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放生老龟,金榜题名时老龟托梦:明日太师府赴宴,有人要害你

发布时间:2025-05-27 11:10  浏览量:21

话说大宋仁宗年间,浙江湖州府长兴县城里住着一位书生,名叫杨成浩。这杨成浩生得眉清目秀,天庭饱满,自幼聪慧过人,五岁能诵《千字文》,七岁通晓《论语》,十二岁便中了秀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杨家家境虽不富裕,但杨父杨母省吃俭用,一心供儿子读书。杨成浩也不负众望,日夜苦读,立志要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这一年正值大比之年,杨成浩收拾行囊,辞别父母,踏上了赴京赶考的路途。临行前,杨母含泪为他缝制了一件新衣,杨父则从箱底取出积攒多年的三十两银子,塞到儿子手中。

"儿啊,路上小心,这些银两你带着,到了京城也好打点。"杨父语重心长地说。

杨成浩跪地叩首:"父母大人在上,儿子此去定当全力以赴,不负二老期望。"

杨成浩一路北上,风餐露宿。这日行至江苏地界,天色已晚,便在一处名为清水渡的渡口歇脚。渡口边有个小客栈,他要了一间最便宜的房间住下。

第二天一大早,杨成浩早早起床,准备渡河赶路。刚走到渡口,就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他好奇地凑上前去,只见一个满脸横肉的渔夫正拎着一只硕大的老龟叫卖。

"各位看官,这可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神龟啊!你们看,龟壳上还有天然形成的八卦图案,买回去炖汤,保准延年益寿!"渔夫高声吆喝着。

那老龟足有脸盆大小,龟壳呈深褐色,确实隐约可见八卦纹路。最令人惊奇的是,老龟的眼里竟然噙满了泪水,望向围观的人群时,流露出无限的哀求和绝望。

见此情景,杨成浩心中咯噔一下,随即挤到前面问道:"这位大哥,这龟要卖多少钱?"

渔夫上下打量了杨成浩一番,见他衣着朴素,便不屑地说:"二两银子,少一个子儿都不卖!"

周围人听了都咋舌:"太贵了!一只乌龟哪值这么多钱?"

杨成浩摸了摸怀中的银两,那是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盘缠。他犹豫片刻,又看了看那老龟。说来也怪,那老龟竟似通人性,直勾勾地盯着杨成浩,像是在乞求他救命。

"罢了罢了!"杨成浩一咬牙,掏出二两银子递给渔夫,"这龟我买了!"

渔夫喜出望外,接过银子,把老龟往杨成浩怀里一塞:"小书生,算你有眼光!"

杨成浩抱着老龟走了很远,来到一处偏僻的河边,轻轻将它放入水中:"去吧,回到你该去的地方,以后小心别再被人捉住了。"

那老龟入水后并不急着游走,反而在水中转了个圈,朝杨成浩点了三下头,这才缓缓潜入深水处。杨成浩看罢,欣慰的笑了,都说老龟通灵性,看来此言不虚啊。

杨成浩虽然花去了二两银子,但心中却无比畅快。他渡河后继续赶路,奇怪的是,接下来的路途竟出奇顺利,每每遇到困难,总有人相助。一日傍晚,他错过了宿头,正发愁无处过夜,却遇到一位老丈主动邀请他到家中小住;又一日过山路时遇到大雨,恰有樵夫送他斗笠蓑衣。

转眼到了京城,杨成浩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住下,专心备考。说来也怪,自打放生那老龟后,他每晚读书都格外精神,往日那些晦涩难懂的经义,如今竟能融会贯通。

眨眼到了科考这天,杨成浩信心十足地走进考场。他有如神助一般,下笔如有神,一篇锦绣文章一气呵成,字字珠玑。

三场考试下来,杨成浩自觉发挥极佳。放榜那日,他早早来到贡院外等候。当报录人高喊"第一名,浙江杨成浩"时,他还以为听错了,一时愣在了原地。

"恭喜杨老爷高中状元!"报录人向他作揖道喜。

杨成浩如梦方醒,霎那间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掏出身上仅剩的散碎银子打赏。按照惯例,新科状元要入宫面圣,接受皇帝钦点。杨成浩换上崭新的官服,入宫觐见。

仁宗皇帝见杨成浩仪表堂堂,谈吐不凡,龙颜大悦,当场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一时间,杨成浩名动京城,各路官员纷纷前来道贺。

这一日,杨成浩正在翰林院当值,忽有仆役来报:"杨大人,韩太师府上来人,说太师请您明日过府一叙。"

杨成浩听罢,心中顿时一惊。这韩太师乃当朝重臣,权势熏天,据说今年他儿子韩威也参加了科考,本来有望夺魁,却被自己抢了状元的风头。如今太师相邀,真不知是福是祸。

"请回复太师,下官明日定当准时赴约。"杨成浩虽心有疑虑,却不敢推辞。

当晚回到寓所,杨成浩辗转难眠。三更时分,他迷迷糊糊进入梦乡,忽见一位白须白发、仙风道骨的老人飘然而至。

"恩公小心!明日赴宴有性命之忧!"老人神色凝重地说道。

杨成浩大惊:"老丈何人?为何说我有性命之忧?"

