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赵俊回忆宋时轮指挥梁山、上蔡、桃林岗阻击战
发布时间:2025-05-24 07:59 浏览量:1
顾全大局勇挑重担
赵俊
我和宋时轮同志相识,是在1947年春成立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的时候。当时,他任纵队司令员,我任纵队参谋长。我们在一起共事有整整1年半时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结束后,我调离第十纵队,才与他分开。在他领导下工作,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他那豪放坦荡、一心为公和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胸怀,决心果断、指挥灵活和严格治军、建设部队的卓越才能,对第十纵队的发展、壮大影响很大,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崇敬和爱戴。
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是由山东渤海军区新建的第七师和第十一师合编而成的。合编后,第七师改为第二十八师,第十一师改为第二十九师。当时,第十纵队在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上,都不如华东野战军其他主力纵队。但在宋司令员为首的纵队领导班子的带领和指挥下,很快成为一支能攻善守、尤其擅长于打阻击的英雄部队。
纵队成立后,只整训了半个月,就参加了泰蒙战役,首战泰安告捷。这一仗打得好,在兄弟部队协同下,攻克了泰安,消灭了守敌,同时也打开了全纵指战员的眼界,消除了一些同志怕打大仗、怕远离家乡、怕与国民党主力部队拼战的顾虑,加深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
战后,宋司令员及时提醒大家:仗是打好了,但这不只是我们一个纵队的功劳,不要忘记兄弟部队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他要求部队认真总结这次打胜仗的经验,同时查找还有什么问题和不足,检查进城后有无违犯政策、纪律的事。要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打了泰安之后,部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员也较前有了扩充,整个部队的思想境界和战术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第十纵队也在迅速成长壮大。
在解放战争中,第十纵队曾远离后方,开赴新区与敌军连续作战;也曾配合兄弟部队,破袭敌人的铁路运输线和攻打重要城镇。
在奉命转入外线作战的日日夜夜里,战斗一个接着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休整的时间。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纵队党委和宋司令员也从不放松部队的建设,总是一手抓作战,一手抓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纪律教育,特别是在几次较大的阻击战中,更是如此。
第十纵队的广大指战员,能够较好地领会上级的作战意图,有牢固的全局观念、顽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役战斗中杀出了威风,攻能攻得上,守能守得住;特别是在阻击战中,不管进攻之敌如何猖撅,战斗怎样残酷,始终都能守住阵地,从未有让敌人前进一步,就连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中的整编第五师和整编第十一师,在我们这支英雄部队面前也寸步难行,正是宋司令员和纵队其他首长狠抓部队建设和正确实施作战指挥的结果。
关于打阻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在第十纵队的一次营以上干部大会上着重谈到过。他说:“打阻击是个苦差事。消耗大,伤亡多,缴获少。但对全局来讲,能保证主攻部队大量歼敌,保证兄弟部队顺利完成其他任务,意义重大。”这既是对阻击战的特点和作用的精辟论述,也是对第十纵队善打阻击并颇有建树的充分肯定。
翻开第十纵队的战史,那一场场扣人心弦的阻击战,使我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硝烟弥漫的战场。件件往事,历历在目,特别是在梁山、上蔡、桃林岗这三次较大的阻击战中,更充分显示了宋司令员顾全大局的可贵精神和果断灵活的指挥艺术,显示了第十纵队部队勇挑重担和英勇顽强的优良作风。
