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做一个执法有温度、深受百姓爱戴的好警察
发布时间:2025-05-22 20:39 浏览量:5
《时评:做一个执法有温度、深受百姓爱戴的好警察》
近日,两则交警执法视频引发网络热议。一则是银川交警在查获电动车违规搭载四人且逆行后,得知当事人家庭困难,出于人性化执法考量,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另一则是湖北某地级市交警以执法者的高高在上姿态,对电动车驾驶者进行言语"攻击"。这两则视频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执法方式对警民关系建设的重大影响。执法者应当以银川交警为范本,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用温度传递执法,用尊重赢得民心。
执法的温度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理解。银川交警在执法过程中,既没有视若无睹违法行为,也没有机械执行法律条文,而是通过耐心询问了解到当事人送子治病的艰难处境。这种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的思考方式,使执法不再冰冷机械。法律条文本身没有温度,但执法者的行为可以彰显温度。在法治社会中,执法的目的并非单纯惩罚,而是引导与教育。对于民生艰难中的轻微违法,适当的宽容与理解,恰恰体现了法律的本意——既要惩恶扬善,也要扶危济困。这种人性化执法不仅维护了法律尊严,更温暖了人心,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尊重。
执法的刚性与柔性的平衡考验着执法者的智慧与担当。湖北某地交警在执法过程中,言辞激烈,缺乏对当事人应有的尊重。执法者虽有权行使职责,但也需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面对电动车驾驶员这样的社会弱势群体,更应注重沟通方式与态度。真正的执法艺术在于把刚性纪律与柔性关怀有机结合。面对违规行为,首先应当查明事实、耐心说明、给予改正机会;对于屡教不改或情节恶劣者,依法予以严格处理。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堆砌,而是社会正义与人性光辉的有机统一。执法者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应体现人文关怀,这样的执法才能真正入人心。
人民警察为人民不应当只是一句口号。银川交警的事迹之所以温暖人心,正是因为他们将"人民"二字真正融入了执法实践中。从主动用警车送病患就医,到避免给困难家庭雪上加霜的善意决定,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人民至上"的深意。这种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的责任感,才是人民警察应有的职业操守。而反观某些机械执法的案例,则暴露出部分执法人员将公权力异化为高高在上的特权,严重损害了警民关系。警察不仅是法律执行者,更是社会公仆,只有时刻把人民放在心坎上,执法才有灵魂和温度。
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刚性的法律制度,也需要柔性的人文关怀。过度的刚性执法看似维护了法律权威,实则在民众心中埋下不满与对立的种子;而适度的柔性执法则能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执法者应当认识到,每一次执法都是政府与民众直接对话的窗口,一言一行都关乎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一个优秀的执法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素养,也要有为民情怀;既要依法办事,也要善解人意。银川交警用实际行动证明,人性化执法不仅不会削弱法律权威,反而能使其更具说服力;不仅不会纵容违法行为,反而能激发守法自觉。
执法有温度,方能赢得民心的温度。银川交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真谛,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国执法人员学习借鉴。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基石,但只有注入人文关怀,法律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的拥护。每一位执法人员都应以此为鉴,在严格执法与柔性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当执法人员都能把群众当亲人、把百姓疾苦记心头时,和谐警民关系自然水到渠成,法治社会建设也必将迈上新台阶。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有温度的执法故事,见证法治与人性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