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军阀,出生地竟然是沧州!

发布时间:2025-08-04 23:05  浏览量:2

中华民国,那是一个军阀割据、风云激荡的动荡时代。然而,正如乱世出英雄所言,这一时期也孕育了无数璀璨星辰,他们不仅在文化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军事舞台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与胆识。

本文所要讲述的,正是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军著名军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冯玉祥将军的童年往事。

对于冯玉祥将军的评价,历史向来褒贬不一。有人赞誉他爱民如子,称其为“布衣将军”、“基督将军”或“平民将军”;然而,也有人因其多次倒戈而讽刺他为“倒戈将军”,甚至戏称他为“九姓家奴”,暗喻其军旅生涯中的多次变节。但无论如何,冯玉祥将军始终是一位深受士兵爱戴、心系百姓疾苦的将领。本文将带您走进冯玉祥将军那贫穷而坚韧的童年,探寻他如何从寒门子弟成长为一代名将的历程。

冯玉祥将军,字焕章,祖籍安徽巢县。他于1882年11月6日出生在河北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兴济镇北街,并在直隶保定(今河北保定)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他的最高职务是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将军出身于军人世家,其父及祖上均为军人。据家族族谱记载,冯玉祥的先祖冯如霖曾被封为振威将军,其夫人更荣获一品殊荣,家族中不乏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先辈,家境一度十分富裕。

然而,到了冯玉祥的父亲冯有茂这一代,家道逐渐中落,最终沦为最普通的穷苦百姓。为了谋生,冯有茂不得不前往张姓地主家做佣工。在地主家,他目睹了少爷们跟随武术教师舞刀弄棍的场景,心中也萌生了学武的念头。幸运的是,地主家的武术教师看中了冯有茂魁梧的身材和学武的天赋,倾心传授他武术技艺。冯有茂不负众望,很快便考上了武秀才,获得了参军的机会。他投身于李鸿章旗下刘铭传领导的铭军,担任后营右哨哨官,并随军迁至保定。

尽管冯有茂在军中担任下级军官,但军饷微薄,且他不善理财,经常铺张浪费,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加之冯有茂和妻子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家庭更是陷入了一贫如洗的境地。冯玉祥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出生,他排行第二,名基善。在晚清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冯有茂的收入微薄得可怜。每当家中缺钱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家中稍值钱的东西拿去当铺换钱,再用这些钱买玉米面、高粱面维持生计。

冯玉祥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穷与艰辛。一年四季,他只能吃素菜,肉食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他的穿着破破烂烂,尤其是鞋子,从未穿过新鞋,都是“二鞋”——在旧货摊上贱价买来的富家孩子穿过的旧鞋,经过鞋匠缝缝补补后继续穿。童年时的冯玉祥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顿白菜炖豆腐和玉米面饼子;如果能吃上地主家里的白面和肉,那更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正是这段贫穷悲惨的童年经历,让冯玉祥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冯玉祥的回忆录中,他回忆起自己七八岁时就与哥哥一起帮地主家干农活、卖柴,以此赚钱填补家用,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七八月的酷暑天气里,他顶着烈日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剥玉米粒喂地主家的牲畜。即使饿着肚子,幼小的冯玉祥也要咬紧牙关坚持干活,身上被玉米叶子划出道道伤口,再加上汗水的渗渍,全身上下都是刺痛难忍。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段贫穷又艰辛的童年生活经历,塑造了冯玉祥坚韧不拔的性格;同时,也让他过早地开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为他日后成为百姓疾苦的“布衣将军”奠定了基础。

冯玉祥将军并未因贫穷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深知,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执着和不屈的精神,促使他不断努力上进,最终成为叱咤民国风云的西北军阀。然而,冯玉祥的童年并非只有贫穷和艰辛。他还目睹了父母亲染上吸食鸦片的毒瘾。鸦片如同毒品一般,一旦沾染就难以戒除。

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冯玉祥的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因缺衣御寒和饿肚子而先后去世。尤其是冯玉祥的母亲,因吸鸦片重病缠身,家里又穷得没钱治病。最后,母亲只能让冯玉祥去土地庙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然而,尽管冯玉祥虔诚祈祷,母亲最终还是因重病去世了。

童年时父母吸鸦片导致家境贫寒以及母亲因鸦片重病去世的经历,让冯玉祥对鸦片深恶痛绝。因此,在他功成名就成为将领和西北军阀之后,他在军队中实施了严格的禁烟政策。这是他对童年痛苦家庭生活经验的深刻反思,也是他对士兵和百姓健康负责的表现。

家境贫寒的冯玉祥一辈子只上过一年三个月的私塾,这是他人生中唯一接受的一次正规学习。尽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冯玉祥在成人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读书,尤其是研读兵书和操典。丰富的知识底蕴自然促进了他成为叱咤民国风云的名将。

冯玉祥十四岁时迎来了转变命运的机会。当时,他父亲所在的军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父亲退伍时,空缺的名额可以由儿子补上,即子承父业。在晚清时期,入伍参军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因此,每当军队里有人退伍留下空缺名额时,其他人都会争着去补这个名额,甚至冒充退伍者的儿子以入伍。

在冯玉祥十一岁时,他父亲的好友苗开泰退伍留下了空缺名额。冯有茂与苗开泰关系非常好,他设法说服了好友为儿子冯玉祥填补这个名额。苗开泰也愿意帮忙,但在填写花名册时一时想不起冯基善这个名字。为了不耽搁时间,他大笔一挥在花名册上写下了三个字:冯玉祥!于是,冯玉祥这个名字由此而来,并成为他一生中留在历史上的大名。

十一岁的冯玉祥因此获得了入伍的机会,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捧上了国家的铁饭碗、领着固定薪水、成为了有编制的国家干部和军人。尽管冯玉祥在十一岁时就入了军籍,但因年龄太小并未立即接受正式训练。直到1896年他十四岁时才开始在部队接受正式训练,从此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

功成名就之后的冯玉祥享受着显赫的地位,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在治理西北时,他关注贫困百姓的生活状况,关心士兵的生活起居,并在军队中开展文化教育以提高士兵的素质。他努力为百姓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被人戏称为“布衣将军”。

童年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冯玉祥将军童年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和人生轨迹。

让我们铭记这位“布衣将军”的童年故事,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