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夜读,有女子敲门说想借宿一晚,书生犹豫后答应
发布时间:2025-06-22 15:00 浏览量:1
大清康熙年间,太原府徐沟县有一书生,姓宁名采臣,年方二十,生得眉目清朗,性情孤介。他独居城外废园中的一间茅屋,日夜苦读,欲求功名。这废园原是前朝官宦所建,后家道中落,荒草丛生,少有人至,唯有宁生在此潜心向学。
时值七月,夜凉如水。宁生挑灯夜读,忽闻窗外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风声雨声交织,更显园子寂静。他正读到兴处,忽听柴门“吱呀”一声轻响,紧接着传来女子叩门声,声音柔细如莺啼:“公子,可容妾身借宿一晚?外面雨大路滑,实在难以行走。”
宁生心中一怔,这荒园偏僻,何来女子夜行?他放下书卷,起身至门前,隔着门板问道:“何方女子?夜深至此,有何要事?”
门外女子轻声应道:“妾身姓聂,名唤小倩,家住在附近,因探亲归来遇雨,迷失路途,见此处有灯火,故来相求借宿,望公子行个方便。”
宁生素来谨慎,心想男女有别,深夜留宿女子多有不便,便推辞道:“小宅简陋,且只有我一人居住,恐有不妥,姑娘还是另寻别处吧。”
门外的聂小倩叹了口气,声音中带着几分凄楚:“公子有所不知,妾身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如今大雨滂沱,若再奔波,恐有不测。公子若不肯收留,妾身只得在这风雨中冻死了……”
宁生本就心软,听她言辞恳切,又闻雨声渐急,心中犹豫起来。他想了想,自己虽是书生,却也不能见死不救,便开门道:“姑娘请进吧,只是寒舍简陋,委屈姑娘了。”
只见门外站着一位女子,身着素白衣裙,虽被雨水打湿,却难掩清丽容颜,肌肤胜雪,眼波流转,顾盼之间自有一段风流。她见了宁生,盈盈一拜:“多谢公子收留,妾身感激不尽。”
宁生将她让进屋内,见她浑身湿透,便取来自己的干衣让她更换,又烧了热水让她取暖。聂小倩接过衣物,轻声道:“公子真是好心人。”
宁生见她举止娴雅,不似寻常村姑,便问道:“聂姑娘家住何处?为何深夜独自赶路?”
聂小倩坐在灯旁,烘干湿发,幽幽说道:“妾身家在城南,父母早亡,依傍舅父生活。今日去邻村探望友人,归来时遇此大雨,不想竟迷了路。”她说着,眼圈微微泛红,“若不是遇到公子,妾身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宁生见她楚楚可怜,不再多问,只道:“姑娘先在此歇息,待天明雨停,再送姑娘回家。”说罢,便转身回到书桌前,继续读书,只是心中却有些不宁,总觉这女子来得蹊跷。
夜深了,雨声渐小。聂小倩见宁生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心中暗暗称赞,便轻声道:“公子真是勤奋,如此深夜仍苦读不辍。”
宁生抬头道:“寒门子弟,唯有苦读方能出头,不敢懈怠。”
聂小倩微微一笑,道:“公子既有此志,妾身愿为公子研磨,助公子读书。”说罢,便起身来到书桌旁,拿起墨锭轻轻研磨,动作轻柔,香气袭人。
宁生只觉一股异香扑鼻,心神微荡,连忙定了定神,埋头苦读。直到四更时分,聂小倩才道:“公子也该歇息了,妾身就在外间椅子上凑合一晚即可。”
宁生见她坚持,便取来被褥,让她在外间休息,自己则在里间的木板床上和衣而卧。刚要入睡,忽听外间传来细微的叹息声,宁生心中疑惑,却也不便过问。
次日清晨,雨过天晴。宁生醒来时,外间已不见了聂小倩的踪影,只有桌上放着一块洁白的丝帕,上面绣着一朵并蒂莲,针线精巧,非寻常女子所能为。宁生拿起丝帕,心中更是惊疑,不知这聂小倩是何来历。
此后几日,宁生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依旧潜心读书。直到三日后的夜晚,月朗星稀,宁生正在灯下诵读《诗经》,忽闻窗外传来环佩叮咚之声,紧接着又是那熟悉的叩门声:“公子,别来无恙?”
宁生开门一看,正是聂小倩。她今日换了一身淡紫色罗裙,更显得风姿绰约,手中还提着一个食盒。
“聂姑娘,你……你怎么又来了?”宁生惊讶道。
聂小倩盈盈一笑,走进屋内,将食盒放在桌上,道:“前日蒙公子收留,妾身感激不尽,今日特备了些酒菜,权当答谢。”
宁生见食盒中皆是精美菜肴,还有一壶清酒,心中愈发疑惑,问道:“姑娘究竟是何人?为何对小生如此客气?”
