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是“功高震主”的10大名将,分别都是谁?
发布时间:2025-10-17 10:10 浏览量:13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名将如云,他们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为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开拓、政权的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其中有一些名将,他们的功绩实在太过耀眼,威望高到足以让君主都感受到威胁,也就是所谓的“功高震主”。这些名将往往结局凄惨,令人扼腕叹息。以下是结合史书,被大家普遍认可的十位“功高震主”的名将: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一生征战三十七年,未尝一败。伊阙之战,他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长平之战,更是坑杀赵军四十万,威震六国。他的战功让秦国迅速崛起,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正是他如此辉煌的战绩,让秦昭襄王深感不安,担心他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在范雎的挑拨下,白起最终被赐死。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立传,感叹其“善用兵,然不能自全”。
李牧是赵国名将,长期驻守北疆,抵御匈奴。他先是以示弱麻痹敌人,然后一举歼灭匈奴十余万骑,让匈奴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后来,他又在肥之战中重创秦军,成为秦军东进的最大障碍。秦王嬴政深知李牧不死,赵国难灭,于是施展反间计,让赵王迁误以为李牧谋反。赵王迁竟然真的相信,夺取了李牧的兵权,并将他杀害。李牧死后,赵国再无良将抵挡秦军,不久便被灭亡。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早年贫困潦倒,甚至受过胯下之辱,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刘邦麾下的大将。在楚汉战争中,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大破赵军;垓下之战,更是以十面埋伏之计,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他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也因此让刘邦深感忌惮。刘邦晚年,吕后和萧何设计将他骗入长乐宫,以谋反罪名将他杀害,并夷三族。《史记·淮阴侯列传》详细记载了他的一生,让后世对他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周亚夫是西汉名将,以治军严谨著称。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率军平叛。他采取坚壁清野、断敌粮道的策略,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挽救了西汉政权。然而,周亚夫的威望也因此大增,让汉景帝感到威胁。后来,汉景帝借故将他下狱,周亚夫在狱中绝食五日,最终吐血而亡。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他为“真将军”,但也感叹他“功高震主,无地自容”。
斛律光是北齐名将,出身将门,擅长骑射,号称“落雕都督”。他多次率军抵御北周的进攻,战功赫赫,官至左丞相,封咸阳王。他的威望让北齐后主高纬深感不安,加上佞臣的挑拨,高纬最终决定除掉他。他派人将斛律光诱入宫中,将其杀害。斛律光死后,北齐失去了最重要的军事支柱,不久便被北周所灭。《北齐书》记载了他的忠诚与冤屈,让后世对他的遭遇充满了愤慨。
宇文宪是北周宗室名将,战功卓著,深受士兵爱戴。他多次率军打败北齐的军队,为北周的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的威望也让北周宣帝宇文赟感到威胁。宇文赟在位期间,将宇文宪赐死,年仅三十五岁。宇文宪的死,标志着北周宗室内部权力斗争的激化,也为隋朝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周书》记载了他的事迹,让后世对他的军事才能和悲惨结局感到惋惜。
檀道济是南朝宋名将,被誉为“万里长城”。他跟随刘裕南征北战,为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刘裕死后,他继续辅佐宋文帝,多次抵御北魏的入侵,保卫了国家的安全。然而,宋文帝晚年,对檀道济的威望感到忌惮,加上奸臣的挑拨,最终将檀道济杀害。檀道济临死前,愤怒地将自己的头巾扔在地上,大喊:“乃坏汝万里长城!”他死后,南朝宋失去了最重要的军事支柱,国力逐渐衰落。《南史》记载了他的忠诚与冤屈,让后世对他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率领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收复了大量失地。郾城大捷中,他大破金军精锐铁浮屠,让金军闻风丧胆。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让百姓将他视为保卫国家的长城。然而,宋高宗赵构和权臣秦桧却担心他“迎回二圣”,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害死于风波亭。岳飞的事迹被《宋史》详细记载,让后世对他的冤屈充满了愤慨,也让“精忠报国”的精神流传千古。
蓝玉是明朝开国名将,骁勇善战,战功赫赫。他多次率军北伐蒙古,大破元军,为明朝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功绩让明太祖朱元璋深感威胁,加上他本身也确有骄横跋扈之处,朱元璋最终以谋反罪名将他处死,并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制造了“蓝玉案”。《明史》记载了他的事迹,让后世对他的遭遇和明初的残酷政治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
年羹尧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名将,他曾率兵平定西藏、青海的叛乱,战功卓著,被封为一等公,权倾朝野。他的威望让雍正帝感到威胁,加上他恃功而骄,行为越矩,雍正帝最终将他削爵赐死。年羹尧的死,标志着清代皇权对军权的高度集中,也让后世对君臣关系的微妙有了更深的理解。《清史稿》记载了他的事迹,让后世对他的功过和悲剧结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些名将,都曾在战场上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被史书详细记载,让后世传颂。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功绩太过耀眼,威望高到足以让君主感到威胁,最终遭遇了“功高震主”的悲剧。他们的故事,让人们在感叹他们军事才能的同时,也对古代君臣关系的复杂和微妙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