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夜读古宅遇狐仙,借笔作画竟藏生死劫

发布时间:2025-11-16 18:06  浏览量:6

引言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有个书生叫苏墨卿,年方二十,天资聪颖,却因家境贫寒,只能借居在城郊一座废弃的古宅中苦读。这古宅原是前朝一位举人的府邸,因主人暴毙后常有怪事发生,渐渐荒废,成了无人敢近的“凶宅”。

苏墨卿为人孤高,不信鬼神之说,只图古宅清静,又无需花费租金,便收拾了简单的行囊搬了进去。他白日里外出替人抄书换些米粮,夜里便在烛火下攻读圣贤书,一心想考取功名,改变命运。

邻里们都劝他:“墨卿啊,那古宅邪性得很,夜里常听到哭声,你还是搬出来吧!”可苏墨卿总笑着摆手:“世间本无鬼怪,皆是人心作祟。我一心向学,哪顾得上这些无稽之谈?”谁也没料到,他入住古宅的第七夜,便遇到了一位身着红衣的神秘女子,而这支偶然借来的画笔,竟让他卷入了一场跨越阴阳的生死纠葛。

一、古宅夜读遇红衣,借笔作画显奇能

这夜,月色如水,透过古宅残破的窗棂洒进屋内,落在苏墨卿摊开的书卷上。他正读到《聊斋志异》中“聂小倩”一篇,忽闻窗外传来一阵轻柔的脚步声,似有若无,却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苏墨卿皱了皱眉,以为是夜猫作祟,并未在意,继续低头读书。可那脚步声竟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他的屋门外。紧接着,一个清脆婉转的女子声音响起:“公子深夜苦读,不觉得枯燥吗?”

苏墨卿心中一惊,这古宅荒废多年,怎会有女子声音?他起身走到门边,缓缓打开房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位身穿红衣的女子。女子约莫十六七岁年纪,眉如远山,目若秋水,肌肤胜雪,腰间系着一条绣着白狐的丝带,笑容妩媚,却又带着一丝清冷。

“你是谁?为何会在此地?”苏墨卿警惕地问道,右手悄悄握住了案上的砚台。

女子掩唇轻笑,声音如银铃般悦耳:“公子莫怕,我名胡九娘,就住在这附近的山林里。听闻公子在此苦读,心生敬佩,特来拜访。”说罢,她目光落在案上的纸笔上,眼中闪过一丝喜爱,“公子也喜欢作画?”

苏墨卿见她并无恶意,稍稍放下心来,说道:“不过是闲来无事,胡乱涂鸦罢了。”他虽家境贫寒,却也喜好笔墨,时常在抄书之余画些山水虫鱼。

胡九娘走到案前,拿起一支狼毫笔,细细端详:“这支笔虽普通,却透着一股灵气。公子,我能否借你的笔一用?我想画一幅画送给公子。”

苏墨卿本就好客,又见她对画笔如此喜爱,便点了点头:“姑娘请便。”

胡九娘接过画笔,蘸了蘸墨汁,手腕轻转,在宣纸上快速勾勒起来。她作画的手法极为奇特,时而浓墨重彩,时而轻描淡写,不过片刻功夫,一幅《月下白狐图》便跃然纸上。画中的白狐身姿矫健,眼神灵动,在月光下昂首长啸,周围的山林、怪石、枯草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上跳出来一般。

苏墨卿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传神的画作,忍不住赞道:“胡姑娘画技高超,真是妙笔生花!”

