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教场轶事(续4)——三门诊部“黑牡丹”

发布时间:2025-10-19 19:51  浏览量:11

东教场轶事(续)——风花雪月话归宿之四

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生态植被在干旱枯黄的甘肃出奇的好,相传是神话故事里的伏羲故里,他和另一位补天的女娲既是兄妹也是夫妻,远古时期洪水灭世,他俩作为仅存的男女,通过占卜成婚,象征阴阳结合共同创造人类。他们的故事是古人对宇宙起源和阴阳和谐的理解。

天水东十里有一眼著名的“马跑泉”,泉水甘冽,水源充足,既可饮用,也可灌溉庄稼。《秦州志》记载,唐大将尉迟敬德西征与番将交战,军中无水,其马刨地出泉,因此得名,又称“马刨泉”。后来,逐水而居的人口聚集于此形成了马跑泉镇,于是,马跑泉不仅是一个地名,也承载了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马跑泉旁边有个胡家庄,村里人半农半商,种地打粮,做小买卖挣点油盐酱醋钱,大都是维持温饱的城市贫民。也许是地灵人杰,兵荒马乱的1912年,这里出生的一个男孩,历经磨难,出走吃粮,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55年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他就是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徐国珍将军。

全国大约50多万个村,一个村出一个共和国将军的概率很低。马跑泉养育了将军徐国珍,徐国珍也为马跑泉增辉,天水人也骄傲马跑泉出了个徐国珍。

1928年,16岁的徐国珍因家贫投奔军阀孙连仲当了一名传令兵,后孙连仲弃冯投蒋,其部被改编为第26路军。1931年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等带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史称“宁都暴动”,被编为红五军团。徐国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起义后升任红军排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5军团15军13师37团连长兼指导员、39团营长、红29军军部作战科科长。

1936年,徐国珍任红29军256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徐国珍任陕甘宁晋绥联军警备2团营长、副团长、警备5团团长,组织指挥所属部队歼灭了进犯我三边地区的敌人,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徐国珍任甘肃军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带领部队阻击敌人,坚持敌后斗争,为西北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任甘肃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2年兼任中共甘南藏区临时工委书记、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区甘、青剿匪指挥部副司令员。

1961年,徐国珍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他是甘肃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65年离开甘肃省军区,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工程兵顾问。1968年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在他兼任中共甘南工委书记期间,亲自指挥了甘、青、川藏区的剿匪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安定了甘南藏区的社会秩序,恢复发展了农牧业生产,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开辟甘南藏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党和甘南各族人民建立了永存的功勋。

1993年2月22日,徐国珍因病在兰州逝世,终年81岁。

说了这么多似乎与本文无关,列位看官莫急,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天水以出美女闻名。徐国珍有一个女儿叫徐亚玲,作为天水马跑泉的后代当然也出息得山清水秀,因其肤色与天水传统的“白娃娃”相比略深。五六十年代亚玲在军区歌舞团跑龙套,被誉为东教场的“黑牡丹”,竞相追求“黑牡丹”成为东教场的一道风景。最后花落有主,亚玲与军区篮球队的主力、上海帅小伙儿李xx相恋成亲。

向新中国十年大庆献礼,军区歌舞团创作排练了一出4幕5场歌剧《红鹰》。剧情是1935年秋,红军经过甘南藏区白河草原时,在一次战斗中红军女军医林华负伤留在某部落养伤,伤愈在为藏族同胞治病的同时,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团结藏胞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参加全国文艺会演获得一等奖并于次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大获好评。

亚玲在剧中扮演了一位藏族姑娘卓玛,虽然台词不多,却也活泼可爱,备受观众瞩目。她跟随剧组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多场,又参加了八一厂的电影拍摄。某个周末剧组受邀前往中南海参加联欢舞会,在为敬爱的周总理伴舞过程中,总理问起她的身世,了解到她是徐国珍将军的女儿,教导鼓励她:干部子女要继承父辈的光荣传统,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当个好兵,永远为人民服务!

