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市长陈世泽
发布时间:2025-10-09 17:37 浏览量:2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福建三明市长陈世泽,是个勤政廉政、勤俭朴素、爱民亲民的市长。
图为陈世泽生前工作照。
他40岁就便已是三明的副市长,一届任期结束后,当选三明市长。为人踏实,勤政为民的品质在三明有口皆碑。改革开放初,他作为三明市的政府领导人,搞农业综合开发,带领农民致富;大力招商引资,使三明工业更上一层楼;与省交通部门协调搞“沙溪航运复航”,使三明的工农业产品、地方特产加速送达全国各地,提高经济效益。在他的带领下,三明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闻名全省。
初次相遇
20多年前,我举家迁来福州,租住在湖东路旁。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如往常一样到菜市场买菜后,又去水果摊买苹果。当时摊上有三种价格的苹果:进口的“蛇果”一斤14元,“金帅”苹果一斤5.8元,普通的一斤3元。我正在3元的摊前选苹果,忽然身旁传来一阵熟悉的乡音--一位大姐操着“仙游”话对身旁的大哥说到“选红一点的,比较‘绵’。我们才咬得动”。
异地闻乡音,倍感亲切,我不由闻声望去,只见一对六十出头的夫妻,一个挎着竹编篮子,一个拎只藤编篮子,面相和善、衣着朴素,透露出农村人的质朴气息。
我激动万分,鼓起勇气向他们打招呼:“大哥大姐是仙游人吗?”大哥答道:“是。”
“哪个乡镇的?”
“榜头。”
“哪个村的?”
“仙水。”
我高兴地说:“我是您邻村的,我们是邻居哩!”大哥友好地伸出手说:“老乡好!老乡好!这是我老伴,叫阿美。”我赶忙与他夫妇俩一一握手。他们亲切的样子,让我不由拉起了家常。
图为陈世泽(左)生前与恩师在家中合影。
本以为是老人家来福州帮忙带孩子,没想到阿美说:“孩子、孙子在美国,不用我们带。我们是在这里工作的。”我心里微微一惊,随后说道:“你们退休了?有空一起来逛市场。”阿美笑着说:“我退了,他还没退呢。”我心里又是一惊,重新打量眼前这对夫妻,大哥质朴的外表下,自然流露着一股文人气息,兴许是个知识分子、高工、教授之类的。我好奇地问:“退而留用?”阿美说:“不是,他在省人大工作,还要过几年才退休。”当时有规定,正厅干部要65岁才退休。我又惊又奇,就说:“听说原三明市长、我们老乡陈世泽现在也在省人大?”他平静地说:“是我。”
我想我当时惊讶之情已经溢于言表,身边这对恩爱的夫妻,就像自家的大哥大嫂一样亲和,丝毫没有任何官威。
节俭楷模
我抑制住激动的心,平心问道:“你们工资高,儿女又有出息,不差钱,普通苹果硬、咬不动,何不买点‘蛇果’?又‘绵’又好吃。”市长说:“普通苹果与进口苹果营养可能差不多,补维生素一样。共产党给我们这么好的生活,阿美退休了每个月还有几千元的工资,衣食住行全无忧,生老病死都无虑,虽无大富大贵,但胜在日子过的平稳惬意。正因如此,我们越要珍惜党给我们的一切,越要节约,不能浪费,能留点钱支持困难群体才是好事。”这观点也正是我一生所践行的,对他们的亲切感不由又添了一分。
我又问:“市场买东西用食品袋不要钱的,你们干嘛拎着篮子受累?”市长说:“这样装东西方便,既能为摊主省点食品袋,又能为环保做点实事,一举三得不好吗?”我这才体会到,原来一个市长、省人大农经委主任、正厅级干部是这样时时刻刻践行着这些民生之事,我对他俩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买完菜,我们边走边聊。原来他家就在我租处一街相隔的中山大院后面。路上我们又遇到一个蹲在路边的老农,售卖着青豆荚和上海青。见到我们,他大声打招呼:“老哥,剩下一点菜了,很新鲜,帮我解决掉吧。”市长看了看老农那快见底的菜筐:“我全买了,你称下看多少钱。”付完钱,我疑惑地问:“刚才在菜市场不都买好了吗?再买这么多您俩吃得完吗?”市长说:“这老农是福清人,为了多卖几个钱,每天很早从福清乡下自己骑摩托运菜来福州卖。如果这个时候没卖完,他就要很迟才能回去。我们不差这三五块钱,帮他一下,他就轻松多了。以前我们经常路过,帮他‘扫底’(全买),所以他一看见我就会跟我打招呼。”我说:“帮助了他,但您们自己吃不完怎么办?”市长说:“放冰箱会存放三四天,不浪费。”多么为民、亲民的市长!
