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3岁聂荣臻预感要走了,挣扎着安排三件事,秘书听了落泪
发布时间:2025-07-08 02:36 浏览量:1
聂荣臻元帅于1992年去世,他去世时仙龄93岁,是十大元帅中享寿最高的。他一生心态良好,身体健康,生活很有质量。上世纪80年代,年登耄耋的聂帅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对家人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聂荣臻元帅虽享高寿,但若细究他的身体状况,便知这长寿背后,是无数岁月沧桑的积淀,他并非拥有金刚不坏之体。自上世纪30年代起,中国大地战火纷飞,聂荣臻元帅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历经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等无数战役。
长征途中,他率红1军团担任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的前卫任务,突破国民党重重封锁线,在湘江之滨与敌人展开生死拼杀,为中央纵队过江保驾护航,历经千难万险。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随后又在五台山区创建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他同样奔波于战场,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与残酷的战争环境,极大地透支了他的身体。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元帅肩负起诸多重要职责,一人兼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长、北京军管会主任等多个职位。
他日夜操劳,为国家的建设和稳定呕心沥血。1952年9月,他到京郊视察国防工程后,因过度劳累,刚回到办公室就突然摔倒在地,经检查是脑平衡神经失调、高血压、心脏病。这些疾病,便是他长期高强度工作留下的印记。
当然,聂荣臻元帅能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中肩负重任,离不开毛主席的充分信任。毛主席深知聂荣臻的军事才能与忠诚品格,将诸多重要任务交予他。
无论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聂荣臻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应向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发展的正确意见,还是后来在各个战役中的密切配合,都体现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与赏识。这种信任,让聂荣臻元帅深感责任重大,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全力以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拼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他身体的负担。
“如果不是跟着毛主席,我的一生会很平庸。”这是叶剑英元帅晚年的一句话,同样适用于聂荣臻元帅。
聂荣臻从苏联回国后,到黄埔军校任职,后在周恩来领导下为北伐作准备。然而,真正让他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施展,人生走向辉煌的,是他追随毛主席之后。
1931年,聂荣臻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1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在一系列战斗中,他深刻领略到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思想,深受启发。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聂荣臻与林彪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重兵的围追堵截,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
随后,他任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抢占安顺场,组织突击队强渡大渡河,又率部策应飞夺泸定桥战斗,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曾评价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称其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而这场战役正是聂荣臻与林彪率红1军团取得的。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与林彪共同指挥所部进行平型关战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他受八路军总部之命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他充分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将晋察冀根据地发展成为拥有七十二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近10万人的模范根据地,毛泽东赞誉他是“新的鲁智深”,并号召八路军向晋察冀根据地学习
在解放战争中,聂荣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不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等事业贡献力量,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等职。
可以说,正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聂荣臻元帅得以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施展才华,成就了伟大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80岁以后,聂荣臻元帅的各种疾病发作得越来越频繁。或许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他在病榻上对家人交代了三件事,每一件都令人泪目。
第一件事,是在房间里挂一张毛主席像。
当时,工作人员将两张彩照放在他面前,一张是毛泽东的办公照,另一张是他本人陪毛泽东等人看飞行表演的照片。聂荣臻元帅仔细看了看,果断地说:“就要这一张。”他指的是毛泽东办公的那一张。他还说道,自己的形象不能比毛主席大,毛主席是中心。
沉思片刻后,他再次强调:“还是挂主席单独办公的那张好。”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饱含着他对毛主席深深的崇敬与爱戴之情。在聂荣臻元帅心中,毛主席是中国革命的核心,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伟大领袖,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铭记着这份敬意,希望毛主席的形象能一直陪伴着他,也彰显出他对毛主席领导地位的坚定认可。
第二件事,是特意关照彭真的病情。彭真生于1902年,比聂荣臻元帅小三岁,也是大革命时期就参加革命的党的高级领导人之一。抗战时期,彭真曾在晋察冀分局当书记,与聂荣臻是搭档,两人在工作中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新中国成立之初,彭真任北京市委书记,又与聂荣臻元帅搭档,共同为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努力。他们无论公谊还是私交都非常好。在自己身体病重之际,聂荣臻元帅依然心系老友的病情,这份真挚的情谊,令人感动不已。这体现了他对战友的关怀,也反映出老一辈革命家之间那种纯粹而深厚的情感,在风雨同舟的革命岁月中,他们结下的情谊历经时间的考验,愈发珍贵。
第三件事,聂荣臻元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殷切期望。
他说:“我衷心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短短几句话,展现出他作为一位老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深远目光。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依然心系国家的国防安全和统一大业,对军队寄予厚望,希望全军将士能守护好国家,为人民创造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他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期盼,也代表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体现了他对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
1992年5月14日,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这一天,聂荣臻元帅心脏停止跳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脸上没有一点痛苦的表情,仿佛只是安详地睡去。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的伟大元帅,走完了他辉煌的人生旅程。
如今,岁月虽已流逝,但聂荣臻元帅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他的事迹将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尤其是临终前,聂帅依然对国防和两岸统一表示期望,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是他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