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不能随便选了,这4类人直接取消资格

发布时间:2025-07-08 14:16  浏览量:1

过去农村选的村支书,良莠不齐,有的确实有一心为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受到百姓爱戴拥护。

但同时,也有少数的借助手里的权力,牟取私利,严重的甚至独霸一方,横行乡里。

别看村支书不算什么“官”,但这个位置太重要了,管着村里的钱袋子、地皮,事关三农大局。要是选错了人,全村都跟着遭殃。

现在好了,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村书记的选拔做了专门规定。

其中明确,提高素质门槛,设置负面清单,不能谁想当就能当,尤其是以下这4类人

1、有案底、有处理记录、有举报争议尚未查清的

这条最硬气!想当村书记,就要历史清白,要是你以前犯过事,有案底(就是被法院判过刑),或者因为犯错被党纪、政务处分过,还在影响期内的,那肯定不行!还有那种被人举报了,问题还没查清楚的也不行!

道理很简单!村书记得是大家信得过的人,自己都“带病”,咋能指望他公正办事?让他管村里的钱、管大家的地,你能放心?这条规矩,就是把那些靠不住的人,直接挡在门外,给咱村选个清清白白的当家人。

2、近亲属在村里担任干部,或者有密切经济关系的

这条专治“家天下”!要是你想当村书记,可你父母孩子、兄弟姐妹或者其他亲戚,已经在村里当干部了(比如村主任、会计、委员什么的),那你就别想了。或者,虽然你家亲戚没当干部,但跟你或者你家开的公司、做的生意,跟村里有特别密切的经济来往(比如承包着村里的大工程、用着村里的地办厂子),那也不行!

为什么不允许呢?就怕搞成“一言堂”,好事都让自家人占了!开会讨论,都是自家人,那还讨论个啥?分钱分地分项目,还能公平吗?这条规矩,就是要砍断这些“裙带关系”,让村里的权力真正为全村人服务,不是为哪一家子服务。

3、退休干部“挂职”不干实事的

有些地方,喜欢请上面退下来的老干部到村里“挂职”当书记,想着借点光。

想法是好的,但有些人来了,就是摆个样子、混个资历,根本不干实事。他们可能觉得村里事小,不值得费心;或者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又或者就是来“养老”的,啥事不管。

这种“占着位置不干活”的,最耽误事!乡村振兴正是要使劲干的时候,需要的是实打实扑下身子的人。新规定说了,对这种“挂职”不干实事的退休干部,直接取消资格!这就叫“能者上,庸者下”,位置要留给真心给村里办事的人。

4、不思进取,能力不足的

最后这一类,说的是那些能力跟不上,或者压根儿就不想使劲干的人。村书记不是那么好当的!现在村里要发展,要搞产业、要懂政策、要会协调矛盾、要会用新东西(像电商卖货啥的)。

你要是什么都不懂,也不愿意学,遇到矛盾只会瞎决策,带着大家固守老底,那村子能发展起来吗?肯定落后!新规定明确,这种不思进取、能力不足的“躺平”干部,也不能再当村书记了。这等于给咱村的发展装了个“筛选器”,必须选出那些有想法、有干劲、真能带着大伙儿往前奔的“领头雁”!

结语

文件精神已经有了,关键是落实!希望各个农村真能严格按这四条来选人,让每一张选票都真正选出大家信赖的带头人。

只有这样,咱们的村子才有奔头,乡村振兴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咱老百姓的好日子,才真的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