
除了收录于书法集的佳作,陈湛华女士在日常创作中亦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她尤擅行书,多年来对二王、米芾等名家名帖下足了苦功,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丧乱帖》等,更是反复研习。她的行书作品,整体洒脱舒畅却不失凝练,线条灵动爽洁又暗藏老辣遒劲,章法布局中字与字、行与行的聚散自然天成,在心手合一的创作瞬间,尽显率真之趣。经过多年刻苦临池与探索,她广泛汲取古今书家精华并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兼具时代风貌与雅俗共赏特质的独特风格,其作品不仅是笔墨的呈现,更是她情感、性格与文化底蕴的集中表达。
这种植根传统、入古出新的书风书貌也得到专家的认可,她的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参展获奖,其中荣获第一、二届“长城杯”书画作品展金奖,首届红旗渠杯全国书画作品电视大赛特别奖等,并被西泠印社、中国国家画院等多家单位收藏。
在书法艺术领域的成就之外,陈湛华女士的组织能力同样令人称道。作为长城书画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文联九州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等社团负责人,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多方资源,策划了多场全国性书画展赛活动,为各地书画家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也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近书画艺术。
更难得的是,陈湛华重情重义的品性令人动容。2014年与2024年,我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的心”书法作品展,她不但自己出席还邀请重要领导嘉宾一同莅临现场,并对展览活动和书法作品提出诸多中肯评议,这份毫无保留的帮助与支持,让我深切感受到她对同道友人的真诚与热忱。在书法艺术圈中,她与很多书法名家有着深厚交集,常围绕传承与创新坦诚交流;对待前辈书家,她心怀敬意;面对同道友人,她亦真诚相待,用友善搭建起温暖的艺术交流氛围。
而“热心公益”更是陈湛华女士多年未变的坚持。她不仅经常组织书画家深入基层,远赴边疆慰问官兵,近年来还为群众义写春联数百幅;在重大灾害与公益活动中,更能看到她的身影——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时,她向都江堰市捐赠50余幅书法作品;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慈善盛典上,她积极捐出数十幅佳作;2010年青海玉树灾区需要支援时,她积极参加李铎师生书画作品展,并集体捐献上百幅作品,筹得善款33万元。这份对公益的热忱,让她的艺术更具温度,也让她的人格魅力愈发鲜明。
陈湛华女士以笔墨为媒,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留下了诸多震撼人心的佳作,《陈湛华书法集》便是她艺术成就的重要见证。她的书品与艺德,如同她笔下的线条一般,刚柔并济、富有力量,为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作者系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
艺术家:陈湛华,女,1959年出生,军人家庭,北京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林业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老年书画顾问,
长城书画协会副秘书长,
河北廊坊市六合书画院艺术顾问。
由中国基金研究会,中国画协会,西泠印社,中国楹联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文物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书画报社,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展,荣获荣誉证书,收藏证书。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文协基金会第十五届全国校园春节大联会,荣获“爱心书画家”称号。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民族书画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鉴于在书法创作中的成就及社会杰出贡献,2012年在中国公仆网被特授予“人民心目中的好公仆”荣誉。
向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举办的祈福2010甘露行动暨首届中国文化扶贫慈善盛典,奉献爱心,捐款,赠书法作品数十幅。艺术传略于2011年一2014年,连续四年编入《中国城市年鉴之中国城市艺术家风采篇》,解放军报,中国艺术报,市长报,书画天地,购物导报,中国新闻报,北京书法报,中国文艺网矛报刊媒体都进行了深入报道。
图:陈湛华女士在创作
書畫探索
(总第0582期)
供稿:《今日美術家》
策划:《長明藝術工場》
主持:蔡成剛
出生山东淄博,籍贯河北衡水,定居北京。
文学作品刊载于《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服装时报》《今日信息报》《慈善公益报》《中国书画报》及各类网站杂志。
参与策划编辑《宝塔之光》一书出版发行。主持书中百名书画名家线上展、主导书名、主笔书中文章后记。与著名书法家李洪海先生出版有《对谈书法十五讲》。策划主持(昆仑颂)李洪海、马万国全国巡展,参与编辑出版李洪海、马万国画册。
现为中博藏(北京)博物馆专家,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书画委副主席,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曾任今日信息报社副社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主持、评论、策划,曾连续十一年采访全国两会。
责编:欧开琳
美编:王桃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