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的胶东先贤:莱阳宋琬(散文)

发布时间:2025-10-15 17:47  浏览量:11

宋琬是胶东半岛烟台地区莱阳县人,是清初的“国朝八大诗人”之一。与蒲松龄的老师施闰章齐名,文学界有“南施北宋”之说。其诗风慷慨悲歌,笔力雄健,影响很大。

宋琬于顺治四年考中进士,官拜浙江副使;但的家世本是前明旧臣,仕清并不被当朝完全信任。会胶东栖霞县于七起事案发,宋氏无故受到牵连,被卷涉其中。后来康熙十一年始官复原职,得授“四川按察使”,从而开创了其仕途和文学上的最高峰(宋琬的政绩主要是在四川)。

十一年,宋琬上任四川按察使,将城中空地和郊外荒田,分给难民耕种,并积极改革陈规陋习,深受群众爱戴。十二年(1673)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时逢吴三桂起兵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病逝于京都馆舍,时年59岁。

另外宋琬文学上的造诣与四川也颇有相关之处。宋琬平生服膺陆游,模仿陆放翁《入蜀记》,写有《入蜀集》;描写蜀地山水有名句“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敢辞蜀道青天远,未听巴猿白发生”。后人一致认为《入蜀集》是其文学艺术达到化境的产物,代表宋琬最高的文学成就。

作者:李士琳,1995年生于山东龙口。莱山文化爱好者。毕业于加拿大辛利加大学(Seneca College)本科部,并曾赴香港浸会大学、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Kellania)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