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借宿,画中狐妖索命:书生揭破“救命恩公”竟是食人画魂

发布时间:2025-11-17 19:21  浏览量:4

引言

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汾州府有个书生叫沈砚之,年方二十四,饱读诗书却屡试不第。这年秋闱将近,沈砚之揣着微薄盘缠,背着书箧踏上赴京赶考之路。他性子执拗,不信鬼神之说,为了节省盘缠,专挑偏僻路径行走,夜里便借宿古寺破庙。

同行的书生都劝他:“砚之,荒山野岭的古寺多有邪祟,还是投宿客栈稳妥些!”沈砚之却笑道:“圣贤书读了十几年,只知人间有善恶,哪来什么妖魔鬼怪?”谁也没料到,他这番话竟在三日后应验——途经吕梁山脉的“悬空寺”时,一场看似幸运的相遇,竟让他卷入了一场吞噬生人魂魄的致命阴谋,而所谓的“救命恩公”,正是索命的恶鬼。

一、暴雨困古寺,画中狐仙显灵

沈砚之离开汾州府第三日,天色突变,乌云翻滚着压向山头,豆大的雨点砸下来,瞬间浇透了他的衣衫。山路泥泞难行,他远远望见前方悬崖峭壁上悬着一座古寺,匾额上“悬空寺”三字虽斑驳褪色,却依旧透着几分庄严。

“天无绝人之路!”沈砚之心中一喜,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古寺爬去。古寺依山而建,大半殿宇悬在半空,仅靠几根粗壮的木柱支撑,看着摇摇欲坠。寺门早已腐朽,轻轻一推便“吱呀”作响地开了,一股霉味夹杂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

殿内蛛网密布,神像残破不堪,供桌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沈砚之找了个相对干燥的角落,放下书箧,拿出干粮和水,简单填了填肚子。雨越下越大,风声呼啸着穿过殿宇,像是有人在耳边呜咽,阴森得让人头皮发麻。

他捡起几根枯枝,想生火取暖,却发现柴火早已被雨水打湿,怎么也点不着。正当他愁眉不展时,目光忽然被墙角一幅挂画吸引。那是一幅《月下狐仙图》,画在一块残破的绢帛上,边缘已经泛黄卷曲,却依旧能看清画中景致: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夜空,松树下站着一位身穿白衣的女子,身姿窈窕,面容绝美,身后拖着一条蓬松的白色狐尾,眼神灵动,宛如真人。

“好一幅传神的画作!”沈砚之心中赞叹,忍不住走上前细细端详。画中女子的眼神仿佛有魔力一般,竟让他觉得浑身暖意融融,刚才的寒意瞬间消散了大半。他越看越入迷,不知不觉间,竟对着画作发起了呆。

“公子深夜在此,不觉得孤单吗?”

一个清脆婉转的声音突然响起,沈砚之猛地回过神,只见眼前的空地上,竟站着一位与画中女子长得一模一样的白衣女子!她肌肤胜雪,眉眼含情,身后的白色狐尾若隐若现,周身散发着淡淡的麝香,在昏暗的殿宇中宛如月下仙子。

沈砚之吓得连连后退,手忙脚乱地抓起书箧挡在身前:“你……你是谁?为何会在此地?”

女子掩唇轻笑,声音如银铃般悦耳:“公子莫怕,我名胡玉瑶,乃是这山中修炼的狐仙。方才见公子被暴雨所困,心生不忍,特来相见。”她指了指墙角的挂画,“那幅画是我的本命之物,公子方才凝视画作,与我产生了灵犀感应,我才得以现身。”

沈砚之虽心中惊骇,但见女子并无恶意,渐渐放下了戒备。他想起自己一路的艰辛,忍不住叹了口气:“我乃赴京赶考的书生沈砚之,只因盘缠微薄,才借宿于此,没想到竟遇上这般大雨。”

胡玉瑶眼中闪过一丝怜悯:“公子寒窗苦读,实属不易。我虽为狐仙,却也敬佩读书之人。今夜我便在此为公子守夜,明日雨停后,我还能为公子指引一条捷径,助你早日抵达京城。”

沈砚之心中大喜,连忙拱手道谢:“多谢胡姑娘相助!若我此次能金榜题名,定当报答姑娘大恩!”

