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溟厄鱼

发布时间:2025-10-31 10:00  浏览量:8

胶州湾有个叫沈砚的书生,家住在临海的渔村里。他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平日里靠给渔户抄书、帮着修补渔网度日,性子沉静,不喜与人争执,唯独爱去村东头的望海崖读书。那崖壁陡峭,下临万丈碧波,潮起时浪涛拍岸如雷,潮落时沙滩上会留下五彩斑斓的贝壳,还有些奇形怪状的小蟹横行,倒是个清净又有趣的去处。

这年秋末,连日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海上浊浪滔天,渔船都不敢出海。沈砚在家中陪着母亲缝补渔网,忽闻屋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呜咽声,似兽嚎,又似人泣,断断续续,在风雨中格外凄厉。母亲素来胆小,拉着他的衣袖道:“砚儿,这声响听得人心里发慌,莫不是有什么精怪?咱们赶紧关紧门窗,莫要招惹是非。”

沈砚虽也觉得怪异,但想起村中老渔翁说过,海上风雨大时,常有迷路的海兽上岸,说不定是哪个生灵遭了难。他安抚好母亲,取了蓑衣斗笠披上,提了盏油灯便推门而出。风雨如刀割在脸上,油灯的火苗被吹得东倒西歪,勉强能照见脚下的路。那呜咽声越来越近,似乎就来自望海崖的方向。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崖边,借着闪电的余光,只见崖下的浅滩上,卧着一头从未见过的巨兽。它身形堪比小山,通身覆盖着青黑色的鳞片,鳞片在昏暗天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如同夜空中的星子。头部似鱼非鱼,似龙非龙,额上长着一根白玉般的独角,双眼紧闭,眼角挂着两行晶莹的泪珠,顺着粗糙的皮肤滚落,滴在沙滩上,竟发出细碎的银铃声。它的右鳍被一道狰狞的伤口撕裂,鲜血混着海水汩汩流出,染红了大片沙滩,那呜咽声正是从它喉咙里发出的。

图片为AI生成

沈砚虽惊,但见它泪眼婆娑的模样,并无伤人之意,反而心生怜悯。他走近几步,轻声道:“巨兽,你可是受了伤?”

那巨兽似是听见了他的声音,缓缓睁开双眼。那是一双极其幽深的眸子,宛如两潭深海,里面映着风雨,也映着沈砚单薄的身影。它轻轻点了点头,喉咙里的呜咽声低了些,带着几分哀求。

沈砚见状,心中更定。他想起家中有祖传的金疮药,专治外伤,药效奇佳。当下也顾不得危险,转身便往家中跑。母亲见他浑身湿透地回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听他说明缘由,虽忧心忡忡,但也知儿子心地善良,叹了口气道:“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这般通灵的生灵。你且把药拿去,自己小心些。”

沈砚取了药,又提了一桶清水,再次赶到崖下。那巨兽依旧卧在原地,见他回来,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沈砚爬上巨兽的背,那鳞片冰凉坚硬,如同玉石雕琢而成。他小心翼翼地避开伤口,用清水将伤口周围的泥沙洗净,然后将金疮药厚厚地敷在上面。药粉触到伤口,巨兽身子微微一颤,却没有乱动,只是低低地哼了一声。

沈砚忙活了半个时辰,才将伤口包扎妥当。此时风雨渐歇,天边露出一抹鱼肚白。他累得气喘吁吁,坐在巨兽的背上休息。那巨兽忽然开口,声音低沉浑厚,如同闷雷滚动,却清晰地传入他耳中:“多谢公子搭救,我乃溟厄之鱼,居于东海深处,此番遭天雷所击,又遇逆浪,才搁浅于此。”

沈砚又惊又奇,没想到这巨兽竟能口吐人言。他起身拱手道:“溟厄先生不必多礼,举手之劳罢了。只是此处乃浅滩,潮水退去后恐有危险,不知先生何时能重返大海?”

溟厄鱼叹了口气:“我伤势颇重,灵力耗损大半,需静养三五日方能恢复。只是这望海崖常有渔户往来,若被人发现,恐遭不测。”

沈砚思忖片刻道:“先生放心,我每日都会来此处探望,给你送些食物和清水,也会设法阻拦旁人靠近。”

此后几日,沈砚每日清晨都会背着母亲准备的干粮和清水来到崖下,给溟厄鱼换药、喂食。溟厄鱼也渐渐对他放下心防,时常与他说话。它告诉沈砚,东海深处有珊瑚成林,珍珠如星,有会唱歌的鲛人,有驮着岛屿游行的巨鳌,还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灵草。沈砚听得入了迷,常常忘记了时间。

这日,村中富户赵三带着几个家丁来到望海崖打猎。赵三素来贪婪凶狠,欺压乡邻,无人敢惹。他远远望见崖下的溟厄鱼,顿时眼睛一亮,以为是传说中的龙子,心中盘算着将其捕获,献给官府邀功请赏,或是剥鳞取骨,卖个好价钱。

他当即命家丁回去召集人手,准备绳索、刀斧等工具。沈砚恰好赶来,见此情景,心中大惊,连忙上前阻拦:“赵老爷,这是一头通灵的巨兽,不可伤害它!”

赵三冷笑一声,一脚将他踹倒在地:“黄毛小子,也敢管老子的事?这等奇珍异兽,岂是你能染指的?识相的赶紧滚开,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沈砚挣扎着爬起来,挡在溟厄鱼身前:“它受了伤,毫无反抗之力,你怎能如此狠心?”