1947年8月1日,我接到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参谋长的电话。他说:刘邓大军奉命南下,挺进大别山,这是我军实施战略进攻的部署,是毛主席的战略决策。你们第十纵队要把敌整编第五、第八十四师阻击在梁山地区。他语气十分坚决,并要我在作战地图上标明每天的抵抗线,绝不能让敌人越过这个抵抗线。最后,他还加了一句:你们“部队的屁股只能向北,不许向南”,意思还是要我们坚决把敌整编第五、第八十四师死死拖住。这是一场特殊的阻击战。当时,第十纵队的处境相当困难,因为在新区连续作战,远离后方,部队的人员伤亡和弹药消耗都未得到及时补充,加以时值雨季,指战员们十分疲劳。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阻击任务,拖住全部美械装备的敌整编第五师和装备优于我方的整编第八十四师确实很困难。但在接到命令后,宋司令员和纵队领导都毫无犹豫,一致表示,要服从全局需要,坚决完成任务。大家立即详细研究了敌我情况,制定了作战方案,布置机关抓紧时间,指导部队勘察地形,构筑防御工事。
为了能打好这场宽大正面的运动防御战,并使参战的一线部队有适当的休息时间,宋司令员改变了以往的部署和打法。他决定纵队成一个梯队的战斗队形,让两个师并肩作战,以纵队特务团为预备队。各师采用梯次的部署,当第一梯队在阻击敌人时,第二梯队要把二线防御阵地的工事构筑好,同时还要准备随时支援第一梯队作战。第一梯队阻击到一定程度时,可视情主动转移,由第二梯队凭借预先构筑好的工事,阻击、杀伤敌人,使敌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重大代价。
由于宋司令员的正确指挥,纵队两个师在宽大正面的阻击中,胜利地抗击了敌人陆、空部队的联合攻击。经过10多天激战,使敌整编第五师的5个营失去了战斗力,牢牢拖住了敌整编第五、第八十四师,有力地掩护了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
宛东战役结束后,1948年6月8日,部队奉命开赴叶县和舞阳地区休整。6月15日,接到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首长的电报,要第十纵队立即开赴上蔡地区,协同兄弟部队阻击敌胡琏兵团整编第十一师北援开封,保证我陈(士榘)唐(亮)兵团胜利攻取开封市。
受命后,纵队领导同志虽一度因为考虑到部队经过宛西、宛东战役极度疲劳,曾建议由兄弟部队担任此项任务。但在接到刘、邓、陈关于“任务不变”的复电后,便再没有提任何困难,立即命令部队出发,以强行军的速度,昼夜兼程向上蔡进发。宋司令员和纵队王作尧副参谋长随第二十九师行动。部队行至半夜,得悉胡琏兵团已占上蔡,兵团指挥部设在上蔡城里,其主力已过洪河,正向开封方向驰援。这时,我纵要北上追击敌人已来不及了。
在此情况下,宋司令员经过冷静分析,当机立断,命令第二十九师加快行军速度,直奔上蔡城,命令第二十八师紧紧跟上,做好攻打上蔡县城胡琏指挥部的准备。宋司令员这样做的目的,是以进攻上蔡城为手段,迫使胡琏把已过洪河的主力调回来。这是一着险棋。如果胡琏识破宋司令员的计谋,不听指挥,不仅第十纵队会腹背受敌,处境危险,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陈唐兵团攻取开封的胜利。这一点,宋司令员是完全清楚的。但他更了解胡琏这位黄埔军校老同学的为人,在关键时刻,胡琏绝不会因援助别人而不顾自己指挥部的安危。加之宋司令员已同胡琏在战场上较量过,也深知他的用兵之道。
当第二十九师部队以20小时连续行军180余华里,抵达上蔡县城郊区之后,宋司令员立即命令部队做好进攻上蔡城的准备。他对这个师的领导讲:对上蔡城只许佯攻,不准真攻,但又必须狠打,要使胡琏感到危在旦夕,其巢穴有被打掉的危险。只有打到这种程度,胡琏才会命令他北援的主力部队回师救援上蔡指挥部。同时,部队要占据有利地形,为打胡琏的主力部队做好准备。
果然不出宋司令员所料,经过第二十九师部队的猛攻,胡琏急令北援开封的主力回师上蔡。当其主力部队回来之后,胡琏自恃手中握有王牌,气势汹汹地想一口把第十纵队吃掉。敌人在完成兵力部署之后,竟不惜一切代价向我反扑。第二十九师第八十五团首当其冲,全体指战员毫不畏惧,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搏,打垮了敌人在炮火和坦克配合下的集团连续冲击。经过1天激战,敌军伤亡5000余人。直到此时,狂妄的胡琏才终于明白,他不是宋时轮的对手,不得不把部队南撤到汝南城一线。
6月22日,陈唐兵团胜利攻取了河南省会开封古城,歼敌3万余人。在战役过程中,蒋介石暴跳如雷,严令各路援军火速前进,但这个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虽有精良的武器装备,也只好眼看着开封落入我军手中,而无力再向北前进一步。
