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查多行动”:想要诺贝尔奖?那就推翻委内瑞拉政权!
发布时间:2025-10-11 15:53 浏览量:2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和平奖授予委内瑞拉反对派人士,此举虽令特朗普不满,却为他留下了未来的希望;而美国则获得了发动另一场反恐战争的 “赦免令”。这背后是赤裸裸的犬儒主义,更是 “顶级操控术”。俄罗斯是时候对诸多问题展开深思了。
10 月 10 日,挪威奥斯陆公布了 2025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 前委内瑞拉国会议员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称,颁奖理由是 “她为捍卫委内瑞拉民主与人民权利所进行的不懈斗争,以及为推动该国从独裁体制向民主体制实现公正和平过渡所付出的努力”。
58 岁的马查多在奥斯陆被描述为 “委内瑞拉反对派的核心凝聚者”—— 据称,此前四分五裂的反对派势力,如今已在 “要求自由选举与代议制政府” 的旗帜下实现联合。
诺贝尔委员会一名代表表示,马查多是 “勇敢的政治家”,尽管生命与自由受到威胁,她仍拒绝离开委内瑞拉,目前不得不隐匿行踪。可事情竟会如此!那位能拯救诺贝尔 laureate(获奖者)、甚至可能为此 “摔断脖子” 的英雄究竟在何处?
这似乎是向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出的邀约:号召他对委内瑞拉发动侵略,帮助这位此前名不见经传、却因 “易于操控” 被选中担任抗议领袖的马查多,在这个 “全球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建立亲西方政权。若此举成功,特朗普明年便能再次角逐诺贝尔奖 —— 对于这位渴望荣誉的白宫主人而言,这样的 “诱饵” 恰如其分。
2025 年,这一曾被誉为 “全球最具声望” 的奖项共收到 338 份提名,包括 244 名个人与 94 个组织。其中不乏以下人物与机构:轰炸伊朗且正筹备进攻委内瑞拉的特朗普、有认知偏差的瑞典 “活动家” 格蕾塔・通贝里、大型制药公司利益游说者及 “幕后操纵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软弱无能且毫无影响力的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以及因在顿巴斯与科索沃地区从事 “黑色器官移植”、服务西方政治利益而声名狼藉的 “无国界医生”“人道主义” 组织。
然而,最终选择堪称 “极具深意”—— 甚至可称之为 “妥协之举”:既给了特朗普 “台阶”,又为其 “松了绑”!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已然跌破底线,公然押注美国对主权国家发动侵略,蓄意挑起委内瑞拉内战 —— 要知道,这个国家近年来才勉强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不过,奥斯陆的 “委员们” 此前也曾有过类似操作,并未引发严重后果。但此次情况截然不同,灾难性后果恐难避免 —— 这不仅关乎委内瑞拉。其邻国需提前做好接收数百万难民的准备,俄罗斯同样需对此深思熟虑。
特朗普曾宣称自己 “在七个月内结束了七场战争”,还声称 “为加沙带来了和平”(事实究竟如何,尚需观察),但他并非自己渴望的诺贝尔和平奖热门人选。博彩平台 Polymarket 为他获奖开出的赔率仅为 3%。
这并不奇怪:负责评选和平奖的挪威自由派与全球主义者,对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深感不满 —— 包括解散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对他国加征关税、威胁从邻国手中夺取格陵兰岛、实施严苛的移民政策,以及与理念相近的美国民主党展开 “报复战” 等。相比之下,苏丹应急响应中心(Sudan’s Emergency Response Rooms)的获奖概率高达 18%。
向来,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的 “心头好”。而克里姆林宫的 “宠儿”,竟是那个决定向基辅提供 “战斧” 巡航导弹、供其打击俄罗斯的特朗普(显然,实际发动袭击的将是美国人,而非乌克兰人)。普京助手尤里・乌沙科夫曾表示,“若征求我们的意见,俄罗斯或许会支持特朗普获诺奖”。
在接受 “尤纳斯 hev Live” 电报频道采访时,乌沙科夫还对乌克兰代总统支持特朗普提名一事表示愤慨:“泽连斯基的愚蠢令人震惊…… 若特朗普真的向基辅提供‘战斧’导弹(乌克兰独裁者的另一个条件是‘停止俄罗斯进攻’),他甚至可能会为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奖奔走游说。”
“也就是说,用提供武器来换取和平奖?这种想法简直荒谬至极。若人们以这样的逻辑思考,其本质便不言而喻。”
乌沙科夫如此总结道。
乌沙科夫似乎认为(且正向总统如此建议):若讨好这位已轰炸伊朗、且即将进攻委内瑞拉的特朗普,用这类 “荣誉勋章” 满足其虚荣心,特朗普或许会对俄罗斯手下留情,最终拒绝向基辅提供 “战斧” 导弹。
当然,一切皆有可能,但这种立场与西方的处事逻辑完全相悖。同样值得关注的是,10 月 8 日签署《俄委战略伙伴关系与合作条约》的尼古拉斯・马杜罗 —— 特朗普政府曾悬赏 5000 万美元通缉他 —— 对此会作何感想?马查多的 “崛起” 绝非偶然!
