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我的楼兰》原作歌词之拙劣

发布时间:2025-10-10 10:14  浏览量:1

近期打开微信,看到连篇累牍改写《我的楼兰》原作歌词的视频。再细一看,发现始作俑者是一个名叫文武可可的人,将《我的楼兰》连歌词带歌名改为《雪线之上》引起。文武可可除了改写原作为《雪线之上》外,还有不止一首力挺刀郎的歌曲。由此可见,文武可可的所为,并不主要是为了个人播放量的蹭热点,而是在刀郎、云朵、苏柳的《我的楼兰》纠纷中有所倾向所为——大有通过改写《我的楼兰》歌词,与原作PK,高抬作曲,贬低甚至抹杀作词、演唱乃至抹杀成为作曲、作词、演唱、社会效应四合一经典的《我的楼兰》。

我认为,文武可可改写《我的楼兰》为《雪线之上》是一种拙劣的行径。

一、改写作品的拙

(一)改作的立意没有高出原作。这是改作的一拙

A、《我的楼兰》苏柳原作词的立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对楼兰的关怀和挚爱;暗写我与楼兰被环境寒的同病相怜。

第二部分写我为什么对楼兰关怀挚爱。因为楼兰是那样的秀丽纯洁。前一节用阳光“蓬松着你长发的波澜”典型化其高古的山川秀丽;用“月光“舞动你优美的梦幻”典型化其冰清玉洁的美德。

第三部分写我与楼兰古国、楼兰姑娘共同追求自由真情的坚贞不渝。用“一天地”、“两千年”烘托其坚定志向。

总体立意采用比拟、象征手法,明一条线,写向往、再造楼兰的古典文明;虚一条线,写楼兰姑娘值得人爱戴的纯真善良;实一条线,写人类对美丽、纯真、自由、善良、美好的永恒追求。

B、《雪线之上》文武可可改写词的立意也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边关战士在极其恶劣环境下巡逻、蹲守的艰辛。用“山巅”、“夜幕”、“崖边”、“冻土”、“冰雪”、“寒流”实写环境的恶劣;用秘密的脚印,“冻土下长出根系”,“胸膛抵挡寒流”、界碑温暖心底,典型化战士执行使命的忠诚。

第二部分赞美军人不为艰难,常年坚守岗位的奉献、牺牲精神。用“年复一年”、风雪雕刻青春、仰望…团圆写坚守。用昆仑、冰川的见证,拟人化历史、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第三部分写军人奉献的伟大。满手蜕皮的“雪莲花”是你非凡的付出,“春天永驻”是你奉献的不朽价值。

C、原作与改作在立意的思想性上比不出高低。

改写作品讴歌军人的奉献精神;原作追求纯真、善良、自由的美好,都在表现人类的可贵精神,并没有黑白、正反、香臭对立的可比性。就像你让《红楼梦》与《红旗渠》比思想性一样可笑。如果硬要比较,那改作的奉献精神也是为了人类幸福美好,改作也没高、大出原作。既然改作PK原作却没高出原作,那改作主动与原作的较量就显得拙。

二)改作在艺术性上明显逊色原作。这是改作的二拙

A、原作暗含典故传说,视域纵深。比如“火炉”、“披风”、“姻缘”、“沙河”等的暗示。改作的题材较窄。只局限在当时当地。

B、原作的象征、拟人、拟物等艺术手法娴熟贴切,出神入化。比如用沙漠曲线缝披风;向姻缘借红娘;阳光蓬松你长发;月亮舞动你梦幻;共浴沙河一天地;共枕夕阳两千年等。而改作的象征、比拟虽然也不乏亮点,但有的艺术手法显得生硬、勉强。比如把战士在山峰巡逻比喻为化作山巅的云的“化作”一词;氧气稀薄催生爱的茂密的“催生”一词;朝霞暮烟的“缠绵”;冰痕裂缝的“印鉴”等。

C、原作的遣词造句精炼含蓄,一词多用,一波三叹,一字难移,篇幅小而容量大。比如“披风”一词,既写文明被冷落的寒,又表现传说的仙风道骨,还兼顾高古的地域特色。比如“光芒蓬松你长发的波澜”,使人似乎从中看到婀娜多姿的楼兰姑娘,又引起对楼兰古国曾经的天蓝风清,山河秀丽,五谷丰登的遐想。你试想改动一下“火炉”一词,就很难表现“我与楼兰同在寒中”的意思;就很难兼顾古代、高寒、沙漠王国的特色,也很难暗示传说中为自由真爱的患难。你试着改动“尘埃”一词,就很难表现我与你同为一体,就很难虚写出与我同在追求的万千大地。而改作的遣词造句比较直观,有失啰嗦拖沓,重复堆砌。比如第一部分的两段内容,都写的是战士在山巅的巡逻守护,完全可以只用一段说清;另一段可以侧写战士军旅生涯的其它方面,使主线内容有骨有肉。结果作者为用两个段落敷衍一个内容,反把应在第二部分表现的“动机”内容堆砌在第一部分。又比如第二部分,本应该写战士坚守的崇高境界和人民对战士牺牲精神的敬爱,结果因第一部分敷衍走了对精神境界描写的内容,造成第二部分两段内容的又一次重复拖沓。看看第二段里这些词句:“年复一年”、“风雪雕刻你青春”、“岁月的印鉴”、“边关流年”、“朝霞暮烟”等,都在描写同一个“长年”内容。