上蔡阻击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保障开封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但我们部队也打得很艰苦,付出了800余人伤亡的代价,不少同志长眠于中原大地。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垂史册,为广大人民所怀念和传颂。
开封战役之后,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又于6月27日发起睢杞战役。28日,第十纵队奉命北上杞县东南地区,会同第三、第八和两广纵队,扼守杞太(康)、杞睢(宁)两公路,阻敌邱清泉兵团东援。第十纵队阻击的对手又是邱清泉兵团主力的整编第五师。被围困的区寿年兵团与救援的邱清泉兵团相距只有20华里。
桃林岗是邱清泉兵团东援区寿年兵团的主要通路之一。宋司令员根据实地勘察和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师的实际情况,决定第二十八师担任桃林岗正面阵地的阻击任务,第二十九师在桃林岗东南野外构筑大量工事,组织交叉火力,加强侧翼反击,减轻桃林岗阵地的压力。为确保桃林岗阵地万无一失,宋司令员又与第二十八师师、团领导干部具体研究了防御作战的一系列问题,决定抗击正面不扩大,要顽强守住,阵地内反击要勇猛;工事构筑与兵力部署要形成纵深梯次,要有重点,师、团都要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临战中指战员要充分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以消灭敌人、保住阵地为宗旨。战前,他还到第一线部队,与广大指战员共同研究了如何打好这一仗,以保证睢杞战役的胜利。
坚守桃林岗阵地的是第二十八师第八十三团的第三营。宋司令员离开前,又亲自给他们讲话。他说:整编第五师是我们的老对手,同志们都了解他们的特点。但这次任务非同以往。邱、区两兵团相距这么近,我们稍有一点疏忽,就会影响到整个战役的胜利。
听了宋司令员的话,第八十三团毛会义团长立即表示:“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坚决完成这次艰巨光荣的任务!’’宋司令员听了十分高兴,紧紧握住这位老红军战士的手久久不放,以亲切和信任的口气说:“我们大家都等着你们的胜利消息!”以后,又再三嘱咐:千万不能大意,一定要顶住敌人的猛烈攻击,要准备打恶仗。
6月29,30日这两天,邱清泉兵团东援区寿年兵团的进攻受挫。蒋介石偕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乘飞机亲自到祀县上空督战。
在蒋介石的严令下,邱清泉倾全力东援,令整编第五师第二00旅争夺桃林岗。他下令:“进攻不成,按级斩首!”在这几天几夜里,战斗越打越激烈,宋司令员和我们大家的心都系在桃林岗阵地上。我们常去师、团指挥所了解情况,向部队通报第三、第八纵队等兄弟部队的阻击战况和突击集团围歼区寿年兵团的进展情况,以鼓舞部队坚守的信心。宋司令员去的次数最多。有时大家劝他不要去了,要他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他说:到前面去听听和看看,心里更踏实。一次,他问毛会义团长:桃林岗阵地上还有什么困难?毛团长讲:对付敌人的集团冲击,子弹和手榴弹再多一点就更好。宋司令员立即给纵队后勤部张兰厚副部长打电话,要他马上组织力量,把备用的弹药拿出一部分,送往桃林岗阵地。接着他又打电话给纵队特务团蔡振华团长,要他把特务团的子弹也抽出一部分来,准备支援坚守桃林岗的部队。
第八十三团第三营的指战员,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他们针对敌人的密集炮火、步炮坦配合、地空联合作战和进行集团冲锋的特点,采用阵地内反击和侧翼反击等一系列机动灵活的战术,多次打退了敌人的凶猛冲击,把大批敌人歼灭在阵地之前,始终坚守着桃林岗的主阵地,未让敌人前进一步。
与此同时,第二十九师在宋司令员的亲自指挥下,采取许多措施,对敌人的翼侧进行了有力地反击,也有效地策应了桃林岗阵地的坚守作战。
7月2日这一天,我华东野故军突击集团对区寿年兵团发起总攻。区寿年面临全兵团覆灭的命运,用报话机大喊:“请邱清泉火速救援!”邱清泉也发下誓言:“豁上二00旅,消灭八十三团!”敌第二00旅的旅长亲自督战,用数倍于我的兵力,在100余门火炮和多批次飞机的配合下,对我桃林岗阵地发起了疯狂地进攻。
在这关键时刻,宋司令员亲自给第八十三团团长毛会义、政委孙乐询打电话,给予亲切的关怀和慰问,并命令他们:“要坚决阻住敌人,绝不能后退半步!”
