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路口卖薯被罚3万连夜推着100个烤炉包围整个城管局:还罚吗?

发布时间:2025-09-28 20:34  浏览量:9

局长!局长!不好了!"值班员小张的声音在电话里颤抖着,"城管局被包围了!"

"什么?你说什么?"电话那头传来局长惊愕的声音。

"一百个...一百个烤红薯炉子!把我们整个大楼围得水泄不通!"小张透过窗户看着楼下,声音越来越颤抖,"火光冲天,像...像打仗一样!"

"胡说八道!一群卖红薯的能翻什么天?"

"局长,您快来看看吧!那个被罚三万的老头就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什么红色的本子,所有人都围着他!"

楼下,68岁的李德山缓缓举起那个红色证件夹,橘黄色的火光照亮了他满是皱纹但威严十足的脸庞。

"小伙子们,都出来吧。"李德山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既然你们说我违法,那咱们今晚就好好说道说道。"

城管局的大门后面传来脚步声和低声的议论。

"德山哥,他们敢不敢出来?"身后的摊主小王紧张地问道。

"敢不敢出来?"李德山冷笑一声,"他们必须出来。"

就在这时,城管局的大门缓缓打开,门缝里探出一个脑袋,当看清楼下场景的瞬间,那人整个都愣住了...

01

"李师傅,您这摊位违规经营,必须立即停业整改。"马建华拿着执法证件,语气严厉地站在烤红薯摊前。

李德山正忙着翻动炉子里的红薯,头也不抬:"小伙子,我在这儿摆了二十年,从来没人说我违规。"

"那是以前管理不严格,现在不一样了。"马建华是新调来的城管队长,三十出头,一脸认真:"您看看,这里是主干道交叉口,影响市容市貌。"

围观的街坊们开始议论纷纷。

"李师傅的红薯我们吃了二十年,从来没出过问题。"

"就是啊,孩子们放学都爱来买他的红薯。"

李德山慢慢直起身子,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道精光。

"小马队长是吧?"李德山的声音平静得有些可怕,"你知道这个路口为什么会有这个摊位吗?"

马建华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老头会反问自己。

正在这时,对面高档餐厅里走出一个打扮时髦的中年女人。孙丽踩着高跟鞋,径直走向马建华。

"马队长,这个破摊子严重影响我们餐厅的生意。您看看,客人都被这股烟味熏跑了。"孙丽指着李德山的烤炉,一脸嫌弃。

李德山冷笑一声:"孙老板,你这话说得有意思。我在这儿摆摊的时候,你的餐厅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时代不同了,老头子。现在讲究的是规范经营,你这种小摊小贩早就应该被取缔了。"孙丽毫不客气地回击。

街坊们开始为李德山抱不平,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马建华感到压力山大,作为新上任的队长,这是他第一次遇到如此复杂的情况。

"李师傅,不是我要为难您,实在是上面有规定..."马建华的语气有些为难。

李德山突然走到马建华面前,距离他只有半米远。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势让年轻的队长不由得后退了一步。

"小马,你知道什么叫为人民服务吗?"李德山的话音不大,但字字如雷。

这句话如同重锤敲击在马建华心上。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竟然说不出话来。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只知道按条文办事,从来不想想为什么要有这些条文。"李德山摇摇头,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德山,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走了过来。

来人是李德山的老朋友老陈,在附近开了家修车铺。看到现场这个阵仗,他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

"老陈,没什么大事,就是有人说我违规经营。"李德山语气平静,但老陈能听出他心中的怒火。

"违规?"老陈打量了一下现场的情况,"德山在这里摆了二十年摊,服务了多少人,帮助了多少困难家庭,怎么就违规了?"

孙丽见有人为李德山说话,立刻跳了出来:"法规就是法规,不分什么服务不服务的。这里是商业区,不是你们这些小贩的地盘。"

"商业区?"老陈冷笑一声,"那你的餐厅门前停满私家车算什么?那些违规搭建的遮阳棚又算什么?"

孙丽被问得脸色发红:"那...那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李德山接过话茬,"你占的是路面,我占的是人行道边角。你影响的是交通,我影响的是什么?"

