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10万给村里打了口井,说好每家每月交20元水费,结果没人交
发布时间:2025-11-14 10:58 浏览量:6
我花10万给村里打了口井,说好每家每月交20元水费,结果没人交,第二天我直接用水泥把井口封了
第一章 归乡路,缺水愁
2020年秋,我开着那辆跑了五年的本田CR-V,行驶在通往陈家坳的水泥路上。车窗外,成片的稻田已经泛黄,风一吹,掀起层层金浪,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稻穗的清香。这条路我走了十几年,从最初的土路到后来的砂石路,再到现在平坦的水泥路,每一次回来,村里都有新变化,但唯独没变的,是村里人脸上那股熟悉的憨厚,还有那挥之不去的缺水难题。
我叫陈磊,今年32岁,陈家坳人。18岁那年,我背着铺盖卷离开村子,去城里读大专,毕业后就留在了省城打拼。从最初在装修公司当学徒,到后来自己开了家小型装饰设计工作室,这十几年,我没日没夜地干,总算在城里站稳了脚跟——买了房,买了车,工作室的生意也步入正轨,每年能有个二三十万的纯利润。
按理说,我在城里过得不算差,但心里始终惦记着老家。我爸妈走得早,是二伯二伯母一手把我拉扯大的。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回村里几趟,给二伯二伯母送点钱和东西,也看看村里的亲戚邻里。每次回来,最让我揪心的,就是村里的用水问题。
陈家坳地处半山腰,地理位置偏,村里没有通自来水。几十年来,村民们一直靠着村东头那口老井过日子。那口井有些年头了,井口被绳子磨出了深深的凹槽,井水又浅又浑,尤其是到了秋冬干旱季节,井水更是少得可怜,村民们得排队打水,有时候排上大半天,也只能打半桶水。而且井水的水质也不好,烧开后壶底会结一层厚厚的水垢,村里不少老人小孩都因为长期喝这水,经常闹肠胃毛病。
去年冬天,我回来过年,刚好遇上大旱。老井里的水几乎见底,村民们只能去山下三公里外的河沟里挑水。河沟里的水更脏,混杂着泥沙和牲畜的粪便,就算烧开了,也带着一股怪味。二伯已经七十多岁了,腿脚不方便,为了挑水,摔了一跤,腿肿了好几天,疼得下不了床。看着二伯痛苦的样子,我心里像被刀割一样难受。
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等工作室的资金周转开了,一定要给村里打一口新井,让村民们都能用上干净、方便的水。
这次回来,我就是来办这件事的。出发前,我已经联系好了省城的钻井队,也跟村里的老支书王建国通过电话,说了我的想法。老支书在电话里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陈磊啊,你真是咱们村的大功臣!村里早就想打口新井了,可一直凑不齐钱,你能回来帮衬,真是太好了!”
车子开进村里,停在了二伯家的院子里。二伯二伯母早就站在门口等着了,看到我下车,二伯母连忙迎上来,接过我手里的行李:“磊子,可算回来了!路上累不累?”
“不累,二伯母。”我笑着说,“二伯,您的腿怎么样了?”
二伯拄着拐杖,脸上带着笑容:“好多了,好多了,你放心吧。你说的打井的事,村里都传开了,大家都盼着你回来呢。”
正说着,院子里就来了不少村民,都是闻讯赶来的。有隔壁的王老太,有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发小李柱子,还有村里的几户人家。大家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陈磊,听说你要给村里打井,是真的吗?”“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去河沟里挑水了!”“陈磊,你真是有良心,赚了钱还想着村里!”
看着大家期盼的眼神,我心里暖暖的:“是真的,我已经联系好钻井队了,明天就过来勘察选址,争取早日把井打好,让大家都用上干净水。”
“好!好!”村民们纷纷鼓掌,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老支书王建国也来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陈磊,你这是办了件大好事啊!为了这事,我昨晚都没睡好。我已经跟村里的干部们商量好了,打井的选址就定在村西头的空地上,那里地势高,水源应该比较充足。”
“行,听老支书的。”我点点头,“钻井队的费用我来出,大家不用操心。不过,有个事我得跟大家说一下。”
村民们都安静下来,看着我。
“打井大概需要10万块钱,后续还有水泵、水管这些设备,也需要不少钱。井打好后,还得有人维护,水泵坏了要修,水管堵了要通,这些都需要费用。”我顿了顿,继续说,“所以,我想跟大家约定一下,井打好后,每家每月交20块钱的水费。这20块钱,一部分用来支付电费和维护费用,剩下的如果有结余,就存起来,以后井有什么大问题,也好用来维修。大家觉得怎么样?”
20块钱,对于现在的农村家庭来说,并不算多,也就两包烟钱,或者一斤肉的钱。我本来以为大家都会同意,没想到,话音刚落,院子里就安静了下来,刚才还热闹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
王老太皱了皱眉头,试探着说:“陈磊啊,都是一个村的乡亲,打井是好事,怎么还要收钱呢?以前用老井的水,不都是免费的吗?”