第三营的指战员不愧是英雄的战士。他们以气吞山河、视死如归的气概,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恶战,终于以顽强地拼杀,打退了敌人的反复冲击,并乘胜在阵地内进行短距离的反冲击,不仅大量杀伤了敌人,还生俘敌军380余人,缴枪100余枝,使阵地始终屹立未动。
在战役结束的前一天,纵队决定调整阻击部队,将第八十三团指战员从硝烟滚滚的桃林岗阵地上撤下来休息。当部队从桃林岗阵地上撤下来时,第一眼见到的是热烈欢迎他们胜利归来的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委和纵队其他领导同志。这些衣衫破碎、血染沙场的英雄们,在与宋司令员等领导同志紧紧握手时,疲惫的躯体顿时增添了巨大的力量,都纷纷表示,要随时准备再战,绝不让敌人前进半步。
睢杞战役还在进行。第八十二团的健儿们进驻桃林岗,接替第八十三团的阵地,继续坚持战斗。7月6日传来全歼区寿年兵团、活捉区寿年的捷报,桃林岗的阻击任务才胜利结束。
邱清泉原来以为,经他多批次飞机的狂轰滥炸,100余门火炮的猛烈轰击,又有坦克在前面开路,组织部队反复进行集团冲击,定能杀开一条血路,去援救区寿年,使其免遭被全歼的命运。岂知他的如意算盘未能拨准,在我英勇善战的指战员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战役开始时,他离区寿年20华里,战役结束时,他离区寿年还是20华里,没能前进一步。
桃林岗阻击战,打得狠,打得奇,是第十纵队战史上最激烈、最成功的阻击战例之一。在5天5夜的鹰战中,邱清泉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无法前进一步,眼睁睁看着区寿年兵团被我全歼。桃林岗阻击战的胜利,是指战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充分显示了宋司令员坚定灵活的指挥艺术。
我这里回忆的,仅是宋司令员指挥第十纵队参加的许多战役战斗中的几个阻击战片断。在我们一起共事的日子里,不论是什么战役战斗,也不论任务是多么艰巨,他从不畏难,总是信心十足,指挥部队英勇战斗,屡战屡胜,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他从不居功,从不骄傲。1962年11月,我在北京参加总参谋部召开的军事训练工作会议。在会议间隙,我和周世忠等同志去他家看望他,闲谈时,我对他说:“在解放战争中,你是第十纵队的司令员。第十纵队在你的指挥下出色地完成了许多战役和战斗任务,特别是梁山、上蔡、桃林岗、徐(州)东等多次阻击战,打得更好。你现在是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可以组织力量认真总结一下,把这些用鲜血换来的成功经验留给后人。”他听后说:“这些战役和战斗的功劳,不能记在我一个人身上。离开了纵队和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离开了上级的正确指挥,离开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指战员,我一个人再有天大的本事,也必然是一事无成的。”
- 上一篇:陇南:徽县稻坪古村的前世今生
- 下一篇:郭进拴|鲁慕迅城【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