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画魂缠
发布时间:2025-10-28 09:00 浏览量:8
青州府有个柳泉村,村东头住着秀才沈砚秋。沈砚秋寒窗十载,娶妻苏氏婉娘,生得眉如远山、眸若秋水,是全村公认的美人。只是婉娘自小娇生惯养,性子浮浪,嫁与沈砚秋后,总嫌他穷酸,终日对着粗茶淡饭唉声叹气,对织布纺线、操持家务更是毫无耐心。
沈砚秋一心只读圣贤书,指望金榜题名后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对婉娘的抱怨向来忍让,只劝她:“娘子再忍些时日,待我科考得中,便带你住进朱楼画阁,穿绫罗绸缎。”婉娘嘴上应着,心里却早已打起了别的主意。
这年春日,青州府来了个戏班子,在镇上搭台唱戏。婉娘听闻后,不顾沈砚秋劝阻,梳洗打扮了大半天,缠着邻居王二嫂一同前往。戏台上,武生林冲的扮演者秦玉郎身段挺拔、嗓音洪亮,一套枪法耍得虎虎生风,婉娘看得眼都直了,手里的帕子绞得紧紧的,脸颊绯红。散场后,她借着向秦玉郎讨教身段的由头,偷偷塞给他一方绣着并蒂莲的锦帕,帕子角上还绣着自己的小名。
秦玉郎本就是风月场中的老手,见婉娘生得美艳,又这般主动,当即心领神会。当晚便托王二嫂递话,约婉娘三日后在镇外的破庙相会。婉娘得了消息,又惊又喜,提前备了上好的糕点和一壶米酒,借口回娘家,悄悄赴了约。
图片为AI生成
破庙残垣断壁,蛛网遍布,却成了两人私会的场所。秦玉郎嘴甜如蜜,把婉娘哄得晕头转向,说着“愿与娘子长相厮守”“日后必为你赎身”的谎话,婉娘全然信了,将自己的私房钱尽数交给秦玉郎,还与他立下“生生世世不相负”的誓言。自此之后,婉娘愈发频繁地借口外出,或说采买,或说探亲,实则都与秦玉郎私会,家中的银钱、衣物也时常不翼而飞。
沈砚秋潜心备考,起初并未察觉异常,只当婉娘是在家中闷得慌,偶尔外出散心也无妨。直到有一次,他为了买一本孤本古籍,翻找家中的钱箱,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连他母亲留下的一支银簪也不见了踪影。他心中生疑,便向邻居打听婉娘的行踪,王二嫂支支吾吾,不肯实说,沈砚秋心中的疑虑更重了。
一日,沈砚秋谎称要去邻县拜访恩师,清晨便出了门,实则躲在村外的老槐树下。没过多久,便见婉娘打扮得花枝招展,提着一个食盒,急匆匆地向镇外走去。沈砚秋强忍怒火,悄悄跟在后面,一路追到了那座破庙。
庙内传来男女调笑的声音,沈砚秋推门而入,只见婉娘与秦玉郎正依偎在一起,桌上摆着酒肉。婉娘见沈砚秋突然出现,吓得面无人色,秦玉郎却镇定自若,甚至站起身来,挑衅地看着沈砚秋:“沈秀才,你这穷酸样,也配得上婉娘这般美人?不如趁早写封和离书,成全我们。”
沈砚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婉娘骂道:“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这般对我?你忘了我们成婚时的誓言吗?”婉娘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却仍嘴硬道:“誓言能当饭吃吗?跟着你,我一辈子也过不上好日子!秦郎对我百般体贴,比你强百倍!”
沈砚秋心如刀绞,转身回了家。他本是性情温和之人,经此打击,竟一病不起,卧床数日,形容枯槁。村里的老秀才听闻此事,叹着气对他说:“沈贤侄,此女心术不正,留着只会贻害无穷。不如请族老做主,休了她吧。”
沈砚秋心中不忍,仍想给婉娘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可婉娘非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竟趁沈砚秋病重,卷走了家中仅存的几件值钱物件,连夜投奔秦玉郎去了。秦玉郎见她带来的财物不多,又怕沈砚秋报官,便将她的钱财骗到手后,连夜带着戏班子离开了青州府,把婉娘独自抛在了破庙中。
婉娘得知自己被抛弃,如遭雷击,哭天抢地,却无济于事。她身无分文,又没脸回柳泉村,只得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昔日的美人,不过月余光景,便变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脸上满是风霜与悔恨。
一日,婉娘乞讨到青州府城郊的一座古寺前,寺中住着一位云游高僧。高僧见她面带妖气,便叫住她问道:“女施主,你近日是否与他人有私,且拿了不该拿的东西?”婉娘心中一惊,如实说了与秦玉郎私会,并将母亲留下的银簪送给秦玉郎的事。
高僧叹了口气:“那银簪并非凡物,乃是你母亲生前供奉的观音娘娘座前的玉簪,沾染了灵性,却被你用来行苟且之事,玷污了神灵。那秦玉郎也非良人,他本是山中一狐妖所化,专靠诱骗良家妇女、盗取财物为生。你不守妇道,引妖上身,如今落得这般下场,皆是咎由自取。”
婉娘闻言,如遭五雷轰顶,瘫坐在地,泪水夺眶而出:“大师,我知道错了,求您救救我!”
高僧道:“佛渡有缘人,你若真心悔改,便随我入寺,每日抄写《女诫》,为自己赎罪。只是你先前的罪孽深重,日后需受一世清贫,且终身无子嗣,你可愿意?”
婉娘连连磕头:“我愿意!我愿意赎罪!”
自此,婉娘便留在了古寺中,每日粗茶淡饭,抄写经书,褪去了往日的铅华,脸上渐渐有了平静之色。只是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想起沈砚秋的好,想起自己当初的荒唐,忍不住暗自垂泪。
再说沈砚秋,自婉娘走后,大病一场,病愈后反倒断了念想,一心苦读。三年后,他赴京赶考,一举高中进士,被派往江南为官。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来,他娶了一位贤淑的女子为妻,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育有一双儿女,生活美满。
有人说,曾在江南的一座桥上,见过婉娘。她穿着粗布衣裳,提着一个竹篮,篮子里装着抄写好的经书,向过往行人化缘。她看到沈砚秋坐着官轿经过,只是远远地望了一眼,便默默转身离去,脸上没有丝毫怨怼,只有深深的平静。
柳泉村的老人们常说,女子嫁人,当守妇道,敬夫持家,方能福禄绵长。若像婉娘这般,贪慕虚荣,不守本分,纵然一时快活,终究逃不过天道的惩罚。那支被狐妖带走的玉簪,后来被一位猎人在山中捡到,玉簪上的灵气早已消散,变得黯淡无光,正如婉娘那被自己毁掉的人生。
而那狐妖秦玉郎,据说后来在别处诱骗妇女时,被一位道士识破真身,打得魂飞魄散。有人说,这也是婉娘赎罪积下的功德,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