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上总长“疙瘩”?这多半与5个因素有关,可别不当回事!
发布时间:2025-10-07 18:07 浏览量:2
头皮上总是摸到硬疙瘩,有点疼,不挠它闹心,挠了又怕出血、感染——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烦恼?
前几天做随访时,一位退休工人老李问我:“这后脑勺的包两年都在,没觉得啥事,就是摸着闹心。”我看了看,点头说:“这事儿不大,但不能不管。”
其实,这种事我见得太多了。头皮上的“疙瘩”,有些是无害的脂肪粒,有些却是身体在悄悄给你“写信”。你不理它,它可能会越写越大声。
下面咱们就说说,头皮上常见的“疙瘩”都可能跟谁有关,说不定,你家老人、邻居也有类似的情况。
说句实话,中国中老年人对饮食的重视程度,常常是“重口味大过营养”。高油、高盐、高糖,加上喜欢吃剩饭、油炸、腌制的食物,时间久了,皮脂腺分泌就会异常。
皮脂腺堵了,头皮就像一口没刷干净的锅,油脂堆积、毛囊堵塞,自然就冒出“包”来了。尤其是后脑勺、头顶这些油脂分泌旺盛的地带,更容易“中招”。
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疙瘩按下去不疼,光滑圆润,摸着像颗小豆子,那很可能是皮脂腺囊肿。虽然不疼不痒,但它不会自己消失,反而可能越来越大。
很多老人觉得洗头讲究是年轻人的事,一周洗一次就不错了。可头皮是皮肤的一部分,油污不清理干净,就像地板上撒了油渍不擦,时间长了必然黏糊糊,还容易滋生细菌。
洗头不勤、洗头水温过高、用强碱性洗发水,这些都会破坏头皮的屏障。屏障一破,皮脂腺一乱,毛囊就容易感染、发炎,形成红肿、硬块,甚至毛囊炎。
有些人觉得洗头时掉点头发是正常,但如果常常摸到疼痛的小包,尤其是反复在同一个位置长,那就要注意了。
人上了年纪,皮肤代谢变慢,油脂不容易排出,这时候,身体就容易“憋出事儿”。
再加上有些人爱戴帽子、头发稀疏、阳光直晒,头皮环境变得潮湿、闷热,这些都可能导致毛囊堵塞、皮脂腺增生。说到底,身体的“清理工”退休了,垃圾自然堆积。
有些人头皮上的包,一按就疼,甚至有脓,这就可能是慢性毛囊炎或脂溢性皮炎的并发症。这类问题不处理,反复发作,很容易形成慢性炎症。
当然了,不是所有头皮疙瘩都这么“温和”。有些时候,它也可能是良性肿瘤,比如脂肪瘤、纤维瘤,更少见的是一些皮肤表浅的皮脂腺腺瘤。
这些东西,肉眼看可能区别不大,但长得很慢、不会自己消退、表面不红不痛,这类情况就不能掉以轻心了。虽然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有极个别情况需要密切观察。
有些中老年人喜欢用手去抠、撕,看着包小了,其实只是把表皮破坏了,一旦感染,麻烦就大了。所以我常提醒,别拿头皮当“实验田”,不懂的就别动。
有些人一看到疙瘩,就觉得是火气大,要“拔毒”,于是抹大蒜、敷牙膏,甚至涂清凉油。这些做法,说严重点,是拿头皮在“冒险”。
头皮本身结构就复杂,毛囊密集、血管丰富,胡乱用药、刺激性太强的偏方,只会让本来不大的问题变得更糟。
还有些人常年依赖某种“治痘神药”,成分里可能含有激素类成分,短期内看着好了,其实是把症状“压下去了”,一旦停药,反弹更猛。
头上的疙瘩,千万别盲目“去疙瘩”,尤其是反复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规则的,一定要去专业机构看看。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那些不疼不痒的头皮包。很多人觉得:“它又没碍事,管它干嘛。”但事实上,很多慢性问题,早期都是无症状的。
比如有些皮脂腺瘤或脂溢性角化病变,初期就像个小肉粒,既不红也不痛,长得慢吞吞的,等你注意到时,可能已经长了几年。
这就像炉子底下的火苗,看着不起眼,但一直烧着,时间久了也能出事。所以我常说,身体不是机器,不能等出毛病了才修。
我去灾区义诊时,发现不少老人根本没把头皮健康当回事,觉得只有脸上的斑、身上的包才值得关注。
但其实,头皮是身体整体健康的“窗口”之一。
皮脂分泌异常、代谢紊乱、免疫反应异常,很多时候都能从头皮上先看到端倪。
要说到底,是“健康教育”没跟上。很多老人信息闭塞、知识有限,就靠耳听八方、邻里相传。偏偏这些信息里,错误的居多,科学的太少。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头皮疙瘩都看成“癌变的前兆”,但也不能都当“可有可无的小问题”。
像慢性皮脂腺堵塞反复感染的,长年不处理,很可能引发局部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甚至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头发生长。
而极少数的皮肤病变,可能是皮肤癌前病变的表现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如果一味忽视,就容易错过早期干预的机会。
说到底,头皮上的小疙瘩,是身体在提醒你。
它说话的方式很安静,不吵不闹,但你不理它,它就有可能变本加厉。
我的建议是:定期洗头、清洁头皮、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果发现头皮有异常包块,尤其是持续不消、形状变化、反复出血的,别犹豫,去看看。
该处理的处理、该观察的观察,别做“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问题不会自己消失。
很多时候,身体给出的信号不是疼痛,而是变化。
如果你总感觉“头皮摸着有点不对劲”,那就别忽视。
哪怕是个小小的“疙瘩”,它的背后,可能藏着你生活方式的问题、代谢的问题、甚至是免疫的问题。
别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无所谓,越是年纪大,越要精细对待身体。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包”,也没有“跟你没关系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晓红, 王雷, 陈洁. 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异常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4, 38(03): 285-288.
[2]张志勇, 赵雨婷. 慢性毛囊炎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对策[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 56(09): 652-656.
[3]王建军, 李娜, 刘芳. 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特征及处理策略[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25, 40(05): 41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