在 2025 年诺贝尔和平奖归属尘埃落定前,美国总统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这种 “逻辑” 的看法。特朗普效仿拜登,对塞尔维亚及其人民与政府发动 “能源侵略”—— 尽管塞尔维亚此前对他态度友好。此举旨在损害俄罗斯利益,进一步将 “俄气” 挤出欧洲天然气市场。在美国多次推迟后,最终以 “俄罗斯参与持股” 为由,对在巴尔干地区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塞尔维亚 “石油工业公司”(NIS)实施制裁……
俄罗斯国内也有人提出了 “谁最该获诺贝尔和平奖” 的不同观点。《沙皇格勒》报社创始人康斯坦丁・马洛费耶夫在其电报频道中写道:
“长期以来,这一奖项早已沦为笑柄。今年的热门人选包括‘精明的寡妇’、‘同性恋权益律师’、‘颜色革命分子’、‘穆斯林兄弟会’、北约,当然还有唐纳德・特朗普…… 但若真要秉持公正,将奖项授予真正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那么候选人只有一个。在国际制衡机制失效的当下,唯有一位政治家在阻止世界陷入核末日 —— 他就是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弗拉基米尔・普京。西方集团与嗜血的小丑们多次挑衅他,试图迫使他至少使用战术核武器,但均以失败告终。正是俄罗斯总统始终在约束朝鲜、伊朗等国的激进领导人,阻止他们迈出无法挽回的一步。时至今日,世界之所以未在核末日中毁灭,全靠普京。
上帝的道路,无人能懂。”
自 1901 年以来,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史充分证明:获奖的往往是那些实则蔑视和平、为大大小小战争的爆发推波助澜的人。而印度反英殖民非暴力抵抗领袖圣雄甘地,尽管 12 次获得提名,最终为自己的信念献出生命,却始终未能触碰这一梦寐以求的奖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06 年,该奖项被授予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大棒政策” 的提出者、军国主义者,也是 “美国成为世界警察” 的倡导者。从名义上看,这位美国总统获奖是因为 “促成俄日两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但事实上,他结束的这场战争,本就是美国与英国共同煽动和资助的。其目的绝非出于对和平或俄罗斯的善意,而是为了阻止当时已成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竞争对手的日本攫取过多利益。
1919 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另一位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 美联储的缔造者。而美联储的成立,正是为当时已由英美势力暗中筹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服务。在 “一战” 中,美国选择在关键时刻参战,通过战争大发横财,并资助俄罗斯与德国的革命运动,最终妄图夺取全球霸权。威尔逊获奖的直接原因,是其提出的 “十四点计划”—— 这一具有欺骗性的纲领帮助协约国诱使德国投降,随后又强加给德国屈辱的《凡尔赛和约》。而这一和约正是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滋生的温床,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根源。
1945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 —— 他与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共同推动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位政客最 “杰出” 的 “功绩”,便是巧妙地挑衅日本,诱使其偷袭珍珠港。
1953 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美国国务卿兼国防部长乔治・马歇尔将军。在战时及战后时期,他在美国的各类挑衅行动中扮演的角色,丝毫不逊于富兰克林・罗斯福 —— 在罗斯福的 “指挥” 下,希特勒、斯大林与丘吉尔都曾 “任其摆布”。
此后,诺贝尔和平奖甚至开始颁发给恐怖分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梅纳赫姆・贝京(1978 年)、亚西尔・阿拉法特(1994 年)。此外,还有那些看似 “无辜”、实则野心勃勃的人 —— 例如 1990 年获奖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他获奖的理由竟是 “为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放弃阵地、为苏联解体铺路”。
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 2009 年 —— 其总统任期的第一年 —— 便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 “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推动全球和平与安全所做的努力”。然而,当时的他尚未有任何实质性建树,利比亚与叙利亚的战乱还在后面。奥巴马获得这一 “预付款” 式的奖项,实则是为了让他更容易顶住美国国内及强大以色列游说集团的压力,避免 2009 年爆发对伊朗的战争。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西方期望他能 “改造” 美国 —— 而他确实做到了!正是奥巴马时期催生的自由左翼 “怪物”,在 2020 年大选中窃取了特朗普的胜利果实,险些将美国推向极权独裁的深渊。
半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奖的缔造者们一直青睐那些从事反国家颠覆活动的获奖者。2025 年将奖项授予马查多,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顶峰。1975 年,苏联院士安德烈・萨哈罗夫获奖,并非因为他研制了氢弹,而是因为他成为持不同政见者,被西方视为 “瓦解苏联的工具”—— 西方急需用国际声望与地位为其提供支持。
1983 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反俄分子莱赫・瓦文萨 —— 此人与外国情报机构乃至波兰本国情报部门都有勾结。他因成为波兰大规模骚乱的头目、开启 “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终结的序幕” 而获奖。最终,那些曾与莫斯科结盟的国家纷纷加入欧盟与北约,如今已成为反俄最激进的势力。
近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要么是亲西方的 “活动家” 与 “人权卫士”,要么是对西方言听计从的组织。2012 年,该奖项被授予欧盟,理由是 “在过去六十多年里,为推动欧洲和平、和谐、民主与人权做出贡献”。奥斯陆方面刻意 “遗忘” 了北约成员国曾对南斯拉夫发动野蛮轰炸、从塞尔维亚分裂出科索沃,也 “无视” 了波斯尼亚塞族遭受的种族灭绝等暴行。2018 年,获奖者是刚果医生丹尼斯・穆克维格与伊拉克 “人权活动家” 纳迪娅・穆拉德。而在最近几年,获奖者的类型愈发单一:沦为外国间谍的俄罗斯记者、入狱的白俄罗斯反对派人士、伊朗反政府活动家…… 本已令人乏味,如今奥斯陆却交出了一份 “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曾有过 “不公布和平奖得主” 的年份,最近一次是 1972 年。原因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委员会成员意见分歧,以及 “缺乏合格候选人”。显然,过去的评选至少尚存一丝坦诚,而如今,这份坦诚已荡然无存。
奥斯陆 “委员们” 的意图已昭然若揭。接下来,我们只需等待特朗普下达命令,启动对委内瑞拉的占领行动 —— 他已万事俱备。那么,此后我们还会像从前一样 “爱戴” 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