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慈祥父亲大人,感谢乡党亲友同事

发布时间:2025-11-14 09:14  浏览量:6

□ 周永学

各位乡党、各位同事,各位亲友:

首先衷心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前来吊唁我的父亲!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对我父亲及我们全家的关心照顾!感谢你们不辞辛劳,日夜操劳,帮忙料理父亲丧事!衷心地感谢父老乡亲及同事!

我的父亲虽然年过九旬,几年来一直头脑清醒,耳聪目明,未患重病,行动自如。自己没有痛苦,也没给子你们增加负担。2025年11月9日(农历9月20日)早晨8点10分起床小解后躺在炕上一觉睡实,驾鹤西去!享年94岁。他的仙逝,使我们周家子孙失去了最最慈爱的领航大人,也失去了平日不断的叮咛和谆谆教诲。虽然他是寿终正寝,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晴天霹雳,巨大不幸,我们家人悲痛万分!

我的父亲出生1932年,排行老四。那时候家庭还算殷实,但是后来因一场火灾变得贫穷。爷爷是个文化人,因而给四个儿子取名按"福禄寿禧"排序,用意明确,就是希望他们一生富有、厚禄、寿长、幸福,吉祥如意。父亲排行老四,得名周长喜。他自幼受到爷爷的家风教育熏陶,不仅学习文化知识,懂得仁义礼智信,而且勤劳苦干,参加劳动,为人朴实忠厚,心地善良,深得爷爷奶奶和亲友乡亲们的喜欢。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8月他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时刻准备着奔赴前线保家卫国。军训后被分配到西北公安团,后来由于表现突出,被任命为上士班长,参与西北局安全保卫工作。在部队大熔炉的几年锻炼,知识视野、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成为一名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管理经验的党员干部。

1958年复员回户担任涝滨管区书记,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1959年接受上级任命,带领3000名民工到华山修建陇海铁路,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62年陇海铁路建成通车,成为贯通祖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凯旋而归的父亲被任命为甘河公社渔场场长。

1963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家乡更加贫困,父亲辞去有固定工资的国家干部和轻松工作,回到村里当起了农民,建设家乡。1964年被推选为龙窝村党支部书记,直到1987年,整整干了24年。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黎明前就敲响了挂在村里老榆树上的大钟,呼叫全村男女劳动力集中下地干活,他自己总是脏活累活带头干在前,而且几乎天天晚上还要加班,不是开会就是干农活,即使雨雪天也不例外。春天晚上要往麦田里送农家粪,夏收时晚上要收麦打麦扬场,秋收晚上剥玉米,冬天晚上要拉土垫猪圈牛圈,一年四季,耕作不完,农活不断。父母和哥哥天不亮就下地了,我也早早的跟着起来,要熬玉米糁子做好早饭才带着弟弟妹妹去上学。当时村里没有办公室、会议室,村干部不是在饲养室(养马牛骡子的地方)的土炕上,就是在我们不大宽敞的家里开会。

父亲待人和善,看到谁家有事他都去帮忙,有人盖房或者有人病了他都亲自帮扶,村里谁家红白喜事他就一直操劳到底,村里有个五保户孤寡老人黄爷爷,父亲一直照顾着他的生活,如果他忙顾不过来,就让我们去照顾,直到老人去世。父亲整天不知疲惫的奔波着,完全凭借着对工作的一身激情。

父亲一心为公,以身作则,处事公平,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尽管大家都嫌他整天太早的把人叫醒下地劳动,让人加班到晚,但是看他身体力行,处处带头,也都不再抱怨。也有干部或乡亲因为受到他的批评或因为其他事和他争吵,但过后都能心平气和的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和好如初。

那时粮食非常短缺,经常农历2、3月断粮,所以一年四季都要省着吃饭。但是,经常有人午饭时到家里来找父亲说事,父亲都要留人吃饭,妈妈只好给锅里多加点水,全家人都吃稀点匀给来人吃饭。我们村很穷,平时就吃不饱穿不暖,每年春节一过,粮食就快完了,这时父亲就要带着我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辣椒、粉条、鸡蛋拿到泾阳一带去换玉米,哥哥冒着生命危险去山里当民工修公路挣工分,我也利用星期天和学校放假时到砖瓦窑去搬砖挣钱买粮,平时只吃玉米糁子和搅团、红薯,一直支撑到小麦收回来。父亲非常廉洁自律奉公,家里再穷,村里集体的粮食一粒也不多占。

父亲在任期间,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矛盾重重,任务繁重。父亲虽然按政策执行,但从不折腾,工作务实,带领干部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科学种田,争取高产,开发经济作物,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改善村民物质文化生活,殚精竭虑地为百姓谋幸福,为乡村谋发展,尽到了一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任期间,一直是县人大代表,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先进党支部,受到党组织的表彰。

文革期间,父亲和当时其他各级干部一样,被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戴着高帽子,挂着钢片制作的沉重胸牌游街示众,大会批斗,但他对党忠诚的初心不改,对毛主席的爱戴不变。年过八旬不顾旅途劳累,最想去的不是名山名水旅游胜地,而是北京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伟人遗容,最想去的是毛主席住过的武汉东湖、长沙滴水洞,瞻仰韶山毛主席故居,向韶山毛主席铜像献花,在铜像广场虔诚的献花鞠躬,绕着铜像走了三圈,带着我重温"入党誓词",表达对伟人的崇拜与怀念,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父亲的一生,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仁爱善良,助人为乐的一生,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一生,是对党忠诚,廉洁奉公的一生,是我们子孙后代的榜样和楷模,也是我们永远值得称颂的骄傲!

如今,父虽远去,天人相隔,儿等肝肠寸断、悲痛万分。昔日欢聚之景,仍历历在目,敦敦教诲之声,萦绕耳畔。然阴阳相隔,再难亲近,惟愿父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敬爱的父亲大人千古!您的光辉一生和音容笑貌我们永远不忘!您的精神品质和谆谆教诲我们永远铭记!

不孝之子 周永学 泣文

202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