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寻脉 医火传薪|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2025年“重走白求恩路”社会实践日志(一)

发布时间:2025-07-11 04:40  浏览量:1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就在昨天上午,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实践团队——这个温馨的大家庭终于在亚泰院区七号楼完成了集结。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激动,这是一场期盼已久的旅程。经过大巴车与飞机的转运,我们落地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透过车窗,美丽河北的连绵群山在我眼前流动。吃过晚饭,我们准备休息。闭上眼睛,我满心期待地想象第二天祭扫的行程。

第二天,阴天的清风带来太行山的凉意,大巴车刚停在晋察冀烈士陵园门口,就看见苍松翠柏间雪白的纪念碑直插云霄。在浓绿与蝉声中,我们一行人静默地向陵园深处走去。9点整,祭扫仪式开始时,云中恰好漏下一丝阳光,把墓园两侧的挽联大字照得发亮。

祭扫仪式在白求恩墓前举行。我们列队站在白求恩墓前,碑座上的浮雕定格着他身着八路军服的英姿。于奥博老师手捧花篮走上前,缎带在风里轻轻颤动。带队的景老师向我们沉肃地讲述:白求恩逝世时清瘦无比,以至于一位只见过他遗照的工匠将他雕成了一个瘦削的绅士;为了防止日军发现,一副担架,一铺草席,我军将他的遗体伪装成重伤员,连夜秘密转移。闻及白求恩遗容在此,当地百姓悲痛不已,自发用斗米升油换一块石,就这样一块块垒起英雄的坟墓。手握鲜花,低头默哀的三分钟里,远处偶尔传来飞机起飞的破空声。几十年前,敌人的飞机也曾盘桓在这上空,却从未发现这里。是密叠的松柏,是层堆的巨石——是军民的爱戴保护着这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者,让他流芳百世,让他永垂不朽。

接着,我们逐一向前献上鲜花。和平的蓝漆装点着小径两侧,白求恩的雕像用莹白的大理石制成。默念先生千古放下花朵,抬头恰与雕像那双镜框后坚定的眼睛对上。白求恩绑有裹腿的一双脚有力地站着,仿佛死亡也不能够击溃他救死扶伤的决心。白求恩——他的名字早成了这片土地的年轮,他的精神早化作了我们前行的路标。上车前,我再次回望那座安宁的陵墓,内心已然深深地意识到:作为白求恩的接班人,作为白医学子,我们不仅要有青春的热血,更要有与白求恩一脉相承的医者初心。

很快,我们前往并到达了晋察冀卫生学校旧址。从窄小的土门槛迈进,昏暗中我看见砖墙缝隙里还嵌着黄土。这里最大化地保留了当年的模样——一砖一石,一房一室,都代表岁月见证了几十年的医者仁心。晋察冀卫生学校实行“边学习,边救治”的策略,救亡室旁边就是教室和解剖室。我不禁想,如果能在这里工作并学习,那该是多么紧张而有意义的生活!几枚复刻的手术器械模型整切地摆在临时当作解剖台的土炕上,上面蔓延着岁月的锈色。教室里陈列着几十年前白求恩主持编写的一本本教材,墨痕褪色,书页泛黄,让我无比想拿起来看一看,想用白医学者代代传承给我的知识来验证这几十年来医学的飞速进步。

吃过午饭,下午两点我们走进了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伴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一生在我们眼前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他出生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小康家庭,却选择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不辞万里来到战火连天的中国。他一来到晋察冀革命区,就不分昼夜地为伤员救治,指挥安排药品的输送。毛主席指示,如此重要的人才,“对其意见能力完全信任”,并每月补贴他一百元。可白求恩却说,如果我想要钱,我就留在加拿大,不来中国了!纪念馆重现他起居的小屋,昏暗的四壁土墙内,唯一炕一椅一桌而已。可是,哪怕在如此环境下,裸着瘦弱的上身在木椅上写信的白求恩,仍然精神矍铄地微笑着。他的遗书这样写:“……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遗书的绝大篇幅都是将自己的遗物安排给有需要的同志……他用笔传达着救亡的决心,直到最后一个字,最后一口气。

离开纪念馆时,"友谊桥"旁的杨柳浸在温暖的暮色中,依依摆动。我们离开了唐县,坐车前往涞源县。山路蜿蜒,远山雾色成片,夜幕逐渐降临。白求恩、柯棣华放弃了个人的饱暖富贵,而选择扎根在迫切需要他们的地方。我想,也许他们当年心中满怀军民安危,就是这样看着日升月落,准备明天的工作。我拿出今天购买的明信片,上面的印章还带着油墨香。看着印章上的头像,我想,白求恩和柯棣华从未离开,他们一直都在。他们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牺牲,一直守望在这片他们深爱过的土地上。而作为新时代白医学子的我们,则要继承他们的责任,弘扬他们的精神,把这条“白求恩路”走得更远、更宽。

吃过晚饭,我们本科生实践团队前往王安镇中心小学,为明天精彩的支教课堂做准备。来到阔别已久的小学教室,同学们都感到一种温馨的熟悉感。很快,大家撂下一个个箱子,紧锣密鼓地分配好了任务。我和几个女生负责前后黑板报的设计,负责明天讲课的男生再一次点开了精美的PPT,而剩下的男生拎着胶带来到外走廊开始悬挂横幅。我们在小初高的课堂也都曾担当过值日生,但没有一次像准备这场课堂一样紧张而兴奋。是的,这次支教的意义非同寻常,当我在黑板上满意地用艺术字体书写下“重走白求恩路”时,内心的自豪油然而生。经过一个小时的布置,教室看起来像即将迎来节庆日。我们相视一笑,收拾好卫生,轻轻地带上教室的门。明天将会是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在回住处的路上,我们已经开始期盼见到孩子们那可爱的笑脸。

消息来源丨学生工作办公室

文字丨2022级本科生 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