爱民亲民
由于离得近,我们时常在菜市场、中山大院、冶山公园相遇。市长退休后,依旧如往常一样平易近人,我们成了很好的老乡加朋友。他夫妇俩就像自家的大哥大嫂一般,有时也会邀请我到他家喝茶,而我也总无拘无束地应邀,到他家去,喝他家的茶,聊老家的天。
图为陈世泽(左)生前经常下基层慰问困难户。
一次我们买菜后,他俩又去药店买了一盒“西洋参”,一盒“脑白金”。我打趣道:“你们俩这么节约的人,最近也提高生活品质了呀!”阿美微笑说:“送人。”说完便如同往常一样邀请我去他家坐坐。
个把小时后,来了个穿旧凉鞋、戴斗笠、用扁担挑着两个蛇皮袋的老人。市长夫妇很热情地帮他卸下担子,为他沏上一杯热茶,并向他简单介绍了我这位老乡加朋友。老农自我介绍说:“我是陈市长之前帮助过的三明农民。”老农也不避讳,当着我的面解开蛇皮袋,掏出几袋地瓜干、绿豆、水煮花生、地瓜粉,说:“这是我自己种的,拿给你们吃。”阿美很高兴地收下,紧接着就把刚才买的“西洋参”和“脑白金”装进蛇皮袋,温柔地对他说:“世泽一直牵挂着你们呢!你孙子要高考了,这点东西给他补补,预祝他考上好大学。”老农显然没有见过这么贵重的礼物,连连推脱。市长说:“你的礼物我们全收下了,我的一点心意你也要收下。有来有往,我们才会成为永远的朋友。”老农这才作罢。
之后,我在他家又偶遇几个给市长带来“自家种的”香菇、巴西菇、地瓜粉、莲子、地瓜干、绿豆、花生等等农产品的三明老农。市长也以各种理由,一一回送他们更珍贵的礼物。既给足了老农们面子,又不让老农们空手而归。即便退休了,这市长依旧亲民,依旧深得民心!真正称得上是党的好干部。
天堂呼唤
今年9月29日,刚好我得空,就如同往常一样,想去看望市长夫妇。脑海中自然憧憬着往日那轻松惬意的闲聊时光。我先打他家座机,两次回答是“停机”再打市长手机,5次均“无人接听”。随后便给市长发了个问候短信。此刻我仍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想是他俩兴许去美国看孙子了吧!我独自出门散步,竟鬼使神差般来到市长夫妇家楼下。我便顺带问保安:“陈世泽夫妇最近去美国吗?电话都没人接。”保安说:“您这阿姨很面熟呀!他去天堂一个多月了,您不知道吗?”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我愣在了原地,三个月前我们谈笑风生的画面仍历历在目。半响过后,我才微微回过神来,甚至没有注意到一滴泪水已经滑落脸庞。保安哀叹道:“也没病,就摔了一跤,没几天就上天堂了。哎,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原来市长平时对小区的人彬彬有礼,所以大家也都很爱戴他。保安告诉我,阿美刚买菜回来,我匆匆与保安道谢,便急促地赶到她家。
阿美拉着我的手,伤心地说:“世泽很幸运,来福州整整30年,从来没住过院。偶有感冒、风寒小病,都是刮刮背,拔拔罐就好。我们以为好运会常伴我们,不料7月底,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天他从厨房端饭出来,被那门槛石绊倒了,左肩骨粉碎,左膝盖半月板裂了。我们先到康复医院检查,随后转至省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幸得手术成功,一切都向好发展。但是几天过后,他开始高烧不退,点滴不停。医生检查后推测是因他长期饮食清淡,营养严重不良、缺钠,进而引发食欲不振,恶性循环,进一步导致其体质虚弱。8月24日凌晨,陪伴他的侄儿听到他喉咙发出‘隆、隆’的声音,急忙翻身呼唤他,他已脸色铁青,无法答话了。侄儿赶忙呼叫医生,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医生赶到时,他因痰堵塞气管,无法呼吸,上了天堂。今年才83岁。”
我情不自禁落下眼泪,心有不甘地责备道:“住院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往生为啥不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们一声,我和孩子也要来帮忙。这么多年朋友,最后也要送市长一程,您这样我内心感到十分遗憾、愧疚。”
阿美叹息说:“哎,你还不了解他吗?世泽一生不爱麻烦他人。摔倒住院的事儿本不想向任何人透露,老家侄儿也是刚好来福州办事才知道的,随后几个亲戚的孩子才争着来陪伴。本以为过把月,康复了就能回家,想不到那么快就走了。料理后事时,儿子和女儿都说,‘爸生前不讲排场,不想麻烦别人,就按他的性格,不要铺张、不搞排场,让他安心安静地上天堂。’”话尽于此,我们两人潸然泪下。
清风长存
如今,陈世泽市长长眠于家乡,到最后一刻,也只是简单向单位履行了告知义务。没有喧嚣的人群,没有繁琐的告别仪式,只有几位至亲和少数偶然知道消息的老农静静送别他最后一程。
但我相信,在天堂里,这位亲民的市长依然会是他那个时代最好的模样——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节俭朴素。而他的故事,将继续在福州的小巷里、三明的山村里、仙游的乡亲间、也在我的家里,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老乡加朋友:林爱玉 2025年10月1日写于福州)
责编:晓 愉
初审:唐振宇
复审:林 毗
终审:郭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