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丨毛泽东拒修家乡房路的信(毛主席书信11)

发布时间:2025-06-04 06:00  浏览量:11

毛泽东给黄克诚、王首道的信

克诚、首道并告子恢同志:

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毛泽东

九月廿日

韶山冲的深秋还带着夏末的余温,一封从北京发出的书信悄然抵达湖南省委。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用遒劲的毛笔字在信笺上写下:“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字里行间透出的急迫,让时任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反复摩挲着信纸边缘,仿佛能触到共和国主席对故乡那份复杂而深沉的情愫。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经历开国大典的欢腾,百废待兴之际,地方干部们怀着朴素的热情,想要为领袖的家乡做些实事。湘潭县委计划修建的不仅是一条连接韶山冲与外界的公路,更在毛泽东故居旁规划了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在基层干部眼中,这是必要的建设,但在中南海领导人看来,却是危险信号。

这封不足百字的书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政治智慧。毛泽东曾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此时距离七届二中全会不过一年半光景。当韶山冲的乡亲们还沉浸在“出了个毛泽东”的喜悦中时,他们的子弟早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信中“引起不良影响”的警示,既是对官僚主义的预警,也是对党群关系的深刻洞察。在江西瑞金时期,他就因谢绝群众杀鸡款待而留下“自带干粮去办公”的佳话,此刻面对家乡的特殊待遇,自然更为警觉。

湖南省委收到信件后立即展开调查,发现工程虽在筹备阶段,但已开始平整土地。时任湘潭县建设科科长的王三明回忆,当他带着停工通知赶到工地时,几位老农正蹲在田埂上抽烟袋,听说要给毛主席修路盖房都抢着出工。“北京来的信?”当王科长展开盖着红戳的文件,人们面面相觑:“毛委员这是嫌弃我们韶山冲的土路咯?”直到干部们逐字解释“主席不让搞特殊”,乡亲们才恍然,人群中不知谁说了句:“润之先生还是当年那个石三伢子。”

这场风波在基层引起的震动,不亚于后来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长沙地委为此专门召开民主生活会,时任地委书记周礼在检讨中说:“我们总想着用物质形式表达对领袖的爱戴,却忘了共产党人最该坚守的本色。”这番自我批评被整理成文件层层上报,最终摆在了毛泽东的案头。据说主席看后批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又在末尾添了句:下不为例。

历史总是充满耐人寻味的回响。就在同一年,毛泽东堂弟毛泽连来京求医,主席自掏腰包支付医药费,却拒绝为其安排工作;表侄文运昌希望谋个“差事”,得到的回复是“不要有任何奢望”。这些细节与韶山冲的修路事件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新中国初建时期领导人的自律图谱。

那条最终未能建成的公路,如今已被四通八达的高速网络取代。但毛泽东信中的要求——“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却像一枚永不生锈的铆钉,牢牢固定着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六十年后,当反腐倡廉成为时代强音,回望这封泛黄的信件,依然能触摸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清醒与坚守。韶山冲的青山依旧,仿佛在诉说:真正的丰碑,从来不在砖瓦土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