后来,亚玲离开了舞台,转行到了东教场三门诊部,做了一名司药。虽然舞台和婚姻都离她远去,她牢记伟人的教诲,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埋头在门诊部药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三门诊部一次偶然的应急,使亚玲结缘为故去病人的遗体“整容”。这是因为她当过演员,上台前化妆是每个演员必须学会的基本要求。为故人遗体整容,虽然和舞台演出的性质大不相同,化妆原理都差不多,当然深究起来也是一门学问。有了第一次,以后凡是东教场有人故去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亚玲,而亚玲也是个热心肠的好人,一叫就到,一到就干活儿,干完婉拒一切谢礼,洗手离去。

文化部科长尉立清前妻宋冬荣因患红斑狼疮病故,常年患病,骨瘦如柴。在三门诊部停放期间,亚玲用了整整三个小时为故人洗澡净身,悉心地用棉球堵塞七窍,精心地梳理头发造型。为使遗容看起来丰润安详,亚玲还用舞台化妆的特殊手法将面部凹陷部分隆起。在死者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众人看到花丛中的老宋衣着考究,遗容雍雅,都为亚玲辛劳而精心的付出折服。

政治部主任于厚德从广州军区来到东教场,任职时间不长,却是一位深受干部战士职工家属爱戴的好首长。不料,一天晨起如厕突发心梗,经紧急抢救终因无效离世。

亚玲虽不在于主任直接领导下工作,她也十分敬重这位德高望重的首长。在为于主任整容的过程中,细致修剪了首长因忙于工作顾不上理发而灰白散乱的发型,然后又刮脸修面,根据中老年的皮肤出现的色斑进行了弥补,对一只闭合不严的眼睛轻轻地糅合,经过亚玲半个晚上的辛勤付出,终于使于主任遗容的神态安详如眠地出现在追悼会现场。丧仪甫毕,于主任的老伴拉着亚玲的手再三感谢:“老于躺在那儿就像平时睡着了一样,多谢了亚玲!”

最使亚玲难受又费心的一次整容,竟是为前几天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同事三门诊部保健组的李xx送行。

1988年已经转业回北京联系安置工作在西直门返回兰州办理有关手续的李xx,在婚姻情变索要孩子和户口遇阻的绝望日子里自戕离世。遗体之惨,令人惊悸: 脚趾被她自己切断,意悔走错了路;下腹切口,血染被褥;百般挣扎,最后拿起一把医用剪子将自己颈动脉戳破,血液流尽,躺在床上默默离世。

李xx,1968年从北京位于西四的女三中入伍,祖籍河北大城,家住车公庄市委党校。初在天水马跑泉旁的133野战医院当医助,后来选调到东教场三门诊部保健组工作,有时还在四角大楼一楼楼梯下的医务室值班接诊。

凡是东教场政治部的干部应该都有印象,每当上班号声响起,大家向西走向办公楼的时候,总能看到李xx骑着自行车迎着朝阳从西往东而来,去政治部领导宿舍例行保健巡诊。

她生性腼腆,生活节俭,甚至不谙人生世故。当委派秘书与她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她气愤地呐喊:我又不是和你结的婚!凭什么你来和我离?唉,一个可怜无助的懦弱女子,若是不陷于人生绝望的地步,谁也未曾料到她会以如此残忍的方式让自己38岁的生命停摆。

亚玲面对李xx伤残累累的遗体,硬是愣了半晌不知该从何下手来慰藉自己和死者的心灵。清洗血迹,缝合伤口,整理血糊糊的长发,抚合怒目双眼,给她穿上生前最喜欢的墨绿色薄绸棉袄,再套上马裤呢女式冬装,使得遗体保持丰满而不嶙峋。血液流光后的青黄面色亚玲给她化了个舞台大妆:白色混合橙色油彩打底色,晕出腮红,勾出眼睑,扑粉定妆后再用自己“香奈儿”唇膏涂在唇部凸显鲜活靓色。针对脖颈缝合后仍显硕大的伤口,亚玲找来一条白色暗花纱巾围在脖子上,既掩盖了不堪又看上去十分优雅。这一切完成后,亚玲不能自持,将李xx推进太平间后,她嚎啕痛哭,不能自已。

亚玲工作的正式职称是三门诊部司药,作为业余的阴阳界“整容师”历时十多年之久,这活儿是全军卫勤系列没有的编制。她说,大家相信认可我,这是给我最大的荣誉。

当年有一篇人物速写《有这样一位将门女》就是描写亚玲这种感人事迹的文章,发表在《解放军报》四版后被许多文摘性报刊转载。兰州电视台看到亚玲不平凡的经历,再次详细采访她后,在荧屏推出专题片,使昔日无名英雄徐亚玲的名字在金城传开,受到甘肃广大电视观众的赞扬热爱。

出名后,幸福之于她是一种奢侈!失婚的孤独,精神的折磨,亚玲没有停留在聚光灯下,枯萎的“黑牡丹”没有二度盛开。未及耳顺之年,她因病在忧郁中与人生谢幕,她的遗容是在华林山陵园由商业“整容师”在火化前草草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