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世界血统最尊贵的王子,曾在中国留学,后来被波尔布特杀害
发布时间:2025-06-27 07:10 浏览量:20
文:陈石头本头
自古以来,在权力争夺改朝换代之际,由于社会动荡和军事及政治手段都会导致生命大量的流逝。普通平民是如此,王孙贵族在这样的时局下也不能幸免于难,甚至往往会遭受更残忍的对待,直到死亡也不会消停。
身为柬埔寨最受爱戴的王子,最有希望成为柬埔寨新领导人的纳拉迪波也是这样一个例子。作为王子他年轻时便出国游历,付出心血想要在以后用在他国学到的东西建设自己的祖国。结果却因为武装政变而入狱并且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幼时丧母,年少离家学习的“王子”
纳拉迪波王子全名诺罗敦·纳拉迪波,是柬埔寨王诺罗敦·西哈努克的第三个儿子,为国王第三任妻子西索瓦·莫尼盖珊所生。他的母亲在生下纳拉迪波不久后就因为产后并发症去世了,纳拉迪波王子还未记事起就失去了他的亲生母亲。
由于失去亲母,纳拉迪波自幼就由他母亲同父异母的姐妹西索瓦·蓬珊莫尼抚养长大。记事后的纳拉迪波并没有因为从小就没有母亲而消沉。反而使他拥有了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该拥有的一些品质,他为人低调、做事沉稳。也因此早早就得到西哈努克的欣赏,得到了他的大力培养。
在起初,纳拉迪波王子仅仅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国立学校进行学习,在此期间他就展现了极其出众的语言天赋和学习能力。临近初中,纳拉迪波就像他的兄弟姐妹一样即将开始自己的外国求学交流。
纳拉迪波王子与其他两位王子最终被安排派往中国,往常一个国家只会有一名国王的子嗣被派去,然而这次却派去了三名王子。其原因是西哈努克亲王,这位亲王对中国文化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而且他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未来国王,来保持中国与柬埔寨两国的友好关系,正因如此他才派出了他最器重的纳拉迪波王子。
在此之前,西哈努克亲王就与周恩来总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于是,周总理及其夫人邓颖超便成为了这三个孩子在中国的监护人,并且承担他们在华学习期间的任何费用。在将孩子们托付给周总理时,西哈努克亲王说到:我恳切地要求你们,不要给予他们任何特殊的待遇。相反地,我认为有必要让他们体验一下,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普通生活。
西哈努克亲王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教育目标,在家风严谨的周总理家生活对这三位王子来讲是最适合不过的选择。周总理听后点了点头,他自然是明白这其中的深意的。这段在周总理身边生活、学习的宝贵经历,也为后来纳拉迪波回国后所作追求平等的改革奠定下了基础。
纳拉迪波与中国学生在一起
1960年初,按照预先的计划纳拉迪波与两位哥哥一同来到了中国学习。由于纳拉迪波等人此前只在国内学习了半年中文,中文水平并不理想。周恩来总理在第一时间就安排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做好王子们的语言教育工作,在此期间他们不但要学习中文,还要学习英文和俄文。
王子们初步的学习由周总理专门安排的教师到大使馆内进行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三位王子的中文水平也出现了一定差距,其中纳拉迪波学习中文的时间又最短,为了让他的中文水平更进一步,周总理将他单独安排到了北京的芳草地小学,在这里纳拉迪波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时期。
在纳拉迪波小学临近毕业时,周总理就开始物色王子的中学。教学质量要达到要求,要有一定的教育成果,学校还要有一些历史。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曾培育了多名外国政要之子的第二十五中学,周总理相信纳拉迪波一定能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教育。
1962年10月初,纳拉迪波与他的陪读班纳利德(一位柬埔寨大臣的儿子)入学了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据纳拉迪波同班同学会议,老师第一次将纳拉迪波带到大家面前时,纳拉迪波穿着普通,旁人看起来就和平常的中国学生一样。但是他的眼神却热切的看着班里的每一个人,显得十分热情。