胡九娘放下画笔,微微一笑:“公子过奖了。这幅画送给公子,权当见面礼。只是公子要记住,此画不可随意丢弃,也不可让旁人触碰,否则会招来祸事。”

苏墨卿虽觉得奇怪,但还是收下了画作,郑重地说道:“多谢胡姑娘,我定会妥善保管。”

胡九娘又与他闲聊了几句,询问了些读书的趣事,便起身告辞:“夜深了,公子早些歇息,我明日再来拜访。”说罢,她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月色中,只留下一缕淡淡的麝香。

苏墨卿看着手中的《月下白狐图》,心中满是疑惑。他总觉得这位胡九娘有些不对劲,她的穿着、她的画技,还有她那神秘的行踪,都透着一股诡异。但他又想不出哪里不对劲,只好将画作收好,继续读书。

二、画中狐影现异状,道士点破生死劫

自那以后,胡九娘每天夜里都会来古宅拜访苏墨卿。她有时会与他探讨诗文,有时会听他讲述书中的故事,有时还会为他带来一些山中的野果、清泉。苏墨卿渐渐放下了戒备,将她当成了知己,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可奇怪的是,自从收下《月下白狐图》后,苏墨卿时常在夜里梦见一只白狐,白狐总是对着他哀鸣,眼神中满是求救之意。而且,他发现画中的白狐似乎每天都在变化,原本昂首长啸的姿态,渐渐变得萎靡不振,眼神也失去了往日的灵动。

这天夜里,胡九娘又来了,她的脸色比往常苍白了许多,眼神中也带着一丝疲惫。苏墨卿连忙问道:“胡姑娘,你是不是生病了?怎么脸色这么难看?”

胡九娘勉强笑了笑:“公子不必担心,我没事,只是最近有些劳累罢了。”她顿了顿,又说道:“公子,我有一事相求。再过三日,便是月圆之夜,我需要公子帮我一个忙。”

苏墨卿说道:“姑娘请说,只要我能做到,定不推辞。”

胡九娘说道:“月圆之夜,我要在这古宅中举行一场仪式,需要公子用那支画笔,在《月下白狐图》上添上一笔。到时候,我自会告诉你该如何做。”

苏墨卿虽然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

可就在胡九娘离去后不久,苏墨卿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地上,而《月下白狐图》掉落在一旁,画中的白狐已经变得十分黯淡,仿佛随时都会消失一般。

苏墨卿心中大惊,连忙捡起画作,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他打开房门,只见一位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老道士站在门外。老道士鹤发童颜,眼神锐利,上下打量了苏墨卿一番,说道:“公子,你印堂发黑,妖气缠身,近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诡异之事?”

苏墨卿心中一动,连忙将老道士请进屋内,把遇到胡九娘、收下《月下白狐图》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老道士听完,脸色变得十分凝重,说道:“公子,你上当了!那胡九娘根本不是什么山林女子,而是一只修炼了千年的狐妖!她送给你的《月下白狐图》,其实是她的本命精血所画,画中的白狐就是她的原形。她让你在月圆之夜添上一笔,实则是想借你的阳寿来突破修炼的瓶颈,一旦成功,你就会被吸尽阳气而死!”

苏墨卿吓得浑身发抖:“道长,那我该怎么办?我已经答应她了!”

老道士说道:“公子莫慌,幸好发现得及时。这狐妖虽然修炼千年,但心地并非完全歹毒,她只是被修炼的执念蒙蔽了心智。你若想化解这场危机,就必须在月圆之夜,用我这张符纸贴在画作上,再用狗血淋在画笔上,这样就能破了她的妖术。”说罢,老道士从袖中掏出一张黄色的符纸和一小瓶狗血,递给苏墨卿。

苏墨卿接过符纸和狗血,感激地说道:“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老道士说道:“公子不必多谢,降妖除魔本就是我的本分。只是公子要记住,人心隔肚皮,妖心亦难测,日后切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尤其是在这荒郊野外的古宅中。”说完,老道士便转身离去了。

苏墨卿拿着符纸和狗血,心中五味杂陈。他不愿相信胡九娘会害自己,可老道士的话又句句在理。他看着《月下白狐图》中黯淡的白狐,心中陷入了挣扎。

三、月圆之夜破妖术,狐仙悔悟赠机缘

很快,月圆之夜就到了。这天夜里,月色格外明亮,古宅中笼罩着一层诡异的氛围。胡九娘准时来到了苏墨卿的屋内,她穿着一身更为艳丽的红衣,脸上带着一丝期待,说道:“公子,时辰到了,快用那支画笔在画上添一笔吧。”

苏墨卿看着她,心中一软,说道:“胡姑娘,你真的要这样做吗?你知道这样会害死我的。”

胡九娘脸色一变,说道:“公子,你怎么会知道?是不是有人告诉你什么了?”