李柱子也跟着说:“是啊,陈磊,你现在在城里赚大钱了,也不在乎这几个钱,干嘛还要跟我们计较这20块钱?再说,你给村里打井,本来就是积德行善的事,收钱就有点变味了。”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就是啊,20块钱虽然不多,但一年下来也得240块,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咱们村也不富裕,能省一点是一点。”“陈磊,你就当做好事做到底,别收钱了呗。”
听着大家的话,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我不是在乎这20块钱,我是想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这口井能一直用下去。如果免费使用,大家就不会珍惜,水泵坏了没人管,水管堵了没人修,用不了多久,这口井就会像老井一样荒废掉。
我耐着性子解释:“大家听我说,我不是想赚钱。打井的10万块钱我都出了,我还在乎这20块钱吗?我是怕这口井没人维护,用不了多久就坏了。到时候,大家又得回到以前挑水的日子。20块钱一个月,真的不多,就能让大家一直用上干净、方便的水,很划算的。”
老支书也帮着我说:“大家别只顾着眼前的利益。陈磊说得对,井打好了需要维护,没人维护可不行。20块钱一个月,确实不多,大家就别犹豫了。”
王老太嘟囔着说:“可以前的老井不用交钱,现在新井要交钱,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舒服。”
“老井的水是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清楚。”我看着王老太,“又浑又少,还不卫生。新井的水是深井水,干净卫生,而且24小时都有水,不用排队,不用挑水,多方便啊。20块钱,买个方便,买个健康,难道不值吗?”
李柱子挠了挠头:“话是这么说,但能免费不是更好吗?陈磊,你就不能通融一下?”
“不行。”我摇了摇头,态度坚定,“如果大家不同意交水费,这井我就不打了。我不是舍不得这10万块钱,我是不想我的心血白费。我希望这口井能长期为大家服务,而不是昙花一现。”
见我态度坚决,村民们互相看了看,小声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村里的老党员陈二贵站了出来:“我觉得陈磊说得有道理。20块钱不多,能用上干净水,还不用自己维护,很值。我同意交水费。”
有了陈二贵带头,其他一些明事理的村民也纷纷表示同意:“我也同意,20块钱确实不多。”“为了能用上好水,交这点钱不算什么。”“就按陈磊说的办吧。”
王老太和李柱子见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也不好再反对,嘟囔着说:“行吧,20块钱就20块钱,只要能用上方便水就行。”
见大家都同意了,我松了口气:“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我们就这么定了。等井打好后,我会和老支书一起,把水费的收缴和使用情况公示出来,做到公开透明,让大家放心。”
当天晚上,二伯二伯母做了一桌子好菜,老支书和村里的几个干部也过来了,大家一起吃饭,商量打井的具体事宜。饭桌上,老支书一个劲地夸我有良心,说我为村里办了件大实事。我心里也挺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看似顺利的约定,却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 钻井声里的期盼与暗涌
第二天一早,钻井队就来了。四辆重型卡车开进村里,停在村西头的空地上,引起了全村人的围观。孩子们围着卡车跑来跑去,兴奋地叫喊着;大人们则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钻井队的工人忙碌着,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
钻井队的队长姓赵,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经验丰富。他带着工人先勘察了地形,用仪器检测了地下水位,然后确定了钻井的位置。“陈老板,这里的水源很充足,水位也比较稳定,打一口300米深的井,绝对能满足村里的用水需求。”赵队长拍着胸脯说。
“那就好,辛苦赵队长了。”我笑着说,“安全第一,质量也要保证。”
“放心吧,我们干这行十几年了,绝对不会出问题。”赵队长说完,就指挥工人开始搭建钻井设备。
机器轰鸣声响起,打破了村庄的宁静。钻杆缓缓钻入地下,泥土和碎石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上,堆成了一座小山。村里的人几乎每天都来围观,有的还主动过来帮忙,给工人送水送茶,热情得很。
二伯每天都要拄着拐杖去工地转几圈,看看钻井的进度。二伯母则每天做好饭菜,让我给工人送去。工人们都很感动,说:“陈老板,你们村的人真是太热情了,我们一定尽快把井打好。”
钻井的过程并不顺利。钻到200米深的时候,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钻杆钻了半天,也只钻进去了一点点。赵队长皱着眉头说:“陈老板,遇到硬岩了,得换专门的钻头,而且进度会慢很多,费用也会增加一些。”
“没关系,赵队长,该怎么弄就怎么弄,费用不是问题,只要能把井打好就行。”我毫不犹豫地说。
赵队长点了点头:“好,那我们现在就联系厂家,送专门的钻头过来。”
钻头送过来后,钻井进度才慢慢恢复。但即便如此,也比原计划多用了五天时间。这五天里,我一直守在工地,看着工人忙碌着,心里既着急又期待。
村民们也很关心钻井的进度,每天都来问我:“陈磊,井什么时候能打好啊?我们都等着用干净水呢。”
“快了,再等等,最多再过三天就能出水了。”我笑着安慰大家。
李柱子也经常来工地,不过他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监督”进度的。他时不时地问工人:“你们这井打得行不行啊?别到时候出不来水,浪费了陈磊的钱。”
工人都被他问得有些不耐烦,赵队长忍不住说:“这位老乡,我们是专业的钻井队,打井前已经检测过了,这里绝对有水,你就放心吧。”
李柱子撇了撇嘴,没再说话,但脸上还是带着怀疑的表情。
王老太则每天都来工地“视察”,看到工人喝水多了,就嘟囔着说:“这么浪费水,这都是陈磊的钱啊。”看到工人休息一会儿,就说:“拿钱不干活,真是不像话。”
我知道王老太是个爱计较的人,也没跟她计较,只是笑着说:“王老太,工人干活辛苦,喝点水、休息一下是应该的。”
王老太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钻井队的工人都看在眼里,私下里跟我说:“陈老板,你们村的人怎么这样啊?你好心给他们打井,他们还这么多事。”
我只能苦笑:“都是乡里乡亲的,难免有些小摩擦,大家多担待点。”
其实,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我花自己的钱给村里打井,不求回报,只是想让大家用上干净水,可有些人不仅不感激,还挑三拣四,说三道四。但我转念一想,也许是他们太期盼这口井了,所以才会这么关注,也就释然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井终于打好了。当赵队长打开水泵,清澈的井水从水管里喷涌而出的时候,围观的村民们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兴奋地跑到水管旁边,用手接着水喝,大喊着:“好甜啊!这水真甜!”
