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血染的尚方宝剑
发布时间:2025-11-11 01:17 浏览量:4
乾隆三十七年春,保定府清苑县来了个新县令,名叫周文渊。此人不过三十出头,却是两榜进士出身,眉宇间透着读书人的清高气。
周县令刚到任没几天,师爷赵德成就神神秘秘地告诉他:“大人,县衙库房里存着一件前任留下的物件,是把尚方宝剑,据说有些邪门。”
周文渊不以为然:“尚方宝剑何等尊贵,怎会留在我们这小县城?定是赝品。”
“可这剑确实有些来历,”赵师爷压低声音,“五年前,李崇道李大人曾任本县知县,后来升任刑部侍郎,离任时却把这剑留下了,说是...用不得了。”
周文渊好奇心起,便让赵师爷带路去库房一看。
县衙库房阴暗潮湿,角落里果然摆着一个紫檀木长匣。打开匣子,里面躺着一把宝剑,剑鞘乌黑,雕着蟠龙纹样,看着确非凡品。周文渊伸手欲取,赵师爷慌忙阻拦:“大人且慢!李大人离任时特意嘱咐,此剑凶煞,不可轻易出鞘啊!”
周文渊笑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我辈读书人,岂可信这些?”说罢,执意拿起宝剑。
剑刚入手,周文渊便觉一股寒气透过剑鞘直刺掌心,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他定定神,“铮”的一声抽出剑身,只见寒光凛冽,剑刃上竟有点点暗红痕迹,宛如血渍。
“果然好剑!”周文渊赞叹道,细看剑身近柄处,刻着两行小字:“如朕亲临,先斩后奏”。
赵师爷却面色发白,颤声道:“大人您看那血迹...听说这剑会自行择主,出鞘必见血啊!”
周文渊不悦:“休得胡言!尚方宝剑代表皇权,自有正气护佑,何来邪祟之说?”遂命人将剑请至二堂供奉。
没过几日,周文渊审理一桩田地纠纷案。乡民王五与李四为三分水田争执不下,各执一词。周文渊年轻气盛,见两人在堂上吵嚷不休,怒道:“刁民可恶!今日若不严惩,何以立威?”竟请出尚方宝剑,将两人各打二十大板了事。
是夜,周文渊辗转难眠,恍惚间闻到若有若无的血腥气。起身查看,忽见供奉尚方宝剑的二堂有微弱红光。他悄悄走近,竟见剑身自行出鞘三寸,那暗红血迹在月光下格外刺眼。
周文渊心头一颤,连忙闭目默诵圣贤书,再睁眼时,异象已消失。他自嘲道:“定是日间审案劳累,眼花了。”
谁知第二天一早,衙役来报,那王五回家后伤口溃烂,高烧不退,昨夜竟一命呜呼了。
周文渊大惊,连忙派人查验,果然是板伤过重,又未及时医治所致。他心中懊悔,却碍于面子,只判李四赔偿王五家属二十两银子了事。
当夜,周文渊梦见王五浑身是血,指着他大骂:“狗官!区区小案,何至用尚方宝剑?我不服!”惊醒后,周文渊冷汗涔涔,又闻到了那股血腥气。
自此,周文渊审案越发严厉。稍有不服,便请出尚方宝剑震慑。说来也怪,但凡被此剑惩戒之人,轻则伤病缠身,重则家破人亡。百姓暗地里都说这剑邪门,称其为“催命剑”。
赵师爷多次劝谏:“大人,此剑凶煞日盛,还是封存为好啊!”
周文渊却像着了魔:“尚方宝剑乃皇权象征,岂有凶煞之理?定是那些刁民福薄,承受不起天子威严!”
转眼到了秋天,清苑县突发命案。城外柳林屯富户张员外一家七口深夜被杀,财物被劫一空。周文渊亲往查验,现场惨不忍睹。他在废墟中发现一枚玉佩,认出是城中秀才刘子明之物。
这刘子明本是书香门第,但家道中落,曾与张家有隙。周文渊当即下令拿人。
刘子明大喊冤枉,称案发当晚自己在友人家中饮酒,玉佩是三日前就已丢失的。周文渊却认为证据确凿,动大刑逼供。刘子明受刑不过,只好画押认罪。
退堂后,赵师爷忧心忡忡:“大人,此案尚有疑点。那刘子明一介书生,如何能一夜杀死七人?现场财物不翼而飞,可刘家搜遍也不见赃物啊。”
周文渊摆手道:“人证物证俱在,有何可疑?三日后,本官将请出尚方宝剑,亲自监斩!”