马建华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这个简单的执法任务变得复杂起来。

02

"李德山,你别在这儿倚老卖老!"孙丽见马建华被老头的气势震住,立即跳出来,"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你在这儿耍威风的地方。"

李德山转过身,看着这个盛气凌人的女人:"孙老板,你的餐厅一年营业额多少?"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孙丽警觉地问道。

"我这个小摊,每天能卖出三百个红薯,平均每个三块钱,一天九百块。除去成本,我一个月能挣一万多。"李德山慢条斯理地算着账,"你说我这是违规经营,那我问你,我交税了吗?"

这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一个卖红薯的老头,居然主动提到交税的事?

马建华有些意外:"李师傅,您...您交税了?"

"当然交了。"李德山从怀里掏出一叠发票和证明,"每个月按时到税务所报税,从来没拖欠过一分钱。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该有的我都有。"

孙丽的脸色变了变:"交税不代表你可以占道经营。"

"占道?"李德山指着自己脚下的位置,"这里是占道吗?这是人行道的边角,不影响行人通行,不妨碍车辆出入。你再看看你的餐厅,门前的停车位是谁批准的?"

老陈也在一旁帮腔:"就是啊,孙老板的餐厅把半条人行道都占了,摆满了桌椅,那才叫真正的占道经营。"

围观群众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马建华感到事情变得复杂了,这个老人显然不是普通的小商贩。

"不管怎么说,您现在就是违规了。"马建华硬着头皮坚持道。

"违什么规?"李德山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个体工商户条例》第十三条,个体工商户申请转变经营场所的,应当在迁入新场所前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我的摊位二十年没变过地方,何来转变经营场所?"

马建华被这个专业的法律条文问懵了。

李德山继续说道:"《城市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对影响市容环境的行为,应当先行教育,责令改正。你们有没有先行教育?有没有责令改正的程序?"

"这..."马建华一时语塞。

孙丽见状不妙,急忙走到马建华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马建华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文件。

"李德山,根据相关条例,现在对您进行处罚。"马建华机械地念着条文。

"三万元。"马建华报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数字。

"三万?!"老陈瞪大了眼睛,"你们是不是疯了?"

围观群众更是炸开了锅:

"三万块?这是抢钱吗?"

"李师傅一个月才挣一万多,这得不吃不喝三个月!"

"太过分了,这分明就是故意的!"

李德山却异常平静,他接过罚单,仔细看了看上面的条文和金额。

"小马,这个数额是你定的?"李德山抬起头看着马建华。

"这...这是按标准执行的。"马建华有些心虚。

"按什么标准?占道经营的罚款标准是五百到五千,你这三万是按什么算的?"李德山的专业程度再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马建华被问得哑口无言。

孙丽急忙插话:"反正就是三万,你交不交?"

李德山看了看罚单,然后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当着所有人的面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老赵吗?我是德山...对,就是卖红薯的那个德山...出了点事,需要你帮个忙..."

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让马建华感到一丝不安,虽然听不清具体内容,但能感觉到对方的语气很恭敬。

挂断电话后,李德山看着周围的群众:"大家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这事我自己处理。"

03

"李师傅,我们不走,陪您一起对付他们!"有群众激动地说道。

"对,我们支持您!"

"这分明就是欺负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李德山摆摆手:"真的不用,相信我,这事会有个说法的。"

群众们虽然不甘心,但看到李德山坚持,也只能陆续散去。

孙丽见状,得意地对李德山说:"老头子,这下知道厉害了吧?乖乖交钱,然后滚蛋!"

李德山没有理她,而是开始收拾自己的摊位。每一个动作都很仔细,仿佛在进行某种仪式。

"德山,你真的要走?"老陈不解地问道。

"暂时先收摊,但这事没完。"李德山的话意味深长。

马建华看着李德山收摊,心里五味杂陈。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他总感觉有些不对劲。这个老人的表现太镇定了,镇定得让人不安。

就在李德山推着烤炉准备离开时,他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马建华说道:"小马,记住今天的事。有些账,总是要算清楚的。"

说完,李德山推着烤炉离开了。但那句话却如同种子一样,在马建华心中生根发芽。

"马队长,总算把这个眼中钉清除了。"孙丽满意地说道。

马建华没有回应,只是看着李德山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当街道恢复平静后,马建华独自站在路口,反复思考着刚才发生的一切。这个老人的法律知识,他的镇定,还有那个神秘的电话,都让马建华觉得事情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更让他不安的是,李德山离开前说的那句话:"有些账,总是要算清楚的。"

城市的灯光开始亮起,马建华收拾好文件准备回局里。他不知道的是,在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04

李德山的小屋里聚满了人。老陈和十几个相熟的烤红薯摊主都来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商贩。

"德山,你真的打算这么算了?"老陈愤愤不平地说道。

"当然不能算了。"李德山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二十年了,我在那个路口服务了二十年,凭什么说赶就赶?"