“狠心?”赵三嗤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巨兽浑身是宝,鳞片能做盔甲,独角能入药,肉质更是鲜美无比,我岂能放过?”说罢,他一挥手,家丁们便拿着工具冲了上来。

溟厄鱼眼中闪过一丝怒意,想要起身,却因伤势未愈,动作迟缓。沈砚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溟厄鱼说过,它的独角能引动海水。他连忙对溟厄鱼道:“先生,用你的独角引潮!”

溟厄鱼会意,缓缓抬起头,额上的白玉独角发出一道柔和的蓝光。片刻后,远处的海面传来隆隆声,潮水如同千军万马般奔腾而来,瞬间便漫过了浅滩,将赵三和家丁们围困在水中。

赵三等人猝不及防,被潮水冲得东倒西歪,惊呼连连。沈砚趁机扶着溟厄鱼往深海方向移动。溟厄鱼在水中伤势恢复得更快,它摆动着身躯,卷起一股巨浪,将赵三等人卷得更远。

赵三等人吃尽了苦头,再也不敢停留,狼狈地爬上岸,落荒而逃。沈砚望着他们的背影,松了口气。

溟厄鱼对沈砚道:“公子,大恩不言谢。我的伤势已无大碍,今日便要重返东海了。”

沈砚心中虽有不舍,但也为它感到高兴:“先生一路保重。”

溟厄鱼点了点头,忽然从口中吐出一颗圆润的珍珠,那珍珠有拳头大小,色泽温润,散发着淡淡的光晕。“这颗夜明珠,赠给公子,聊表谢意。它不仅能照明,还能避水驱邪。日后若有难处,可带着它来到望海崖,对着大海呼唤我的名字,我必来相助。”

沈砚推辞道:“先生不必如此,我救你并非为了回报。”

“公子心地善良,理应得到福报。”溟厄鱼将夜明珠递到他手中,“此珠对我而言不过是寻常之物,对公子却大有裨益。你母亲身体孱弱,此珠的光晕能滋养气血,可保她安康。”

沈砚闻言,心中一动。母亲常年操劳,身体一直不好,这夜明珠或许真能帮到她。他不再推辞,接过夜明珠,郑重地向溟厄鱼道谢。

溟厄鱼摆了摆尾鳍,对他拱了拱身,然后缓缓向深海游去。它的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碧波之中。沈砚握着手中的夜明珠,望着大海,心中满是怅惘。

回到家中,沈砚将夜明珠交给母亲,告知了事情的原委。母亲见那夜明珠流光溢彩,又听闻了溟厄鱼的故事,感叹道:“真是个有灵性的生灵,你做得对。”

此后,沈砚将夜明珠放在母亲的床头。果然,母亲的身体日渐好转,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他依旧每日在望海崖读书,只是身边少了一个能听他说话的朋友。

几年后,沈砚赴京赶考,凭借着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文采,一举考中进士,被封为县令,前往江南赴任。江南水乡虽美,但他时常想起胶州湾的大海,想起那头通人性的溟厄鱼。

他在任上清正廉明,体恤百姓,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只是江南一带水患频发,每年雨季,洪水泛滥,冲毁房屋,淹没良田,百姓苦不堪言。这年,洪水比往年更为严重,堤坝多处决口,县城危在旦夕。沈砚带领百姓日夜抢修堤坝,却无济于事,洪水依旧步步紧逼。

危急关头,沈砚忽然想起了溟厄鱼的承诺。他取出夜明珠,来到江边,对着滔滔江水呼唤:“溟厄先生,如今百姓危在旦夕,恳请你出手相助!”

图片为AI生成

话音刚落,江面上忽然起了一阵狂风,巨浪滔天。百姓们吓得纷纷后退,以为又要遭遇灾祸。沈砚却站在原地,紧握着夜明珠,目光坚定地望着江面。

片刻后,江面之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身影,正是溟厄鱼。它比几年前更为庞大,鳞片闪闪发光,独角上的蓝光更为璀璨。它游到岸边,对沈砚道:“公子,我已听闻你的呼唤。此处水患乃是蛟龙作祟,我这就帮你平息。”

说罢,溟厄鱼潜入水中,江面上顿时波涛汹涌,水柱冲天。百姓们只见水中光影交错,隐约能听到龙吟和鱼啸之声。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江面渐渐平静下来,洪水开始退去,决口的堤坝也被泥沙慢慢填平。

溟厄鱼再次浮出水面,对沈砚道:“公子,蛟龙已被我驱逐,水患已平。我此次前来,也算是报答你当年的救命之恩。”

沈砚拱手道:“多谢先生出手相助,救了满城百姓。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公子不必多礼,”溟厄鱼道,“你心怀百姓,造福一方,此乃大义。我不过是举手之劳。如今你已功成名就,我也了却了心愿。日后若再有机缘,我们自会相见。”说罢,它摆了摆尾鳍,潜入水中,消失不见。

百姓们见状,纷纷跪在地上,对着江面叩拜,感谢溟厄鱼的救命之恩。沈砚望着平静的江面,心中感慨万千。

此后,江南一带再无水患,百姓们安居乐业。沈砚也一直为官清廉,造福百姓,最终官至知府。他时常会对着夜明珠,想起那头来自东海的溟厄鱼,想起望海崖上的那段奇遇。

而望海崖下的浅滩上,每逢风雨过后,总会出现一些五彩斑斓的贝壳和晶莹剔透的珍珠,当地渔户都说,那是溟厄鱼留给沈公子,也留给善良之人的馈赠。这个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当地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