胡玉瑶微微一笑,并未多言,只是坐在一旁的石凳上,静静地看着沈砚之读书。这一夜,沈砚之睡得格外安稳,没有再听到诡异的风声,梦中还梦见自己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二、狐仙赠仙丹,书生陷迷局

次日清晨,雨果然停了。胡玉瑶为沈砚之指引了一条山间小径,说道:“此路虽偏僻,却比官道近了大半,只是途中有一处黑风岭,常有猛兽出没。我这里有三粒仙丹,公子随身携带,遇猛兽时服下一粒,便可保平安。”她递过来一个小巧的玉瓶,里面装着三粒晶莹剔透的红色仙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沈砚之接过玉瓶,感激涕零:“胡姑娘大恩,沈某没齿难忘!”他小心翼翼地将玉瓶藏在怀中,朝着胡玉瑶深深鞠了一躬,便踏上了小径。

正如胡玉瑶所说,这条小径果然偏僻却平坦,走起来十分顺畅。沈砚之心中暗喜,只觉得自己遇上了贵人。行了约莫半日,前方果然出现了一片阴森的黑风岭,树林茂密,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气,让人不寒而栗。

沈砚之想起胡玉瑶的叮嘱,连忙从怀中掏出玉瓶,倒出一粒仙丹服下。仙丹入口即化,一股暖流瞬间传遍全身,他顿时觉得勇气倍增,原本的恐惧也消散了不少。他握紧手中的折扇,壮着胆子走进了黑风岭。

果然,刚走进树林不久,一只吊睛白额虎便从树后窜了出来,张着血盆大口,朝着沈砚之扑来。沈砚之吓得魂飞魄散,却惊奇地发现,老虎在靠近他三尺远的地方,竟像是遇到了无形的屏障,怎么也无法靠近。老虎怒吼几声,只好不甘心地转身离去。

“好神奇的仙丹!”沈砚之心中惊叹,对胡玉瑶更是感激不已。他顺利穿过黑风岭,一路畅通无阻,傍晚时分,竟提前抵达了下一座县城。

县城里的客栈人满为患,沈砚之找了许久,才在城郊找到一家偏僻的小客栈。夜里,他躺在床上,想起胡玉瑶的相助,心中渐渐生出一丝异样的情愫。他觉得胡玉瑶不仅美丽善良,还神通广大,若能与她结为伴侣,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可就在这时,他突然觉得头痛欲裂,眼前阵阵发黑,耳边还响起了奇怪的低语声,像是有无数人在他耳边念叨:“杀了他……取他的魂魄……”他用力摇了摇头,想要驱散这诡异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身体竟不受控制,双手慢慢掐向了自己的脖颈!

“不好!”沈砚之心中大惊,凭借着最后一丝清明,他猛地咬了咬舌头,剧痛让他瞬间清醒过来。他大口喘着粗气,冷汗浸湿了衣衫,心中满是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突然变成这样?”

他想起那三粒仙丹,连忙掏出玉瓶,倒出一粒仔细端详。仙丹依旧晶莹剔透,散发着香气,可他却隐隐觉得,那香气中似乎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腥气。他又想起胡玉瑶身后的狐尾,以及那幅诡异的《月下狐仙图》,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胡玉瑶并非善类?”

三、画中藏凶煞,道士点破真相

沈砚之不敢再服用仙丹,将玉瓶重新藏好,一夜无眠。次日一早,他便匆匆离开了客栈,继续赶路。可接下来的几日,他时常会出现幻觉,耳边总能听到诡异的低语声,眼前还会浮现出胡玉瑶的身影,劝他服用仙丹,说只有服完三粒仙丹,才能彻底消除灾祸。

沈砚之心中越发不安,他知道自己定是中了邪,可又不知道该如何破解。这天,他途经一座道观,观名“清风观”,香火十分旺盛。沈砚之心中一动,决定进道观请道士帮忙看看。

道观里的老道士鹤发童颜,眼神锐利,看到沈砚之的瞬间,脸色便沉了下来:“公子,你印堂发黑,魂魄不稳,身上还缠着一股浓郁的妖气,近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妖邪之物?”