D、原作布局适当,结构严谨;现实、历史多元素糅合;正侧、虚实多线条穿梭;浑然一体,多面闪光。比如天上与地下、历史与现实、眼见与传说、期望与幻想、理的自由与情的纯真等等元素巧妙镶嵌在一体。又比如正写真情自由一条线,实写楼兰国古往今来一条线,虚写楼兰姑娘与王子爱情一条线,三线始终贯穿,相得益彰。而改作的选材面窄;布局杂陈;结构也显得松散,给人以五味乱炖的感觉。

E、原作在严肃主旨内精巧渗透爱情题材,提升表现的味道,增强表达的效果。比如作者歌词的主旨是赞美、追求纯真和自由,这一主题,既是人们曾经写累了的向往,又是人们永不疲倦追求的诗和远方。结合爱情表达主题,更是包括战争题材都热衷的选材考虑。这在《红楼梦》、《洛神赋》、莎士比亚喜剧等文学作品里都有经典的演绎。作者在这首很短的词作里能娴熟驾驭爱情题材,做到拥而不欲,爱而不淫,使内容血肉丰满,顿生崇高。而改作在驾驭题材上,似乎显得力不从心,有时顾此失彼。比如也撒了些人情味儿,但总觉得味儿有点薄。又比如现在的边关巡逻蹲守,借助了不少科技手段,已不是上甘岭的条件。要写其艰苦,有很多题材,很多心理可开掘 ,没必要拔苗助长到“冻土生出根系”的高度。再比如边关艰苦,但与古代发配犯人的劳役判若天地。党和人民并没忘了他们,边关战士艰苦并不凄凉。所以“年复一年”、“仰望星空已是团圆”这类词应斟酌。

(三)、改作的演唱效果远不及原唱。这是改作的三拙。

云朵《我的楼兰》的原唱,张弛有度,委婉动听。特别是高音部分,音色的天籁与内容的崇高完美结合,直沁心脾,撞击灵魂;听得人如醉如痴,如颠如仙,顿觉心结顿开,忧郁立消,烦恼远遁,物我两忘。亿万人们的肯定铸就了《我的楼兰》的经典地位。这个完美的艺术品,是不可随意打烂的。而改作的演唱因词曲并不般配,唱功缺少天才,表演平淡无奇。

二、改写作品的劣

(一)改写作品没有独创性。这是改作的一劣

按国家《著作权法》,改变别人的原创作品,必须得具备独创性。独创性不是说你翻新出个东西就独创了;是得具有公认的别开生面,出类拔萃。根据前面的分析,改作没达到这样的水平。没这个水平就不要随便去搬塑像。

(二)改作未征得原作者同意。这是改作的二劣

按照《著作权法》,改写、修改别人具有著作权或署名权的文字作品,必须得征得原作者的同意。根据原作者苏柳的采访,显然改写者文武可可没征得原作者苏柳的同意。如此,改作者的行径就形同拦路抢劫。

(三)改作刻意以立意的政治道德高地压原作。这是改作的三劣

本来原作曲谱柔而不烈,婉而少刚,并不适合军旅题材。但改作为何要冒大不韪硬生生改原作呢?可以想见,改作者可能认为原作风花雪月、阳春白雪词藻居多,不太正能量;不如风雪铁骨,豪气冲天的军武更能博得主流抬举,邀宠大众;肯定能凭此胜原作一筹。若果真如此,这种心态几近下作。因为改作的境界狭窄到只见面迎黄土背朝天。若另谱曲完成这首歌,无可非议。但偏偏是改原作而成,就不由的使人不它想。

(四)改作背景的刀郎先生,对改作不置可否。这是改作的四劣

谈改作者文武可可,自然就牵扯到刀郎。刀郎作为《我的楼兰》原文字作品作曲方面的合作著作权人和原视听作品的著作权法人,具有维护该法下署名作者的人身权和合作品完整性的职责。据网络信息,刀郎先生近期并没出国或失能。但刀郎出奇地对践踏自己负有法律责任作品人身权、破坏自己负有法律责任作品完整性的行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很难不使人怀疑其对此事置身事外的动机了。是有意纵容?甚至是幕后操纵?是否多次巡回演唱的公益,是为了积累碾压自认为对手谋私的重量?是否演唱会上止不住的眼泪,是想搏得处心积虑讨伐对手毕其一役的同情?但愿我的猜想是子虚乌有!

我曾是刀郎的赞赏者。刀郎受到不公正遭遇,我曾为其鸣不平;对刀郎炉火纯青的音乐创作,大量脍炙人口歌曲的出品,国内少有比肩的作曲家地位,我曾高声为其呐喊;刀郎不少歌曲我常常咀嚼在口。按说刀郎先生作为一位练就的大师,有生之年还有多少理想未划圆;有多少更优秀的作品在等待;万不应纠缠在非主流恩怨里不能自拔。即便晚辈有错,也有法律、公论勘误,何至得理不饶人。至于道德,并不一定是妃子因皇帝而尊贵,那妃子就一定得为皇帝殉葬。新时代更应多些法律意识、契约精神。

本文拿文武可可的改作与原作比较,绝没有贬低改作的用意,只是就两者比较而言。平心而论,文武可可的改作也非一般水平可就。就题材的镜头化,比拟的跳跃感,特征的具象处理,表意的递进设计等,颇有时代特色。况且还有一些闪光的亮点。如刺刀挑起夜幕的星;界碑温暖融化在心底;风雪雕刻你青春的容颜;所有牺牲都沉默如山脉等。这些都预示着文武可可或成为大家的可塑性。只是嫉妒才能,蔑视经典,任意践踏已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丰碑的作品,导致瑜难掩瑕。最后声明,本人与本文涉及到的任何一个人都素昧平生。只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不妥之处,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