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坊秀策:最惋惜、最受爱戴的棋士——寺山怜的古棋探访(1)
发布时间:2025-10-29 20:15 浏览量:8
原址:https://www.nihonkiin.or.jp/etc/writer/column2025630.html
原题:寺山怜の古碁探訪(1)―本因坊秀策~最も惜しまれ、愛された棋士~
摘自:日本棋院
作者:品田渓
翻译和整理:找借口安静 翻点短的
你喜欢“历史”吗?在变化剧烈的现代社会,“过去”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可“过去”又确实与“当下”连续相连。一想到这里,不讲道理地就会涌起一股浪漫之情。尤其围棋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只要追寻昔日名棋士的身影与名局胜负,围棋一定会变得更加有趣。
于是,新企划《寺山怜的古棋探访》开张。寺山怜六段是棋界首屈一指的古棋通,他监修的漫画《碁と伍》中也登场了无数古棋。本期第一个主题是“本因坊秀策”。常被誉为“史上最强棋士”之一的秀策,是怎样的人物?而那一着“耳赤之手”又是在怎样的对局中下出的?现在就请寺山怜六段带我们走进目眩神迷的古棋世界吧。
(1)秀策是怎样的人物?
——第一个主题是“本因坊秀策”。提到本因坊秀策,很多人会想到漫画《棋魂》中藤原佐为在光面前附体的那位人物。
寺山怜:这个印象很强吧。藤原佐为并不存在,但秀策是真实存在的。正如漫画里所说,他是江户时代后期的名棋士,也常被称为最强棋士之一。
——他果真是最强棋士吗?
寺山怜:有人这么认为,但强者还有很多,说他是“最强候选之一”更准确。不过就知名度和粉丝之多而言,他绝对是第一。在众多名棋士中,秀策的特殊性是不容置疑的。
——也就是说,并非谁看都认定他是历史第一。
寺山怜:认为秀策最强的根据,在于他在“御城碁”(将军面前进行、格调最高的对局)中创下了十九连胜不败的纪录。这真是惊人的纪录。但“御城碁”不同于今天的头衔战,并不一定是决定最强者的对局。而且,与秀策之前的著名棋士,例如与本因坊道策、本因坊丈和相比,也不能断言秀策一定更强。
——即便如此,秀策还是特别的。为什么呢?
寺山怜:因为他品格极其高尚,而且英年早逝。
——有些悲剧色彩。
寺山怜:其实,秀策并不是“名人”。
——咦?我还以为他是当时的第一人、就是名人呢。
寺山怜:当时把九段称作名人、八段称作准名人、七段称作上手。秀策的最终段位是七段。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名人的实力,而是因为他为人谦逊,不会强行谋求升段。
——难道不是“赢了就能升段”吗?
寺山怜:江户时代实行的是由本因坊、安井、井上、林四家掌门构成的家元制度。要升段需要得到推荐,或者与他家进行以升段为赌注的“争棋”。可别的家也要顾全面子,明知可能会输的对局就不愿意应。细说会很长,留待他日详谈吧。家元制下充满了政治力量。如果只是实力强就对他家不加体谅,或在本因坊家内部越过前辈谋取晋升,都会被视为失礼。在这方面,秀策做得近乎完美,对谁都谦和有礼。因此也可以说,他就停在了七段。
——原来“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为名人。
寺山怜:不强就成不了名人,但强也未必就能成为名人。这里面有很多有趣之处,今后找机会再谈。总之,秀策不仅谦逊周到,而且确是个温厚、品格出众的人。不仅对长辈体贴,对后辈也温和,对故乡(今之广岛县因岛)亦极为重视。他因照料霍乱患者而不幸染病,34岁英年早逝。悼念之声很大。在因岛,秀策的足迹被广为传颂,本因坊家的门人中也兴起了编纂棋谱集的运动。如今到因岛仍能强烈感到秀策存在之大。若论“令人惋惜、备受爱戴”,他当属历代棋士之冠。
(2)秀策的棋风
——提到秀策,人们常说“秀策尖”。他的棋风到底如何?
寺山怜:当时没有“贴目”的观念,所以执黑有利是众所周知的。而秀策执黑未尝一败。若是那种去吃大龙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棋,就算是黑番,也很难做到“绝不输”。从这里也能看出,秀策的棋极为稳定、稳健。
——“稳定感拔群、稳健”……我原以为他是天才型,会更华丽一些。
寺山怜:在福井正明九段的古棋名局选集中,关于秀策的卷名为《秀丽秀策》。的确,他的棋稳定、稳健,但绝不枯燥。形态优美,形势判断准确,自然而然取胜。那不是热闹厮杀之华丽,而是洗练而含蓄的风雅之华贵。
(3)“耳赤之手”
——请介绍一局秀策的代表之作。
寺山怜:当然是出现“令对手耳根发红的一手”的那一局。这大概是史上最著名的一盘棋。
黑43(33)、白46(40)、黑49(33)
黑先·本因坊秀策四段 vs 井上幻庵因硕八段。黑以3目胜(亦有说2目),黑第127手为“耳赤之手”。
——《棋魂》里也出现过,日本棋院出售的周边也用了这盘棋的设计。这是怎样的一局?
寺山怜:一句话,这就是秀策的“出道之作”。正是这盘棋让秀策名声大噪。其实,这并不是正式比赛。
——这么有名的棋,竟不是正式对局!?
寺山怜:江户时代的正式对局通常指“御城棋”,另有以升段等为赌注、正式性较高的“争棋”。而这盘棋,是因为井上幻庵因硕这位极负盛名的高手与秀策碰巧都在大阪,当地名流于是撮合的一盘自由对局。
——居然能传得如此有名。
寺山怜:当时应有许多人围观,口耳相传便广为流布。“耳赤之手”的来历,据说是旁边的医生看到,大家都以为执白的幻庵要赢时,秀策忽然下出一手,幻庵的耳根泛红。医生于是断言:“对方动摇了,秀策会赢。”当时,幻庵是名声赫赫的老牌准名人,秀策是18岁的青年,四段。其实在这盘棋之前,按当时手合,秀策曾以让二子的身份挑战并压倒性领先。据说幻庵被其强大所震撼,未下至终局便提出改换手合。
——于是大家期待“新锐秀策如果以定先棋份对局,将如何应战”,纷纷来观战,现场十分热闹。
寺山怜:彼时,段位所代表的序列分量极重。能在定先棋份战胜幻庵,比现在更具轰动性。正因为如此,我反而觉得,幻庵愿意应战这盘自由对局,实在难能可贵。
——什么意思?
寺山怜:如今职业棋手基本都是互先,棋战又多,胜负往往只代表当局的胜负而已。然而江户时代对局数量稀少,段位几乎就是实力的指标。此外,名声、升迁、俸禄、所属家门与师父的体面等等都与之相系。特别是上手如果输给下手,不知要被人说成什么样。因此,当时的棋士往往会回避可能会输、或就算赢了也无益处的对局。从这个角度看,这盘自由对局对幻庵而言非但毫无好处,反而风险重重。老实说,这是完全可以拒绝的对局。
——江户时代的对局真是可怕。如此一来,更让人好奇幻庵为何愿意与秀策对弈。
寺山怜:这就要说到幻庵的人品了。改日也想专谈一回,幻庵同样是极具魅力、广受欢迎的著名棋士。这盘棋既象征了秀策的天赋,也映照出幻庵的襟怀与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