沈砚之连忙将遇到胡玉瑶、得到仙丹、出现幻觉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道士。

老道士听完,眉头紧锁,让沈砚之拿出仙丹。他接过仙丹,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银针扎了一下,银针瞬间变黑。老道士脸色凝重地说道:“公子,你上当了!这哪里是什么仙丹,分明是用生人魂魄炼制的‘摄魂丹’!服用一粒,便会被妖邪缠上,魂魄被渐渐吸食,服完三粒,魂魄就会被彻底吞噬,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沈砚之吓得浑身发抖:“道长,那胡玉瑶说她是狐仙,还救了我一命,她为何要害我?”

老道士叹了口气:“她根本不是什么狐仙,而是一只修炼了五百年的画魂!你见到的《月下狐仙图》,其实是她的本体,她靠吸食生人的魂魄来增强修为。那幅画中的女子越是传神,说明她吸食的魂魄越多!”

老道士顿了顿,又说道:“她故意在暴雨中将你困在悬空寺,让你与画作产生灵犀感应,再以狐仙的身份现身,对你施以小恩小惠,让你对她产生信任,然后用摄魂丹慢慢吸食你的魂魄。你遇到的老虎,也是她故意引来的,目的就是让你相信摄魂丹的神奇,心甘情愿地服用。”

沈砚之听得心惊肉跳,回想起与胡玉瑶相遇的种种细节,果然处处透着诡异:悬空寺的荒凉、画作的传神、狐尾的若隐若现、仙丹的腥气……所有的一切都印证了老道士的话。

“道长,我该怎么办?我已经服用了一粒摄魂丹,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沈砚之焦急地问道。

老道士说道:“公子莫慌,你服用的时间不长,魂魄还未被大量吸食,尚有补救之机。这画魂虽修炼了五百年,但她的本体《月下狐仙图》是她的软肋,只要找到画作,用狗血淋在画上,再用桃木剑刺穿画中女子的心脏,便能将她彻底消灭。”

老道士从袖中掏出一瓶狗血、一把桃木剑和一张黄色符纸,递给沈砚之:“这狗血是黑狗血,能破妖邪;这桃木剑是千年桃木所制,专克阴灵;这符纸是驱邪符,你随身携带,可暂时抵挡画魂的侵扰。你现在必须立刻返回悬空寺,找到画作,否则等她察觉到你起了疑心,定会亲自前来取你的性命!”

沈砚之接过东西,感激地说道:“多谢道长救命之恩!沈某定当不负所托,除掉这画魂,为民除害!”

四、古寺生死对决,画魂现真身

沈砚之不敢耽搁,当即掉头返回吕梁山脉的悬空寺。一路上,他小心翼翼地携带者狗血、桃木剑和符纸,耳边的低语声越来越频繁,眼前的幻觉也越来越清晰,胡玉瑶的身影时常出现,劝他放弃,说只要服完剩下的两粒仙丹,就能与她一起长生不老。

沈砚之心中虽有动摇,但一想到老道士的话,便坚定了信念。他知道,一旦妥协,自己就会变成没有魂魄的行尸走肉,永世不得超生。

历经两日的奔波,沈砚之终于再次抵达悬空寺。此时已是深夜,月光皎洁,照亮了整个古寺,却让古寺显得更加阴森。他悄悄走进殿内,只见墙角的《月下狐仙图》依旧挂在那里,画中的女子似乎比之前更加传神,眼神中透着一股诡异的红光。

沈砚之深吸一口气,握紧手中的桃木剑,将黑狗血瓶藏在身后,慢慢朝着画作走去。就在他离画作还有几步远时,画中女子突然动了!她缓缓从画中走了出来,白衣胜雪,狐尾蓬松,只是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眼神中充满了怨毒。

“沈砚之,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背叛我!”胡玉瑶的声音不再温柔,而是变得尖锐刺耳,“我对你百般相助,你却听信道士的谗言,想要害我性命!”