大人们也纷纷拿出水桶、水盆,接水回家。大家看着清澈的井水,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王老太接了一桶水,用手捧起来喝了一口,笑着说:“这水就是不一样,比老井的水干净多了,也甜多了。”
李柱子也接了一桶水,一边往家走,一边说:“没想到这井真能打出这么好的水,陈磊,算你厉害。”
老支书激动地握住我的手:“陈磊,谢谢你!你为村里办了件大好事啊!这口井,就是咱们村的‘救命井’!”
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之前的辛苦和委屈,都烟消云散了。我觉得,只要大家能用上干净水,我花再多的钱,受再多的委屈,都是值得的。
井打好后,我又花了两万块钱,买了水泵、水管、水表等设备,让工人把水管接到了每家每户。为了方便大家用水,我还在村里的主干道上装了几个公共水龙头,供那些暂时没接水管的人家使用。
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我和老支书一起,挨家挨户地登记了用水户,一共是68户。我们跟每户人家都签订了用水协议,明确了每家每月交20元水费,每月的5号到10号是缴费时间,缴费地点在老支书家。
老支书还在村里的公告栏上贴了通知,把水费的收缴标准、缴费时间和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通知下面,还留了我的电话和老支书的电话,方便大家咨询。
大家都在用水协议上签了字,脸上带着笑容,嘴里说着:“没问题,20块钱一个月,很划算。”“以后再也不用挑水了,真是太方便了。”
我以为,事情会就此顺利发展下去。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第三章 水费风波起,人心渐凉
井打好后的第一个月,村民们都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就流了出来,做饭、洗衣、洗澡都方便多了。村里的老人再也不用拄着拐杖去挑水了,孩子们也能随时用上干净的水洗手洗脸。大家都很高兴,见面就夸我办了件大好事。
我心里也挺欣慰,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二伯二伯母更是逢人就说:“我家磊子有出息了,给村里打了口好井,让大家都用上了方便水。”
转眼就到了缴费的时间。我和老支书约好,在老支书家收取水费。我本来以为,大家会主动过来缴费,可没想到,缴费时间都过去三天了,只有寥寥几户人家过来交了费。
这几户人家中,有陈二贵家,还有村里的几户困难户。陈二贵拿着20块钱,递给老支书:“老支书,这是我家的水费。陈磊为村里打井花了那么多钱,我们交这点水费是应该的,不能让陈磊寒了心。”
村里的困难户王大叔也来了,他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20块钱,不好意思地说:“老支书,我家条件不好,这20块钱虽然不多,但也是我的一点心意。陈磊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不能拖欠水费。”
看着这几户人家,我心里暖暖的。可想到还有那么多户人家没缴费,我心里又有些沉甸甸的。
第四天,我和老支书一起,挨家挨户地去催缴水费。
我们先来到了王老太家。王老太正在院子里择菜,看到我们来了,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语气冷淡地说:“老支书,陈磊,你们来有事啊?”
“王老太,”老支书笑着说,“这都月底了,水费该交了,20块钱。”
王老太放下手里的菜,皱着眉头说:“水费?什么水费?我忘了。再说,这水也不是天天用,有时候还是用老井的水,凭什么要交20块钱?”
“王老太,我们之前不是约定好了吗?每家每月交20块钱水费,用来支付电费和维护费用。”我耐着性子说,“这一个月,您家天天用自来水,做饭、洗衣、浇菜都用,怎么能说不是天天用呢?”
“我浇菜用的水不多,而且老井的水也能用,我觉得这20块钱交得不值。”王老太嘟囔着说,“再说,陈磊你现在赚大钱了,也不在乎这20块钱,干嘛还要跟我一个老太婆计较?”
“王老太,这不是计较不计较的问题,这是之前说好的约定。”老支书说,“大家都签了字的,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签字怎么了?签字我也可以反悔。”王老太蛮不讲理地说,“反正我没钱,要交你们找别人要去。”
说完,王老太就转身走进了屋里,关上了门,把我们晾在了院子里。
我和老支书对视一眼,都无奈地摇了摇头。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李柱子家。李柱子正在院子里抽烟,看到我们来了,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老支书,陈磊,你们来了。”
“柱子,水费该交了,20块钱。”老支书说。
李柱子挠了挠头,笑着说:“老支书,陈磊,实在不好意思,我最近手头有点紧,能不能缓几天再交?”
“柱子,20块钱你都没有?”我有些惊讶地说,“我听说你上个月刚卖了一批粮食,卖了好几千块钱,怎么会手头紧呢?”
李柱子的脸一下子红了:“那笔钱我用来买化肥和种子了,确实没钱了。等我下个月卖了菜,一定把水费交上。”
“柱子,这水费是用来支付电费和维护费用的,不能缓。”老支书说,“大家都交了,就你没交,不太好吧?”