是夜,周文渊刚睡下,就做起了噩梦。梦中尚方宝剑血光冲天,无数冤魂在血光中哀嚎。惊醒后,他心神不宁,鬼使神差地走到二堂。
月光下,尚方宝剑竟自行出鞘半尺,剑身血迹仿佛活了一般缓缓流动。周文渊伸手欲将剑推回鞘中,指尖刚触到剑柄,忽见剑身映出一个披头散发的血影,朝他扑来!
周文渊吓得连退几步,定睛再看,剑还是那把剑,并无异常。他冷汗直流,第一次对这把剑产生了恐惧。
次日,周文渊微服私访,来到刘子明常去的茶楼。听茶客们议论,都说刘秀才不像杀人凶手。更有人说,案发当晚,曾见几个陌生汉子鬼鬼祟祟在张家附近出没。
周文渊心中疑云更重,回衙后重新查验物证,发现那玉佩上的系绳崭新,与刘子明所说的丢失时间不符。他猛然惊醒:此案确有冤情!
第三天是行刑之日。法场上,刘子明面如死灰,他的老母亲哭晕在地,围观百姓无不唏嘘。
周文渊手持尚方宝剑,却迟迟不下令。他耳边回荡着赵师爷的话:“大人,尚方宝剑代表的是天子圣明,若斩了无辜之人,必遭天谴啊!”
眼看午时三刻将至,周文渊忽然瞥见人群中有个汉子转身欲走。那人腰间鼓鼓,似乎藏着什么。周文渊心念电转,大喝一声:“拦住那人!”
衙役一拥而上,从那汉子身上搜出一枚金锁,正是张员外小儿子平日佩戴之物!
汉子见事情败露,只得招供。原来他们是流窜作案的悍匪,那晚洗劫张家后,故意留下捡到的玉佩,嫁祸刘子明。
真相大白,周文渊当堂释放刘子明,抓捕真凶。百姓拍手称快,称赞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
退堂后,周文渊独自留在二堂,对着尚方宝剑长叹一声:“莫非真是剑带凶煞,诱我滥用权威?”
话音未落,剑身突然“铮”的自行出鞘,寒光四射。周文渊惊骇之余,忽见剑光中浮现出无数幻象:有被他误判的王五,有其他因小过受重罚的百姓,一个个凄苦无助...
周文渊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不是剑带凶煞,而是我心中无明!尚方宝剑本无邪正,全在使用之人啊!”
他郑重地将剑捧起,发现剑身上的血迹竟淡了许多。
次日,周文渊下令将尚方宝剑重新封存,并立下规矩:非十恶不赦之大罪,不得请出此剑。
当晚,他梦见一个身着官袍的老者。老者微笑道:“老夫李崇道,见此剑终得明主,特来告辞。当年我亦因此剑险些酿成大错,幸得及时醒悟。此剑乃前朝所铸,确会放大持剑者心性,刚正者愈刚,仁慈者愈仁,暴戾者则招致血光。望你好自为之。”
周文渊惊醒,急忙开箱查看,只见尚方宝剑安静地躺在匣中,剑身血迹已消失无踪。
此后,周文渊为官清正,体恤民情,成为一代良吏。那把尚方宝剑再未出鞘,静静地躺在县衙库房中,等待着下一个能驾驭它的明主。
清苑县的百姓们都说,周大人自从不用那尚方宝剑后,反倒更受百姓爱戴了。有老秀才编了句顺口溜:“尚方剑,煞气重,不如清官良心重。”
这故事一代代传下来,到了民国时期,县衙改建时,工人们还真的从地下挖出一个紫檀木剑匣,只是里面空空如也。那柄吓死人的尚方宝剑,早已不知去向...
- 上一篇:黑龙江省香火最旺的十座寺庙,看看你去过几座?
- 下一篇:聊斋志异: 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