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魂归报友
发布时间:2025-10-30 14:00 浏览量:9
康熙年间,钱塘县有个书生叫沈砚秋,与同窗王景明自幼相识,情同手足。两人一同读书赶考,朝夕相伴,约定日后无论谁先得志,定不相负。沈砚秋天资聪颖,却体弱多病;王景明性情敦厚,体魄强健,凡事都护着沈砚秋。
这年秋闱,两人一同赴省城应试。途中,沈砚秋旧疾复发,咳嗽不止,面色苍白。王景明一路悉心照料,为他煎药煮粥,放缓行程,生怕累着他。谁知行至半路,突遇暴雨,沈砚秋受了风寒,病情愈发严重,竟卧床不起。
王景明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将身上盘缠花得所剩无几,却依旧没能留住沈砚秋的性命。临终前,沈砚秋拉着王景明的手,泪水涟涟:“景明兄,我怕是无缘科举了。家中父母年迈,全靠你日后照料。还有我案头那本未完成的《春秋释义》,若有机会,望你能帮我刊印传世,了我一桩心愿。”
王景明泣不成声,连连点头:“砚秋弟,你放心,你的父母便是我的父母,你的书稿我定当完成!你安心去吧,我此生绝不会负你!”
沈砚秋含笑而逝。王景明悲痛欲绝,倾尽剩余盘缠,将沈砚秋的灵柩暂时安置在城外破庙,打算考完试后再送回钱塘县安葬。
考场上,王景明心神不宁,满脑子都是沈砚秋的身影。他强打精神完成考卷,心中却毫无把握。放榜之日,他竟意外高中举人,而沈砚秋的名字,终究没能出现在榜单上。
王景明来不及欢喜,便连夜赶往破庙,想要告知沈砚秋这个消息。刚到庙中,他便见沈砚秋的灵柩旁,立着一道熟悉的身影——正是沈砚秋!他身着青衫,面色依旧苍白,却比生前多了几分飘逸。
“砚秋弟,你……你没死?”王景明又惊又喜。
沈砚秋转过身,微微一笑:“景明兄,我已身死,此番是魂魄归来。听闻你高中举人,特来道贺。”
王景明心中虽惧,却更多是思念:“你既已归来,为何不早现身?我好想你!”
“我魂魄离体后,本欲直接前往地府,却因心中执念未消,又记挂着父母和书稿,便暂且留了下来。”沈砚秋道,“如今你高中举人,我也能放心几分。只是我父母年迈,还望你早日回乡,代为照料。”
王景明点头道:“我正有此意。明日我便辞官,护送你的灵柩回乡,安顿好伯父伯母,再帮你整理书稿。”
“不可。”沈砚秋连忙阻止,“你寒窗苦读多年,好不容易得中功名,怎能轻易放弃?科举之路是你我共同的心愿,如今我已无缘,你更要替我完成。照料父母和整理书稿之事,我自有办法。”
说罢,沈砚秋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我写给父母的信,你代为转交。信中已说明一切,让他们不必为我悲伤。至于书稿,我会在夜间现身,与你一同整理。你只需将纸笔备好,我便能附身于你,完成剩余部分。”
王景明虽不舍,却也明白沈砚秋的苦心,只得答应。次日,他将书信托付给同乡带回钱塘县,自己则前往官府报到,被任命为邻县的县令。
到任后,王景明将沈砚秋的书稿带在身边,每日处理完公务,便在书房备好纸笔。每到深夜,沈砚秋的魂魄便会现身,附身于他,奋笔疾书。王景明只觉浑身一轻,手腕不由自主地挥动,笔下文字流畅自如,与沈砚秋生前的文风一模一样。
半年后,《春秋释义》终于完成。王景明亲自校对,找人刊印成册,书名落款依旧是“沈砚秋著”。此书一经问世,便在文坛引起轰动,人们都称赞沈砚秋才华横溢,惋惜他英年早逝。
沈砚秋的父母收到书信和书稿后,虽悲痛万分,却也为儿子的才华感到骄傲。王景明时常派人送去钱粮,悉心照料,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般。
沈砚秋的魂魄也时常陪伴在王景明身边,在他处理公务遇到难题时,暗中提醒。王景明在他的相助下,政绩斐然,断案如神,深受百姓爱戴。邻县有个恶霸,作恶多端,官府多次捉拿都未能成功。沈砚秋得知后,深夜潜入恶霸家中,将其罪证偷出,交给王景明。王景明凭借证据,成功将恶霸捉拿归案,为民除害。
图片为AI生成
一日,王景明正在书房处理公文,沈砚秋的魂魄突然现身,面色凝重:“景明兄,我大限将至,今日是来与你道别的。”
王景明心中一惊:“砚秋弟,你要去哪里?”
“我因执念未消,滞留阳间许久,如今书稿已成,父母安康,你也事业有成,我已了无牵挂,即将前往地府投胎转世。”沈砚秋道,“此生能与你为友,是我最大的幸运。你日后定要清正廉明,为民做主,莫要辜负了我们的初心。”
王景明泪水涟涟:“砚秋弟,我会的!你放心去吧,我定会照顾好伯父伯母,让他们安享晚年。来生,我们还要做兄弟!”
沈砚秋微微一笑,对着王景明深深一拜:“多谢兄长相助,来生再见。”说罢,身影渐渐淡化,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在空气中。
王景明对着空气深深一拜,心中满是不舍与思念。此后,他更加勤勉政事,清正廉洁,最终升任知府,成为了百姓爱戴的好官。他始终没有忘记沈砚秋的嘱托,悉心照料沈砚秋的父母,直到他们安详离世。
多年后,王景明告老还乡,回到钱塘县。他在沈砚秋的墓前,将自己多年的政绩一一告知,又将刊印的《春秋释义》放在墓前,轻声道:“砚秋弟,我没有辜负你。你的才华得以传世,你的父母得以安享晚年,我也成为了我们当年想成为的人。”
话音刚落,墓前突然刮起一阵清风,几片落叶在空中盘旋,仿佛是沈砚秋的回应。
王景明与沈砚秋的故事,在钱塘县代代相传。人们都说,真正的友谊能够跨越生死,即便阴阳相隔,也能相互扶持,完成彼此的心愿。而那段“魂归报友,生死相知”的佳话,也成为了千古美谈,告诉世人:真挚的友谊,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它能让人在困境中坚守初心,在离别后彼此牵挂,即便跨越生死,也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