"可是三万块罚款..."一个摊主担心地说道。

"钱不是问题。"李德山摆摆手,"问题是这个理!"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的一个旧木箱前,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色的证件夹。虽然证件夹已经很旧了,但依然保存得很好。

李德山轻抚着证件夹的封面,眼中有种特殊的光芒。

"老陈,你还记得我们当年的口号吗?"李德山问道。

"当然记得。"老陈点点头,"为人民服务。"

"对,为人民服务。"李德山重复着这句话,"我卖了二十年红薯,服务了二十年群众。现在有人说我违法,说我影响市容,那好,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影响。"

其他摊主们都被李德山的话感染了,一个个摩拳擦掌。

"德山哥,您说怎么办,我们都听您的!"年轻的摊主小王激动地说道。

"对,我们都支持您!"

"那个孙丽太过分了,明摆着就是要挤兑咱们!"

李德山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既然他们说我们一个人违规经营,那我们就不做一个人。"

"什么意思?"老陈不解地问。

李德山的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你们都推着烤炉,跟我一起去城管局。"

"去城管局干什么?"

"包围他们。"李德山的话音不大,但字字如雷,"我要让整个城市看看,到底是谁在违法,到底是谁在胡作非为!"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李德山的话震住了。

过了一会儿,老陈率先开口:"德山,这样做会不会..."

"会不会怎么样?"李德山反问道,"我们又不是去闹事,只是去讨个说法。一百个烤炉,一百个守法经营的小商贩,我看他们怎么说!"

小王第一个举手:"德山哥,我跟您走!"

"我也去!"

"算我一个!"

一时间,房间里群情激昂,所有人都被李德山的决心所感染。

"好,那就这么定了!"李德山拍板决定,"一个小时后,大家都到我这里集合。"

摊主们纷纷点头,开始陆续离开准备。

老陈留到最后,担忧地看着李德山:"德山,你真的想好了?这样做..."

"老陈,我活了快七十年,什么场面没见过?"李德山打断了他的话,"他们欺人太甚,真以为我们这些老百姓好欺负?"

一个小时后,李德山的家门口开始聚集人群。一个接一个的烤红薯摊主推着自己的烤炉过来,火光在夜色中跳跃着,空气中弥漫着烤红薯的香味。

"德山哥,人齐了!"小王兴奋地汇报道。

李德山从屋里走出来,手里依然拿着那个红色的证件夹。他环视一圈,足足九十九个烤炉,加上他自己的正好一百个。

"兄弟们,出发!"

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向城管局进发。一百个烤炉推行在街道上,火光照亮了半个城市,路过的行人都停下脚步惊讶地看着这支特殊的队伍。

当他们抵达城管局门前时,李德山示意大家停下,所有烤炉围成一个包围圈。

值班的城管队员从窗户看到这震撼的场面,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快...快打电话通知局长!"值班人员慌忙拨打电话,声音都在颤抖:"局长,不好了,城管局被一百个烤红薯摊包围了!"

李德山站在队伍最前面,缓缓举起那个红色证件夹,声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二十年了,我本想安静过完这辈子..."

城管局的大门开始有动静,里面传来匆忙的脚步声和紧张的讨论声。

大门缓缓打开,走出来的人让在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05

走出城管局大门的,居然是一个头发花白、身材魁梧的老人。他穿着朴素的中山装,虽然年近七十,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德山?真的是你?"老人激动地看着李德山。

李德山也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这个人:"老赵?你怎么在这里?"

"我就是城管局的局长赵建国啊!"老人快步走向李德山,"德山,我们多少年没见了?"

围观的摊主们和值班人员都傻眼了。局长居然认识李德山?

"老赵,你当局长了?"李德山有些意外。

"是啊,去年刚调过来的。"赵建国拍着李德山的肩膀,"你还在卖红薯啊?我就奇怪,怎么有人敢对你开三万的罚单。"

听到这话,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局长的语气里明显透着对李德山的尊敬。

这时,马建华也匆匆赶到了现场。看到局长和李德山在谈话,他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局长,这...这是怎么回事?"马建华小心翼翼地问道。

赵建国转过身,脸色严肃地看着马建华:"小马,你知道你今天对谁开了罚单吗?"