“哎呀,老支书,陈磊,你们就通融一下嘛。”李柱子笑着说,“都是一个村的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别这么较真。”
我看着李柱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他不是没钱,他就是不想交。他觉得我花10万给村里打井,就应该免费让他用,交20块钱太亏了。
“柱子,这不是较真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我严肃地说,“之前说好的约定,大家都应该遵守。如果你今天不交,那其他人也会跟着不交,到时候这口井就没人维护,用不了多久就会坏了。到时候,大家又得回到以前挑水的日子。”
“坏了再修呗,反正陈磊你有钱。”李柱子无所谓地说。
听了李柱子的话,我心里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我花自己的钱给村里打井,不求回报,只是想让大家用上干净水,可他不仅不感激,还这么理所当然,觉得我就应该为他付出。
“李柱子,你怎么能这么说?”我强压着怒火,“我花10万给村里打井,不是让你免费享受的。这20块钱水费,是用来维护井的,不是我要私吞。如果你不想交,那你以后就别用这口井的水!”
“不用就不用,谁稀罕。”李柱子也来了脾气,“大不了我去河沟里挑水,以前能挑,现在也能挑。”
说完,李柱子就转身走进了屋里,关上了门。
我和老支书继续挨家挨户地催缴水费,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大多数村民都找各种理由推脱,有的说没钱,有的说水用得少,不值20块钱,有的说应该免费使用,还有的甚至说我是在借机赚钱。
一天下来,我们只收上来了12户人家的水费,总共240块钱。而村里一共有68户人家,还有56户人家没交。
晚上,我坐在二伯家的院子里,心里五味杂陈。二伯坐在我旁边,叹了口气说:“磊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村里的人就是这样,爱占小便宜,觉得你赚了钱,就应该无偿奉献。”
“二伯,我不是在乎这20块钱。”我无奈地说,“我是想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这口井能一直用下去。可现在,大家都不愿意交水费,以后井坏了,谁来修?水泵坏了,谁来换?到时候,这口井不还是得荒废掉?”
“唉,村里的人心散了,不好管啊。”二伯说,“老支书也为难,他也不想得罪人。”
“我知道老支书为难,可这也不是办法啊。”我看着院子里的月光,心里凉透了。
第二天,我又和老支书一起去催缴水费。这一次,我们改变了策略,先找那些平时比较明事理的人家,让他们带头缴费,然后再去做其他人的工作。
可即便如此,效果也并不理想。只有少数几户人家被我们说动,交了水费。大多数人家还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有的甚至躲着我们,看到我们来了,就赶紧关上大门。
王老太更是过分,看到我们来了,直接站在门口骂道:“陈磊,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赚了钱就忘了本,跟乡亲们计较这20块钱!你给村里打井,本来就是应该的,还敢收钱,你不怕遭报应吗?”
听着王老太的辱骂,我心里的火气再也忍不住了。我花10万给村里打井,好心好意让大家用上干净水,可到头来,却被人辱骂,被人当成仇人。我图什么?
“王老太,你说话要讲良心!”我气得浑身发抖,“我花自己的钱给村里打井,不求你们感激我,但你们也不能这么对我!20块钱水费,是之前说好的约定,你们签了字的,现在反悔,还辱骂我,你们还有良心吗?”
“我就是没良心怎么了?”王老太蛮不讲理地说,“你给村里打井,就是应该的!谁让你是从陈家坳走出去的?你赚了钱,就应该回报村里,还敢收钱,你就是个白眼狼!”
老支书连忙拉住我:“陈磊,别冲动,跟一个老太婆计较什么。”
我深吸一口气,强压着怒火,转身离开了。我知道,再跟王老太纠缠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回到二伯家,我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二伯母给我端来一杯水:“磊子,别生气了,村里的人就是这样,你别跟他们一般见识。”
“二伯母,我真的很失望。”我接过水杯,心里凉透了,“我本来以为,大家会理解我的苦心,会遵守约定。可没想到,他们竟然是这样的人。”
“唉,人心隔肚皮啊。”二伯母叹了口气,“你也别太较真了,实在不行,这水费就别收了,维护费用我和你二伯帮你出。”
“二伯二伯母,这不是钱的问题。”我摇了摇头,“我是觉得,我的一片好心,被他们当成了驴肝肺。我花10万给他们打井,他们不仅不感激,还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辱骂我。我真的咽不下这口气。”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我反复思考着这件事,觉得自己太天真了,把农村的人情世故想得太简单了。我以为,只要我真心为大家做事,大家就会理解我,支持我。可实际上,很多村民的心里,只想着占便宜,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想起了打井时,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想起了井打好后,大家开心的笑容;想起了签订用水协议时,大家郑重其事的样子。可现在,这一切都变了。仅仅是20块钱,就让大家露出了贪婪和自私的本性。
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如果再过一天,大家还是不愿意交水费,我就把井口封了。我不能让我的心血白费,更不能让这些自私自利的人免费享受我的劳动成果。
第四章 水泥封井,众叛亲离
第三天一早,我就起床了。我没有再去催缴水费,而是让二伯帮我联系了镇上的水泥店,买了两吨水泥和几方沙子,又找了村里的两个泥水匠。
二伯看着我,忧心忡忡地说:“磊子,你真的要把井口封了?这样做,会得罪全村人的。”
“二伯,我已经想好了。”我坚定地说,“他们不遵守约定,不愿意交水费,我就不能让他们免费使用这口井。我花10万给他们打井,不是让他们来欺负我的。”
“可这样做,以后你在村里就没法立足了。”二伯说,“村里的人会骂你的,会说你没良心,说你忘本。”
“我不在乎。”我摇了摇头,“我问心无愧。我为村里做了好事,可他们不珍惜,这不能怪我。以后我回不回村里,都无所谓了。”
二伯母也劝我说:“磊子,再想想吧。都是一个村的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别把事情做得太绝了。”
“二伯母,我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我无奈地说,“这三天,我和老支书挨家挨户地催缴水费,可他们还是不愿意交。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么做。”
见我态度坚决,二伯二伯母也不再劝我了。
上午十点,水泥和沙子运到了村西头的井边,泥水匠也来了。我指挥着泥水匠,开始搅拌水泥。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村民们纷纷跑到井边,围了过来,脸上带着惊讶和愤怒的表情。
“陈磊,你疯了吗?你要干什么?”老支书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拉住我说,“快停下来,别把井口封了!”