老人摇头道:"天机不可泄露。老朽特来报恩,望恩公务必谨记。"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乌黑发亮的苦胆,"明日赴宴前,将此物含在口中,可保性命无虞。"

杨成浩正要再问,忽然惊醒,发现天已微亮。更奇怪的是,枕边竟真有一个黑色苦胆,与梦中梦见的一模一样!

这位老翁究竟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帮我?杨成浩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心中既惊且疑。他小心地将苦胆用绢帕包好,放入袖中。

天光大亮,杨成浩穿戴一新来到了太师府。

韩府门前门庭若市,仆从如云。管家引他穿过重重院落,来到后花园一处精致的水榭。只见韩太师端坐主位,旁边站着一位面色阴鸷的年轻人,想必就是其子韩威了。

"下官杨成浩,拜见太师大人。"杨成浩赶紧恭敬行礼。

韩太师笑容可掬地扶起他:"杨状元不必多礼,老夫久闻状元才高八斗,今日特设薄宴,以表仰慕之情。"

承蒙太师垂爱。杨成浩跟随韩太师步入酒席,他趁人不备,悄悄将苦胆含入口中,顿时满嘴苦涩,但他强忍不适,神色如常。

宴席极为丰盛,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酒过三巡,韩太师忽然叹道:"杨状元可知,犬子韩威今年也参加了科考?"

杨成浩心头一紧:"下官略有耳闻。"

"说来惭愧,"韩太师故作遗憾状,"犬子文章和你不相上下,谁知最后关头..."话到此处,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杨成浩一眼,"不过今日得见杨状元风采,方知主考官慧眼识珠啊!来,老夫敬你一杯!"

杨成浩见韩太师亲自斟酒,顿时受宠若惊,但又不敢推辞,只得接过酒杯。就在他举杯欲饮时,口中苦胆突然化开,一股清凉之意流遍全身。他硬着头皮将酒一饮而尽,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扑通"一声栽倒在地。

"哈哈哈!"韩太师放声大笑,"什么状元之才,不过如此!这'断肠散'无色无味,任你神仙也难察觉!"

韩威在一旁阴笑道:"父亲高明!只要这小子死了,这下状元之位非我莫属了!"

父子二人命人将"昏迷"的杨成浩抬回寓所,对外宣称杨状元不胜酒力,醉倒宴席。

杨成浩被送回寓所后,其实神志清醒,只是浑身无力。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位白须老人忽然出现在眼前,给他服下了一粒药丸。

"恩公现在感觉如何?"老人关切地问。

杨成浩顿觉神清气爽,连忙起身拜谢:"多谢老丈救命之恩!那韩太师果然心怀不轨!"

老人扶起他:"恩公不必多礼。老朽正是你当日所救之龟,修行五百年,已得人形。那韩太师在酒中下毒,欲置你于死地,好让他儿子顶替状元之位。幸得苦胆解毒,否则大罗神仙也难救。"

听到这里,杨成浩方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您是神龟显灵!在下当日不过小小一个善举,怎敢当恩公之称?"

神龟笑道:"善有善报,此乃天理。恩公放心,那韩太师作恶多端,气数已尽。三日内必有报应。"

果然,第二日早朝的时候,监察御史突然上奏,弹劾韩太师勾结考官、结党营私、买卖官职等十大罪状。仁宗皇帝震怒,下令彻查。不出所料在韩府搜出与考官交往的密信及大量赃银,证据确凿。韩太师父子被革职查办,发配边疆。

而杨成浩因祸得福,皇帝怜其险些遭害,特擢升为翰林院侍读,不久又外放为知府。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爱戴。每到任一处,必先治理河患,据说是因为梦中常有神龟指点水利之法。

后来杨成浩官至巡抚,年过七旬才告老还乡。归乡那日,他特地到当年救龟的渡口祭拜。忽见河中浮起一只巨龟,朝他点头三下,旋即消失于碧波之中。

乡亲们见了,啧啧称奇,都说这是神龟前来送别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