自入学后,纳拉迪波所在的班级就被称为是“王子班”,学校对这个班级十分的上心,配备的老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深厚的主力和尖子。担任班主任的老师也都比较年轻,有活力也容易与同学们交流,甚至可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两位班主任也极其可靠,他们擅长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也能很好的组织班里的同学们,在学校活动中也能做到及时安排同学们各司其职。对纳拉迪波更是处处关照,任何时刻都在留意着纳拉迪波王子的安全问题。
除了教师方面,学校似乎对班级学生的构成也有考虑。“王子班”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班上的学生之前在小学大多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和中队长;二是有许多学生的父母都是党政机关的干部。这些学生自身优秀,也具备一定的家庭教养。可以见得学校想通过这种方式为纳拉迪波王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更好的保护王子的生命安全,周总理还为纳拉迪波安排了一名警卫“老宋”。这位警卫看起来普通,但也算是个有资历的能人。他曾参与了华清池行动,并保护过多位政治人物,正因如此周总理才能放心的把这个任务交付于他。
老宋除了有一身本事之外,头脑也是十分聪明,做事粗中有细。他明白在这方面仅靠他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足够的,此他经常通过与同学们交流,在教室旁听的方式拉近与同学们的关系,最后调动起同学们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积极性。
刚到中国的时候,负责教纳拉迪波中文的老师发现,纳拉迪波生活十分高雅,每次擦鼻涕都要用一条新的丝绸手绢,只用一次就把他丢进废纸篓。老师觉得此举不妥,就把手绢捡起来洗干净熨平,叠好后放桌上。
纳拉迪波看见自己尊敬的老师为他洗脏手帕,表现出十分的不解和疑惑。这时两位中文老师就为他耐心讲解他们的观点,纳拉迪波被老师的行为所打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欣然改掉了浪费这一习惯。
纳拉迪波在学习生活中从未让人感觉到特殊。作为周总理的客人,他经常跟随周总理出席一些外事活动宴会,但是他从未在班上其他同学的面前提起过这些事情,只是默默的坐在座位上做着自己的学业,这样的行为也使得班上的同学不禁对他产生一丝敬意。
在那些年,中学学生每年都要下乡劳动两次,“王子班”的同学也是如此。但是出于对王子安全的考虑,周总理指示学校没让他去。结果第二天纳拉迪波为了跟大家一起劳动,让人开车把他送到了农场,老师在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工作”后才成功把他权走。虽然他没有切实的进入田地,但是他那份心意大家已经收到了。
还未绽放的新星遗憾坠落
纳拉迪波从中学毕业后不久就被北京大学所录取,在这所传奇大学里继续着自己的学业。随后因国内的特殊原因,他被迫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开始担任柬埔寨人民社会同盟机关报《柬埔寨日报》中文版总编辑。他在中国所学到的共产思想,使他获得了“人民王子”的称号。
就在纳拉迪波离职后一步步走上权力舞台正中央时,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1970年3月柬埔寨首相朗诺趁西哈努克国王出访时,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政权。西哈努克无法回国只得前往北京,而作为“王储”的纳拉迪波被反动分子抓住并以叛国贼的借口,判处了五年的监禁。
1973年5月纳拉迪波获释逃出了监狱,并立即与其父亲一样飞往了他长大的地方—北京。在牢狱中的这几年可能是纳拉迪波最悲痛与无耐的时光,不知道他是否也体会到了在中国留学期间所学“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辛弃疾的感情。
可惜祸不单行,1975年底红色高棉革命成功后,纳拉迪波跟随父亲一起回到了柬埔寨。在归国后不久,西哈努克的包括纳拉迪波在内的五位子女就失踪了,西哈努克多次写信给红色高棉领导人波尔布特希望让他子女来会面,却从未接收到任何回复,五位西哈努克亲王的子嗣后来全被宣告死亡.。
柬埔寨人民心中永远的纳拉迪波“亲王”
纳拉迪波在1994年6月7日被柬埔寨政府追增赠“亲王”头衔,纳拉迪波短短的一生都在为了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更好而探索,或许在生命的尽头他也在幻想着人民在自己的带领下走向平等和富足。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就这样一位明日新星,却因为朝堂上的政治斗争而早早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一个国家倾心培养的人才就这样被埋没,这么一位优秀的王子,却得到一个如此悲惨的结局。
参考资料:
与诺罗敦·纳拉迪波王子的同窗时光 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