“老支书,我没疯。”我平静地说,“他们不愿意交水费,我就不能让他们免费使用这口井。这口井是我花10万打出来的,我有权利处置它。”
“陈磊,你别冲动!”老支书急得满头大汗,“我再去跟他们说说,一定让他们把水费交了。你先停下来,好不好?”
“老支书,不用了。”我摇了摇头,“我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是他们自己不珍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陈磊,你这个白眼狼!你忘本了!”王老太挤到前面,指着我的鼻子骂道,“你从陈家坳走出去,赚了钱就回来欺负乡亲们!你给村里打井,本来就是应该的,还敢收钱,收不到钱就封井,你还有良心吗?”
“王老太,我有没有良心,你心里清楚。”我冷冷地说,“我花10万给你们打井,你们不愿意交20块钱水费,到底是谁没良心?”
“你给村里打井,是积德行善,就应该免费!”王老太蛮不讲理地说,“你收钱就是不对,封井更是不对!我要去告你,告你欺负老百姓!”
“你去告吧,我不怕。”我看着王老太,“这口井是我花钱打的,我有权利处置它。你告到哪里,我都不怕。”
李柱子也挤了过来,愤怒地说:“陈磊,你太过分了!这口井是给村里打的,不是你个人的财产!你不能说封就封!”
“这口井就是我个人的财产。”我坚定地说,“打井的钱是我花的,设备也是我买的,我当然有权利处置它。你们不愿意交水费,就别想用这口井的水。”
“陈磊,你太自私了!”李柱子说,“你赚了大钱,不在乎这10万,可我们在乎这口井!我们需要这口井的水!”
“你们需要这口井的水,就要遵守约定,交水费。”我看着李柱子,“可你们不愿意交,这不能怪我。”
“20块钱而已,你至于吗?”李柱子说,“你就当做好事做到底,别跟我们计较这20块钱,行不行?”
“我至于。”我点了点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原则问题。你们不遵守约定,就是在欺负我。我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其他村民也纷纷指责我:“陈磊,你太没良心了!”“你忘本了!你不是陈家坳的人!”“快停下来,别把井口封了!”“我们交水费还不行吗?”
看着村民们愤怒的表情,听着他们的指责和辱骂,我心里没有一丝愧疚,只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我知道,我这么做,会得罪全村人,但我不后悔。
泥水匠已经搅拌好了水泥,准备往井口倒。
“陈磊,快停下来!我们交水费!我们现在就交!”人群中,有人大喊道。
我转头一看,是村里的几户人家,他们手里拿着20块钱,跑了过来。
“陈磊,这是我家的水费,你收下。”“这是我家的,我现在就交。”“我们交水费,你别把井口封了。”
有了这几户人家带头,其他一些村民也纷纷回家拿钱,跑过来交水费。
“陈磊,你看,他们都愿意交水费了,你快停下来!”老支书高兴地说。
我看着手里的一堆钱,心里没有一丝喜悦,只有一种深深的失望。这些人,只有在我要封井的时候,才愿意交水费。如果我不这么做,他们肯定还会继续拖延下去。
“晚了。”我摇了摇头,对泥水匠说,“继续倒水泥。”
“陈磊,你疯了吗?”老支书急得跳了起来,“他们都愿意交水费了,你为什么还要封井?”
“老支书,我不是为了这20块钱。”我平静地说,“我是想让他们明白,做人要讲信用,要遵守约定。可他们直到现在才愿意交水费,已经太晚了。我不能原谅他们。”
“陈磊,你太固执了!”老支书说,“你这样做,会毁了你自己的!”
我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泥水匠,把水泥倒进了井口。
水泥一点点地覆盖了井口,那口曾经给村民们带来希望和便利的井,就这样被我用水泥封死了。
村民们看着被封死的井口,脸上露出了绝望和愤怒的表情。
“陈磊,你这个畜生!你不得好死!”王老太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我的鼻子骂道。
“陈磊,我们跟你没完!”李柱子也愤怒地说,“你封了我们的井,我们就去你城里的工作室闹,让你做不成生意!”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对!我们去城里闹!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我们去告他!告他恶意破坏公共设施!”“让他赔偿我们的损失!”