沈砚之强装镇定地说道:“胡玉瑶,你根本不是什么狐仙,而是吸食生人魂魄的画魂!你用摄魂丹欺骗我,想要吞噬我的魂魄,我今日定要为民除害,除掉你这个妖邪!”

“为民除害?”胡玉瑶冷笑一声,周身突然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黑气,黑气中夹杂着无数冤魂的哀嚎声,“世人皆贪生怕死,贪图富贵,他们的魂魄本就该属于我!我修炼五百年,吸食了无数魂魄,才拥有今日的修为,你一个小小的书生,也想除掉我?简直是痴心妄想!”

话音刚落,胡玉瑶的身影突然变得虚幻,化作无数黑色的雾气,朝着沈砚之扑来。雾气中,无数张扭曲的人脸显现出来,都是被她吸食魂魄的冤魂,他们伸出干枯的手,想要将沈砚之拖入无尽的黑暗。

沈砚之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掏出驱邪符,扔向黑雾:“妖邪休走!”

驱邪符在空中炸开,发出一道耀眼的金光,黑雾瞬间被打散了不少。胡玉瑶发出一声惨叫,身影重新凝聚,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你竟敢用驱邪符伤我!我要让你不得好死!”

她再次化作黑雾,朝着沈砚之扑来。沈砚之知道,不能再拖延下去,他趁着黑雾被打散的间隙,猛地冲到画作前,拧开黑狗血瓶,将狗血狠狠泼在画上!

“啊——!”

画作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画中的女子瞬间变得扭曲变形,白色的狐尾化为黑色,美丽的面容变得青面獠牙,周身的红光也变成了黑色的煞气。胡玉瑶的身影从黑雾中冲出,想要夺回画作,却被狗血的气息逼退,无法靠近。

“沈砚之,我要杀了你!”胡玉瑶怒吼着,伸出锋利的爪子,朝着沈砚之抓来。

沈砚之毫不畏惧,握紧桃木剑,朝着画中女子的心脏位置狠狠刺去!

“噗嗤!”

桃木剑刺穿画作的瞬间,胡玉瑶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叫,身影在金光中渐渐消散,化作一缕缕黑烟,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而那幅《月下狐仙图》,也在瞬间化为灰烬,飘散在空气中。

随着画魂的消失,耳边的低语声和眼前的幻觉也消失了,沈砚之只觉得浑身轻松,头痛的症状也彻底缓解了。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冷汗浸湿了衣衫,却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

五、善恶终有报,书生得善果

沈砚之在悬空寺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再次踏上了赴京赶考的路途。经历了这场生死劫难,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也深刻明白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他不再轻视妖邪之说,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性命和前程。

抵达京城后,沈砚之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他日夜苦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考试时沉着冷静,文思泉涌,挥笔而就,写下了一篇见解独到、文采斐然的文章。

放榜那天,沈砚之怀着忐忑的心情去看榜,只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二甲第一名的位置,考上了进士!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

后来,沈砚之被朝廷任命为汾州府推官,负责审理案件。他为官清廉,公正不阿,断案如神,尤其擅长审理涉及妖邪作祟的案件。他常常将自己遇到画魂的经历讲给百姓听,警醒世人不要贪图小利,要明辨善恶,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他还在悬空寺的旧址上修建了一座“驱邪祠”,供奉着老道士赠予的桃木剑和驱邪符,每年都会亲自去祭拜,感谢老道士的救命之恩。而悬空寺的故事,也在汾州府一带流传了下来,成为了一段警示世人的民间传说。

多年后,沈砚之因政绩卓著,被晋升为汾州府知府。他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惩治恶霸,安抚百姓,深受百姓们的爱戴,被称为“沈青天”。他还娶了一位温柔贤淑的女子为妻,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育有一子一女,子女长大后也都考取了功名,成为了有用之人。

沈砚之常常对子女说:“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诱惑和险境,但只要心存善念,明辨是非,坚守本心,就一定能化险为夷,得到好的结果。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不管一时多么猖狂,最终也难逃天道的制裁。”

这个发生在吕梁山脉悬空寺的聊斋式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提醒着每一个听故事的人: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也不要贪图一时的小利,否则终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那些坚守正义、心存善念的人,终将得到上天的眷顾,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