马建华摇摇头,一脸困惑。

李德山这时打开了那个红色证件夹,里面静静躺着几本证书。赵建国看到后,立刻立正站好,向李德山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德山哥,对不起,是我们工作不到位。"

马建华看到局长敬礼,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老赵,你这是干什么?"李德山合上证件夹,"都是老同志了,不要搞这些。"

"不行,该有的尊敬必须有。"赵建国转身对马建华说道,"小马,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德山同志,当年我们一起参加过城市建设工程。德山哥是项目的总工程师,这个路口就是在他的规划下建成的。"

马建华听得目瞪口呆。原来这个卖红薯的老头,竟然是当年建设这个路口的工程师?

"不仅如此。"赵建国继续说道,"德山哥还是我们城市的功臣。当年洪水来袭,是他带头组织抢险,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个红薯摊的位置,就是当年临时指挥部的所在地。"

老陈在一旁激动地说:"我就说嘛,德山不是普通人!"

所有的烤红薯摊主们都沸腾了,原来他们一直跟着的是这样一位英雄。

李德山摆摆手:"老赵,过去的事就不要提了。我现在就是个普通的烤红薯摊主。"

"什么普通摊主!"赵建国声音提高了,"德山哥,你退休后为什么要来摆摊?还不是因为当年的工伤影响了身体,退休工资不够看病的钱。但你从来不向组织开口要任何帮助。"

这时,孙丽也悄悄赶到了现场。听到这些话,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马建华这才明白,为什么李德山对法律条文那么熟悉,为什么他表现得如此镇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真的违法经营?

"局长,那这个三万元的罚单..."马建华小心地问道。

"废了!"赵建国毫不犹豫地说道,"德山哥的摊位不但不违规,我们还要给他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

孙丽再也坐不住了,她挤了过来:"局长,这不公平啊!为什么他就可以特殊对待?"

赵建国冷冷地看了她一眼:"孙女士,我们再谈谈你餐厅的问题吧。"

06

"我餐厅有什么问题?"孙丽心虚地问道。

"问题可大了。"赵建国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我们接到举报,你的餐厅存在多项违规行为。门前私设停车位,违规搭建遮阳棚,占用人行道摆放桌椅..."

孙丽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马建华这时也明白了什么:"局长,那今天的这个罚单..."

"明显是有人故意针对德山哥。"赵建国严肃地说道,"小马,你要好好反思一下,执法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被人利用。"

马建华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想起李德山问他什么叫"为人民服务",现在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

"德山哥,对不起,是我错了。"马建华真诚地向李德山道歉。

李德山拍拍他的肩膀:"小马,你不是坏人,只是经验不足。执法要有温度,要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情况。"

这句话让马建华深深地点了点头,这是他从业以来最重要的一课。

赵建国接着说道:"德山哥,组织早就想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你为什么一直不肯接受?"

"老赵,我这个年纪了,还能干什么?"李德山笑着说道,"卖红薯挺好的,能服务街坊邻居,我很满足。"

"那你的身体状况..."

"没事,老陈他们都在帮我,这些年过得还算不错。"李德山看了看身后的摊主们,"而且我觉得做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老陈激动地说:"德山,你从来没跟我们说过这些!"

"说这些干什么?"李德山摆摆手,"过去就是过去了,现在我们都是普通的小商贩,一起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生意就行了。"

但所有的摊主们看李德山的眼神都变了,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

孙丽这时候彻底慌了,她没想到自己要挤兑的竟然是这样一个人物。

"局长,我...我也是不知道情况,如果知道李师傅的身份,我绝对不会..."

"不会什么?"赵建国打断了她,"不会针对一个老人?孙女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因为德山哥的身份特殊你才不能欺负他,而是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无理欺负。"

孙丽被说得哑口无言。

赵建国转向马建华:"小马,明天开始,组织一次全局的学习活动。执法要有人情味,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是,局长!"马建华立正答道。

这时,已经有路过的市民被这个场面吸引,纷纷停下来围观。得知了事情的经过后,大家都对李德山肃然起敬。

"李师傅,您真了不起!"

"这样的好人,怎么能被罚款呢?"

"支持李师傅!"