我看着他们愤怒的样子,心里没有一丝害怕,只有一种深深的悲哀。这些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我花10万给他们打井,他们不仅不感激,还威胁我,辱骂我。
“你们想去闹,想去告,随便你们。”我平静地说,“我问心无愧。我不会怕你们的。”
说完,我转身离开了井边,回到了二伯家。
村民们还在井边骂骂咧咧,但我已经不在乎了。我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准备第二天就回城里。
晚上,二伯二伯母做了一桌子好菜,想让我吃顿好饭。可我实在没有胃口,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
“磊子,明天就要走了?”二伯看着我,小心翼翼地说。
“嗯。”我点了点头,“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了。”
“唉,都是村里的人对不起你。”二伯叹了口气,“你别怪他们,他们就是目光短浅,爱占小便宜。”
“二伯,我不怪他们。”我摇了摇头,“我只怪自己太天真,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以后还会回来吗?”二伯母问。
“不知道。”我看着窗外的月光,“也许不会回来了。”
那天晚上,我又一夜没睡。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村里的生活,想起了二伯二伯母对我的照顾,想起了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场景。那时候的村庄,虽然贫穷,但人心很淳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可现在,一切都变了。金钱和利益,让人们变得自私自利,变得贪婪冷漠。
我真的很怀念以前的村庄,怀念以前的乡亲们。
第二天一早,我就开车离开了陈家坳。车子行驶在水泥路上,我没有回头。我知道,这一次离开,我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
车子开出村子很远,我从后视镜里看到,村里的人还站在井边,望着我的车,脸上带着愤怒和失望的表情。我心里没有一丝波澜,只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第五章 城里的喧嚣与村里的困境
回到城里,我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工作室的生意很忙,每天都有接不完的单子,开不完的会议。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想让自己忘记在村里发生的不愉快。
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陈家坳,想起那口被我封掉的井,想起村民们愤怒的表情和辱骂的话语。心里还是会隐隐作痛。
二伯二伯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村里的情况。
井被封掉后,村民们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他们只能去村东头的老井里打水,或者去山下三公里外的河沟里挑水。老井的水还是那么浑,那么少,河沟里的水还是那么脏,那么臭。
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又开始了艰难的挑水生活。有好几次,村里的老人因为挑水摔倒,被送到了镇上的医院。孩子们也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经常闹肠胃毛病,上不了学。
王老太的孙子,因为喝了河沟里的水,得了急性肠胃炎,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花了几千块钱。王老太心疼得直哭,逢人就骂我没良心,说我害了她的孙子。
李柱子的蔬菜大棚,因为缺水,蔬菜都枯死了,损失了好几万。李柱子气得直跺脚,说要去城里找我算账,让我赔偿他的损失。
村里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因为老井的水不够用,村民们经常为了打水而吵架,甚至动手。有一次,李柱子和村里的另一个村民,因为打水的事情,吵了起来,最后还打了一架,两人都受了伤,被送到了医院。
老支书也很无奈,他多次组织村民开会,商量解决用水问题的办法。可村民们要么互相指责,要么找各种理由推脱,始终没有达成一致。
有的村民说,应该把井口打开,继续使用那口新井,并且愿意交水费。可有的村民说,不能向我低头,不能让我看不起,应该自己再打一口井。可打一口井需要10万块钱,村里根本凑不齐这么多钱。
还有的村民说,应该去城里找我,向我道歉,让我把井口打开。可王老太和李柱子等人坚决反对,说不能向我这个“白眼狼”低头。
就这样,村里的用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村民们的生活,因为缺水变得越来越艰难。
听着二伯二伯母的讲述,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我知道,封井的做法,确实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可我并不后悔。我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惩罚。他们不遵守约定,不愿意交水费,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
有一次,二伯给我打电话,说老支书带着几个村民,要来城里找我,想跟我商量打开井口的事情。
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二伯,让他们别来了。我是不会把井口打开的。除非他们每个人都向我道歉,并且补交之前的水费。”
二伯叹了口气,说:“磊子,他们都是村里的乡亲,你就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了。他们知道错了,以后一定会遵守约定,按时交水费的。”
“二伯,我不是跟他们一般见识。”我无奈地说,“我是想让他们明白,做人要讲信用,要遵守约定。如果他们不向我道歉,不补交水费,我是不会把井口打开的。”
见我态度坚决,二伯也不再劝我了。
后来,老支书果然带着几个村民来到了城里,找到了我的工作室。可我没有见他们,让秘书告诉他们,我很忙,没有时间见他们。如果他们想打开井口,就必须每个人都向我道歉,并且补交之前的水费。
老支书和村民们在工作室的门口等了一天,也没有等到我。最后,他们只能失望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有人来城里找我了。二伯二伯母给我打电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我知道,他们是怕我不高兴,怕提起村里的事情,让我想起不愉快的回忆。
城里的生活很忙碌,也很喧嚣。我每天都在为了生活奔波,为了生意忙碌。我赚的钱越来越多,买了更大的房子,换了更好的车。可我心里却越来越空虚,越来越孤独。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可他们大多是生意上的伙伴,没有真正的朋友。我也交过几个女朋友,可她们都是因为我的钱才跟我在一起的,没有一个是真心对我的。
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子里,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心里想着,如果当初我没有给村里打井,或者当初我没有封井,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也常常想起二伯二伯母,想起他们对我的照顾和关爱。我很想回村里看看他们,可我又害怕回村里,害怕看到村民们愤怒的表情和辱骂的话语。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里,我没有回过陈家坳,也很少和村里的人联系。我以为,我会就这样忘记陈家坳,忘记村里的一切。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我不得不再次回到那个让我伤心的村庄。
第六章 故园风雨,良心拷问
2021年秋,我接到了二伯的电话。电话里,二伯的声音很虚弱,带着哭腔:“磊子,你快回来吧,你二伯母病重了,快不行了,她想见你最后一面。”
听到这个消息,我脑子里“嗡”的一声,手里的手机差点掉在地上。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伯母的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突然病重呢?
