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教龄的“技术派”数学教师,用微课点亮万千课堂
发布时间:2025-10-10 17:44 浏览量:2
在春晖集团科创校区,同事们总爱开玩笑说:“吴少东老师的数学课,是用镜头‘拍’出来的。”她的办公桌旁,摄像机、补光灯、绿幕、数位板一应俱全,不知情的人或许会以为走进了一个技术达人的工作室。
“别人买包买口红,我就爱买设备、买软件,我关注的技术主播比你们知道的明星还要多……”今年是她从教的第24年,在很多同龄教师开始追求“安稳”的时候,她却笑着说:“我才刚刚‘入行’微课。”
疫情下的“触网”:从零开始的微课之路
2020年疫情来袭,线上教学成为常态。从未接触过视频剪辑的吴老师,第一次尝试用手机录屏讲解习题。“那时候连怎么剪切怎么降噪都不会,说话喷麦视频里有狗叫、有烧水声学生还笑我说这是‘沉浸式数学’。”
但她没有放弃。她笑称那段时间自己像个“夜间主播”——每晚等家人睡了,就架起手机一遍遍重录,一句话口误,整段推倒重来。10多分钟的课,常常要忙到凌晨。“我先生说我比网红还拼,其实我就是不想让孩子们觉得‘数学课变了味’。”
渐渐地,她熟练掌握了剪辑、抠像、动画制作,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呈现方式:把自己的数字人分身 “嵌”进课件,用借助插件让几何图形“舞蹈”,借助AI工具生成各种角色人物和虚拟场景,借助智能体让孩子们与祖冲之等古人对话……她调侃道:“我从‘吴老师’,变成了‘吴导’。”
“强国女人”的诞生:
百节微课,千万点击微课之路
真正让她“出圈”的,是她持续创作的系列微课。“数学实验室”“数学真好玩”“玩转数与形”“尺规作图”……6大系列、100多节微课,陆续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播放量突破百万。她也因此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强国女人”。
荣誉接踵而至:杭州市学习强国“优秀供稿员”、之江汇省级精品课程、杭州市共享优课一等奖、杭州市最受人爱戴的学科教师金奖、杭州市优秀教师……但她最珍视的,仍是孩子们发来的语音:“吴老师,我今天看你的视频觉得数学游戏好有趣,爸爸妈妈都跟着一起学呢!”
她说:“技术再炫,内核还是教育。微课不是表演,是对话——是和那些课堂上不敢提问的孩子,一次安静的、反复的回响。”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技术是可以传递的火焰
2024年,她入选“之江汇”数字教育讲师团,成为省级讲师。很多老师惊讶:“您这些技术真是自学的?”她总是笑着回答:“只要你想,什么时候学都不晚。”
她开始系统地帮助年轻教师制作微课,组织校本培训,带领一群年轻老师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共同推出了新一期强国微课“数说九章”。她说:“我不是什么技术大神,我只是比他们早摔了几个跟头。”
同时,她还借助自身经验协助其他学科教师突破技术难关,学校推出的多节“共享优课”获杭州市一等奖。“微课不是独舞,是合唱。”她常常这样说道。
“AI+教育”: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如今,她又致力于用AI赋能教学。用“豆包”生成互动剧本,用“即梦”生成数字人,用“剪映”智能剪辑,甚至尝试用大模型分析学生错题、自动生成讲解视频。“纸片人能动了、场景会说话了,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数学就这样悄悄走进了心里。”
但她始终未变的,是从学生真实问题出发的初心。“数学科普小课堂”系列微课中所有主题,都源于学生课堂疑问和作业错题。“你只有真正蹲下来,才能听懂他们在问什么。”
“创新与年龄无关,热爱才是答案”
24年的讲台生涯,没有让她变得保守,反而更加大胆。她说:“很多人觉得中年教师就应该‘稳’,但我不服——课堂需要活力,孩子需要新鲜,教育更不能一成不变。”
她说她最喜欢的身份,不是“优秀教师”,不是“微课达人”,而是——“一个始终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学习者”。
“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就会一直学下去、拍下去、教下去。孩子们,是我学习的动力,创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