看着这个场面,李德山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07

"好了,好了,大家都散了吧。"李德山摆摆手,"天不早了,该回家休息了。"

但是摊主们谁也不愿意走。小王激动地说:"德山哥,您就是我们的英雄!我们跟着您干,永远不会错!"

其他摊主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赵建国看着这个场面,心中很是感动:"德山哥,你看,这就是群众基础啊。这些年你默默为大家服务,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德山叹了口气:"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当年建设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想着要为老百姓造福。现在虽然退休了,但初心没变。"

"德山哥,那您以后还继续在这里摆摊吗?"马建华关心地问道。

"当然摆。"李德山笑了笑,"我答应了街坊邻居,要为大家提供最香甜的烤红薯。再说,这个路口是我设计的,我在这里有特殊的感情。"

赵建国点点头:"那我们给您办正规的经营许可,让您合法合规地经营。"

"这个好!"老陈拍手叫好,"德山,你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摆摊了!"

孙丽这时候小声说道:"李师傅,对不起,我之前不知道您的情况,说了很多不合适的话..."

李德山看了看她,温和地说道:"孙老板,大家都是在同一条街上经营,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为难。你的餐厅生意不好,不应该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是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

孙丽羞愧地点点头:"李师傅说得对,我会改的。"

马建华这时候说道:"李师傅,那今天这三万元罚单的事..."

"算了,不要再提了。"李德山大度地说道,"小马,你也是在执行任务,虽然方法有问题,但出发点不坏。以后注意就行了。"

马建华感激地看着李德山,他没想到这个老人如此宽容。

赵建国说道:"德山哥,虽然您不追究,但我们的工作确实有问题。明天我就安排人给您重新办理各种经营手续,确保您的摊位完全合规。"

"谢谢老赵。"李德山真诚地说道。

"还有,组织上一直想给您一些补偿,毕竟您当年为城市建设付出了很多..."

"老赵,真的不用了。"李德山打断了他,"我现在过得很好,有这些街坊邻居的支持,有这些同行的帮助,我很知足了。"

看着李德山的坚持,赵建国也不再勉强,但心中对这位老同志的敬意更深了。

围观的群众们听到这段对话,纷纷为李德山的品格所感动。

08

"德山哥,您真的是我们的榜样!"小王激动地说道。

"是啊,跟着您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他摊主们纷纷表示。

李德山笑着说道:"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要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待人,就足够了。"

赵建国拍了拍李德山的肩膀:"德山哥,您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城市的财富。"

"过奖了,老赵。"李德山谦虚地说道,"好了,今天闹了这么大的动静,大家都累了,该回家休息了。"

"那我们这一百个烤炉..."老陈问道。

"当然是推回去!"李德山笑道,"明天还要正常营业呢。今天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众志成城。"

摊主们开始陆续推着烤炉离开,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马建华走到李德山面前:"李师傅,谢谢您今天给我上的这一课。我会牢牢记住的。"

"小马,你是个好孩子,只是需要多一些实践经验。"李德山鼓励道,"执法是为了维护秩序,但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服务。"

"我明白了,李师傅。"马建华认真地点头。

孙丽也走了过来:"李师傅,我为今天的行为道歉。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

"好的,孙老板。"李德山友善地回应,"其实你的餐厅菜品还是不错的,如果能在服务上再提升一些,生意一定会好起来的。"

孙丽感动地点点头,她没想到被她为难的人,最后还在为她着想。

随着人群的散去,这条街道又恢复了宁静,但今晚发生的一切,却深深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天,李德山依然准时出现在那个路口,推着他的烤红薯炉。但现在,他的摊位有了正规的经营许可证,有了城管局的支持,更有了所有街坊邻居的爱戴。

马建华也改变了执法方式,他开始更多地和商贩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处理问题。

孙丽的餐厅在李德山的建议下,改善了服务态度,生意也逐渐好转起来。她和李德山成了真正的好邻居。

而那一百个烤红薯摊主们,也因为这次经历而更加团结。他们成立了一个互助组织,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这就是这个城市最美好的一面:普通人的坚持,邻里间的温情,还有那份永远不变的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李德山继续在那个路口卖着他的烤红薯,每一个红薯都承载着他对这个城市、对这些街坊邻居的深深爱意。而那个路口,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人,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充满人情味。

有时候,改变世界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只需要一份坚持,一份真诚,和一颗永远为他人着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