“二伯,到底怎么回事?二伯母怎么会突然病重?”我着急地问。
“唉,都是因为缺水。”二伯叹了口气,“你二伯母为了挑水,摔了一跤,伤了骨头。后来又因为喝了河沟里的脏水,得了重病,一直在镇上的医院躺着,医生说,她的时间不多了。”
听着二伯的话,我心里像被刀割一样难受。二伯母是个善良的人,她一直很照顾我,把我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可现在,她却因为缺水,得了重病,快要不行了。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如果我没有封井,二伯母就不会去挑水,就不会摔倒,就不会得重病。
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二伯,我马上回去。”我挂了电话,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开车往陈家坳赶。
车子行驶在通往陈家坳的水泥路上,我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我想起了二伯母对我的好,想起了她给我做的饭菜,想起了她对我的叮嘱。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回到村里,我直接开车去了镇上的医院。二伯母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已经奄奄一息了。
“二伯母!”我走到病床前,握住她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
二伯母缓缓地睁开眼睛,看到我,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磊子,你回来了。”
“二伯母,我回来了。”我哽咽着说,“你怎么会变成这样?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好。”
“磊子,别自责。”二伯母虚弱地说,“这不怪你,是我自己不小心。你给村里打井,是为了大家好,是村里的人对不起你。”
“二伯母,我不该封井的。”我哭着说,“如果我没有封井,你就不会去挑水,就不会摔倒,就不会得重病。都是我的错。”
“磊子,别这么说。”二伯母说,“村里的人不遵守约定,不愿意交水费,你封井也是无奈之举。我不怪你。”
二伯站在一旁,叹了口气说:“磊子,你二伯母一直很想你,每天都在念叨你。她知道你在城里不容易,不想让你担心。”
我看着二伯母虚弱的样子,心里更加愧疚了。我知道,二伯母是为了不让我自责,才这么说的。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守在医院里,照顾二伯母。我给她喂饭、擦身、按摩,尽我所能地照顾她。
村里的一些村民也来看望二伯母,包括陈二贵、王大叔等人。他们看到我,脸上带着愧疚的表情,不好意思地说:“陈磊,对不起,之前是我们不对,我们不该不交水费,不该让你封井。”
“是啊,陈磊,我们知道错了。”“你就原谅我们吧,把井口打开,让大家用上干净水。”
我看着他们,心里五味杂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王老太和李柱子也来了。王老太看着我,脸上带着愧疚的表情,没有说话。李柱子则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陈磊,之前是我不对,我不该不交水费,不该跟你吵架。你就原谅我们吧,把井口打开,让大家用上干净水。”
看着他们愧疚的表情,我心里的火气也消了不少。我知道,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二伯母看着我们,虚弱地说:“磊子,大家都知道错了,你就把井口打开吧。都是一个村的乡亲,别把事情做得太绝了。”
“二伯母,我知道了。”我点了点头,“等你病好了,我就把井口打开。”
二伯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好。”
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二伯母并没有等到井口打开的那一天。三天后,二伯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二伯母的葬礼上,我哭得撕心裂肺。我觉得,二伯母的死,都是我的错。如果我没有封井,她就不会死。
村里的村民们也都来参加了二伯母的葬礼,脸上带着悲伤和愧疚的表情。王老太哭得最伤心,她拉着我的手说:“陈磊,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是我不该不交水费,是我害死了二伯母。”
“王老太,这不怪你。”我摇了摇头,“是我不该封井,是我的错。”
李柱子也走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陈磊,对不起,之前是我不对,我不该不交水费,不该跟你吵架。你就原谅我吧。”
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二伯母已经死了,再也回不来了。
葬礼结束后,我一个人来到了村西头的井边。井口被水泥封得严严实实,上面长满了杂草。我看着井口,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二伯走到我身边,叹了口气说:“磊子,别自责了。你二伯母的死,不能怪你。这都是命。”
“二伯,我想把井口打开。”我看着二伯,认真地说。
“磊子,你想好了?”二伯问。
“嗯。”我点了点头,“二伯母临终前,让我把井口打开。而且,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不该把事情做得太绝,不该因为村民们不交水费,就封掉井口,让大家受苦。”
“磊子,你能这么想,就太好了。”二伯高兴地说,“村里的人都知道错了,他们以后一定会遵守约定,按时交水费的。”
“我知道。”我笑了笑,“我已经不怪他们了。都是一个村的乡亲,何必把事情做得那么绝呢?”
第二天,我联系了镇上的施工队,让他们来把井口的水泥凿开。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村民们纷纷跑到井边,看着施工队凿开水泥,脸上带着期待和愧疚的表情。
经过一天的努力,井口的水泥终于被凿开了。水泵和水管都还完好无损,打开水泵,清澈的井水又从水管里喷涌而出。
村民们看着清澈的井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纷纷拿出水桶、水盆,接水回家。
“太好了,终于又能用上干净水了!”“陈磊,谢谢你!”“我们以后一定会按时交水费的,再也不会拖欠了。”
看着村民们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挺欣慰的。我知道,我终于做对了一件事。
当天晚上,老支书组织村民们开了一个会。会上,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后一定会遵守约定,按时交水费,并且会好好维护这口井。
老支书也表示,以后会加强对水费收缴和使用情况的管理,做到公开透明,让大家放心。
我看着大家真诚的表情,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我知道,这次的事件,让我和村民们都成长了不少。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村民们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第七章 井水流淌,人心归向
井口打开后,村民们又用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他们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每个月都会主动去老支书家交水费,再也没有人拖欠了。
老支书也按照约定,把水费的收缴和使用情况公示在村里的公告栏上。每个月的水费收入,减去电费和维护费用,剩下的钱都存了起来,作为井的维修基金。村民们看着公示栏上的账目,心里都很放心。
村里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甚至比以前更加和谐了。村民们再也不用为了用水而发愁,再也不用去挑水、抢水了。大家见面都会笑着打招呼,互相问候,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王老太也变了很多。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占小便宜、蛮不讲理了。每天都会主动打扫村里的卫生,还会帮村里的老人和小孩挑水。她经常对人说:“陈磊是个好孩子,是我们对不起他。我们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这口井,好好对待陈磊。”
李柱子也改掉了好吃懒做、爱煽动别人的毛病。他承包了村里的几亩地,种起了蔬菜和水果,还开了一家网店,把村里的土特产卖到了城里。他赚了钱,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债务,还盖起了新房子。他经常说:“如果不是陈磊给村里打井,我现在还在穷窝里打转呢。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过日子,不辜负陈磊的一片好心。”
村里的孩子们也变得更加快乐了。他们再也不用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而闹肠胃毛病了,每天都能用上干净的水洗手洗脸、玩耍嬉戏。他们经常围着那口井,听大人们讲述陈磊给村里打井的故事,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二伯的身体也越来越好了。他每天都会去井边转几圈,看看井的情况,还会帮着老支书管理水费的收缴和使用情况。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村里的情况,说村民们都很想念我,希望我能常回村里看看。
我也经常回村里。每次回去,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待我,给我送各种各样的土特产,比如自家种的蔬菜、水果,自家养的鸡、鸭、蛋等。他们会拉着我的手,跟我聊家常,问我在城里的生活情况,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
我也会去二伯母的坟前看看,给她献上一束鲜花,告诉她村里的情况,告诉她大家都很想念她,告诉她那口井现在很好,大家都很珍惜。我知道,二伯母在天有灵,一定会为我们感到高兴。