苏墨卿说道:“是一位道长告诉我的。他说你是狐妖,想借我的阳寿突破修炼瓶颈。胡姑娘,我们相识一场,你为何要害我?”

胡九娘沉默了很久,终于叹了口气:“公子,我承认我是狐妖。我修炼千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只要借你的阳寿一用,我就能位列仙班。我知道这样对你很不公平,可我实在太想成仙了。”

苏墨卿说道:“成仙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用别人的性命来换取啊!你若真的想成仙,就应该积德行善,而不是残害无辜。”

胡九娘看着苏墨卿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执念渐渐松动。她想起这些日子与苏墨卿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起他为自己讲解诗文时的认真,想起他看到自己画作时的赞叹,心中满是愧疚。“公子,你说得对,是我错了。我不该被修炼的执念蒙蔽心智,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就在这时,苏墨卿突然看到胡九娘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她的原形——一只白狐的影子渐渐显现出来。“公子,我因为修炼走火入魔,已经快撑不住了。这《月下白狐图》是我的本命精血所画,如今我幡然悔悟,愿意将它送给你。这幅画中蕴含着我的千年修为,它能帮你开启智慧,让你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只是我希望你日后能多做善事,替我弥补我的过错。”

苏墨卿连忙说道:“胡姑娘,你不要死!我这就去找道长来救你!”

胡九娘摇了摇头:“不必了,我修炼走火入魔,已是回天乏术。公子,保重!”说完,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只留下《月下白狐图》掉落在地上。画中的白狐重新变得栩栩如生,眼神中满是感激与不舍。

苏墨卿捡起画作,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没想到胡九娘会如此悔悟,更没想到她会用自己的千年修为来报答自己。

四、金榜题名行善事,福报绵延传美名

自那以后,苏墨卿将《月下白狐图》珍藏起来,时刻铭记胡九娘的嘱托,更加刻苦地读书。神奇的是,自从有了这幅画,他的头脑变得格外清晰,以前晦涩难懂的经文,如今一看便懂,写作时更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这年秋天,苏墨卿参加了乡试,一举考中了举人。次年春天,他又赴京城参加会试,再次高中,最终在殿试中获得了探花的佳绩。皇帝见他才华横溢,为人正直,便任命他为江南苏州府知府。

苏墨卿到任后,始终牢记胡九娘的嘱托,为官清廉,公正不阿。他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惩治恶霸,安抚百姓,很快就得到了苏州百姓的爱戴,被称为“苏青天”。

他还在苏州府修建了一座“善德堂”,专门收留孤儿寡母和流浪乞讨之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所。他常常亲自到善德堂看望他们,给孩子们讲课,教他们读书写字。

有一次,苏州府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生活困苦。苏墨卿心急如焚,他一方面向上级请求赈灾,另一方面拿出自己的俸禄,购买粮食分发给百姓。他还亲自带领百姓们挖井抗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缓解了旱灾,保住了百姓们的性命。

苏墨卿的善举传遍了江南各地,连皇帝都听说了他的事迹,特意下旨嘉奖他,将他晋升为江南巡抚。

苏墨卿始终没有忘记胡九娘,他在苏州府的郊外修建了一座“狐仙祠”,供奉着《月下白狐图》,每年都会亲自去祭拜。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胡姑娘的馈赠和教诲。做人要常怀善念,多做善事,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苏墨卿的故事也在江南一带流传了下来,人们都说,苏墨卿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前程和福报,是因为他的善良和正直感动了狐仙。这个故事也告诉世人:无论是人是妖,只要心存善念,就能得到好的结果;而那些被欲望和执念蒙蔽心智的人,终究会自食恶果。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保持警惕,但也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或许你的一个善举,就能改变别人的命运,也能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