聂小倩斟了一杯酒,递给宁生,轻声道:“实不相瞒,妾身并非凡人,乃此地的狐仙。见公子品行端正,勤奋好学,故而来此相伴。”
宁生闻言大惊,接过酒杯的手微微颤抖:“狐……狐仙?”
聂小倩点点头,眼中带着一丝忧伤:“妾身本是山中修炼的狐女,因爱慕公子的才情与正直,故而化作人形前来相见。公子若嫌弃,妾身这便离去。”
宁生看着聂小倩真诚的眼神,想起前日她的温婉有礼,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反而生出一丝怜惜,连忙道:“姑娘言重了,小生并非嫌弃,只是有些惊讶罢了。既然姑娘是仙,为何要屈尊来此荒园?”
聂小倩叹了口气:“世间凡人多贪恋美色财富,唯有公子心性纯良,不被外物所惑,妾身愿与公子相伴,助公子博取功名,不知公子可愿接纳?”
宁生看着聂小倩美丽的容颜,又想到她深夜送酒菜的情谊,心中一动,点头道:“姑娘若不嫌弃小生贫寒,小生求之不得。”
从此,聂小倩每晚都会来到宁生的茅屋,或为他研磨,或与他谈论诗书,两人相处甚欢。宁生在聂小倩的陪伴下,读书更加刻苦,学问也日益精进。
然而,宁生的邻居却发现了端倪,见常有女子出入宁生的茅屋,便议论纷纷,说宁生被狐狸迷上了。宁生听闻后,并不在意,依旧与聂小倩朝夕相处。
一日,聂小倩忽然对宁生说:“公子,妾身有一事相求,望公子应允。”
宁生道:“姑娘但说无妨。”
聂小倩神色凝重,道:“此地有一恶鬼,名为夜叉,常害人性命。妾身虽为狐仙,却也敌他不过。近日他见妾身与公子亲近,心生嫉妒,欲对公子不利,公子需多加小心。”
宁生闻言,心中一惊:“竟有此事?那该如何是好?”
聂小倩道:“公子莫怕,妾身已为公子准备了一件宝物。”说罢,从怀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此乃妾身修炼多年的内丹所化,公子佩戴在身,可保邪祟不侵。”
宁生接过玉佩,只觉一股清凉之气涌入体内,连忙道谢:“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当晚,宁生果然听到窗外有恶鬼嘶吼之声,阴风阵阵,吹得门窗乱响。宁生虽有玉佩护身,却也心惊胆战。聂小倩见状,连忙施法,只见她指尖发出一道红光,射向窗外,恶鬼惨叫一声,便消失不见了。
经此一事,宁生对聂小倩更是感激,也更加珍惜两人的情谊。他问聂小倩:“姑娘,你我相处日久,小生已对姑娘心生爱慕,不知姑娘可否愿意与小生结为夫妻?”
聂小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却又很快黯淡下来:“公子美意,妾身心领了。只是人仙有别,妾身不能与公子白头偕老,恐误了公子前程。”
宁生握住聂小倩的手,坚定地说:“小生不在乎人仙之别,只知与姑娘情投意合。若能与姑娘相伴,便是折寿十年,小生也心甘情愿。”
聂小倩见宁生情意真切,感动得泪如雨下,点头道:“公子如此厚爱,妾身愿与公子结为夫妻。”
于是,两人在茅屋中拜了天地,结为夫妻。此后,聂小倩不仅照料宁生的饮食起居,还时常运用仙法帮助他解决难题。在她的帮助下,宁生在乡试中一举中魁,成为了举人。
消息传来,徐沟县的百姓们都惊叹不已,都说宁生是得了狐仙相助,才得以高中。而宁生和聂小倩的故事,也传遍了太原府,成为了一段人仙相恋的佳话。
后来,宁生赴京赶考,聂小倩一路相伴,助他避开了许多劫难。最终,宁生高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县令。他与聂小倩在任上为官清廉,造福百姓,深受爱戴。
有人曾问宁生,娶了狐仙是否害怕,宁生总是笑着说:“小倩虽为狐仙,却比世间许多凡人更有情有义,能娶她为妻,是我宁采臣三生有幸。”
而聂小倩则说:“遇宁郎,是我修行千年最大的缘分。他虽为凡人,却有颗至真至纯之心,值得我舍弃仙籍,与他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