有一次,我回村里,正好赶上村里的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村民们特意邀请我上台讲话。我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里充满了感慨。
“各位乡亲们,”我拿起话筒,声音有些哽咽,“首先,我要向大家道歉。去年,我因为大家不愿意交水费,就把井口封了,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对不起大家。”
台下的村民们纷纷说:“陈磊,别道歉,是我们对不起你。”“我们不该不遵守约定,不该让你伤心。”“你给村里打井,是为了大家好,我们应该感谢你。”
“谢谢大家的理解和原谅。”我笑着说,“这口井是我花10万打出来的,但它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我们全村人。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干净、方便的水,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让我们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我希望,大家以后能一直珍惜这口井,一直遵守约定,让这口井能永远为我们服务。”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庙会结束后,村民们围着我,给我送来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还一起请我吃了饭。饭桌上,大家纷纷向我敬酒,感谢我为村里做的好事。我也喝了很多酒,心里暖暖的。
我知道,我当初花10万给村里打井,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和不愉快,但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这口井,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用水问题,还让村民们学会了珍惜和感恩,让村里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容易冲动的年轻人了。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我知道,做人不能太自私,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要多为别人着想,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也明白了,回馈家乡,不仅仅是花钱办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了解乡亲们的真实需求,用正确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家乡做贡献,才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和支持。
井水流淌,滋润着陈家坳的土地,也滋润着陈家坳人的心田。我相信,在这口井的见证下,陈家坳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陈家坳人的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幸福。而我,也会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直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这里是我的根,是我永远的牵挂。
第八章 岁月回甘,初心不忘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过去了三年。
这三年里,我经常回陈家坳。每次回去,都能看到村里的新变化。村里的水泥路修得更宽了,路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里的卫生条件也改善了很多,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池,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脏乱差的景象了;村里还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们茶余饭后都会去广场上跳舞、健身、聊天。
那口井,依然在村西头静静地矗立着,井水依然清澈甘甜。在村民们的精心维护下,井的状况一直很好,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水费的收缴和使用情况,也一直公开透明,村民们都很满意。
村里的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在我的帮助下,李柱子的网店越做越大,不仅卖村里的土特产,还带动了其他村民一起创业。村里成立了农产品合作社,把村民们种的蔬菜、水果、养的鸡、鸭、猪等,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卖到了全国各地。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老太的孙子,也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开学那天,王老太特意给我打电话,感激地说:“陈磊,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给村里打井,我孙子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也考不上这么好的大学。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我笑着说:“王老太,不用谢。这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二伯的身体也一直很好。他现在是村里的义务监督员,负责监督井的维护和水费的使用情况。他经常说:“这口井是我们村的宝贝,是陈磊给我们带来的福气。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让它一直为我们服务。”
我在城里的生意也越来越顺利。工作室的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了几十个人,业务范围也从省城扩展到了周边的城市。我也结婚了,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她温柔、善良、懂事,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和对家乡的付出。我们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女儿的名字叫陈念乡,“念乡”,就是为了让她记住自己的根,记住陈家坳这个美丽的村庄。
每年春节,我都会带着妻子和女儿回陈家坳过年。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待我们,给女儿送各种各样的礼物和红包。女儿也很喜欢陈家坳,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这里的淳朴民风,喜欢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有一次,女儿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给村里打井呀?”
我抱着女儿,指着村西头的井,笑着说:“因为爸爸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这里是爸爸的家乡。爸爸想让村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都能用上干净、方便的水,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爸爸,你真伟大。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爱家乡,爱这里的人们。”
看着女儿天真烂漫的笑容,我心里暖暖的。我知道,我的初心,已经传递给了下一代。
如今的陈家坳,已经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很多城里人都慕名而来,来这里旅游、度假、体验乡村生活。村民们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收入越来越高。
每当有人问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会自豪地说:“这都是陈磊的功劳。如果不是他给我们打井,我们村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而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知道,我当初花10万给村里打井,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和不愉快,但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这口井,不仅解决了村里的用水问题,还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让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成功,不是你赚了多少钱,住了多大的房子,开了多好的车,而是你为别人做了多少事,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只有懂得感恩,懂得回馈,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井水流淌,岁月回甘。这口井,不仅见证了陈家坳的变迁,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和蜕变。我会永远铭记初心,永远关注着家乡的发展,永远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这里是我的根,是我永远的牵挂,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