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周洪兵:用实干与智慧绘就周家村振兴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15 16:16 浏览量:1
图文:包丽芬
盛夏的茶园一片金黄,水泥路四通八达,洁净的洗衣池、崭新的路灯,属于周家村发展的山村精美画卷正徐徐舒展。
如今的周家村村貌焕颜、民心凝聚。许多人不知道的是,12年前的周家村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这个出了名的脏乱村庄,从人心涣散到凝聚人心,从泥泞空房到洁净热闹,离不开党支部书记周洪兵的忠诚践诺和实干担当。
周洪兵,58岁,2012年担任村里的民兵连长,2018年,毅然扛起了周家村支部书记主任的重担。自此,周家村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周家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确实很大,村组通了水泥沥青路,路通了,民心顺了。”“村组通了太阳能路灯,户户用上了水冲厕所,村内更干净整洁了。”“这个村党支部书记,我们选对了!”——这是村里群众干部津津乐道的话,竖起大拇指夸赞村党支部书记周洪兵。周洪兵不仅获得群众的点赞,也获得组织的认可,近几年,综合工作位列全乡前列。
周洪兵以实干为笔、智慧为墨,在周家村的振兴蓝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党建引领,夯实振兴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周洪兵深知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乡村振兴的“定海神针”。上任伊始,他便迅速行动起来,从抓班子建设、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等方面精准发力,筑牢坚实的战斗堡垒。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搭建“周家村党员工作群”,推动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双融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0余场,带头讲党课8次,党组织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培养了五名党员,为村党组织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年均走访群众500余人次,对群众情况了如指掌,党群关系日益紧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了良好氛围,多年来“零信访、零命案、零事故”。
【民生为本,织密保障网络】
在游城的山区里,周家村的洗衣池成了最热闹的"民生会客厅"。每天清晨,妇女们围着贴有搓衣板的水泥池浣洗衣物,溅起的水花映照着张张笑脸。这个花费不到万元的暖心设计,源自周洪兵笔记本里记录的87条村民心声。58岁的村支书有个特别的本事——能把帮扶单位县科协、县妇联的每一分钱都"攒"成改变村庄的实绩。他珍惜每一笔款项,2024年村委会账上结余28.6万元。
夜幕下的周家村,313盏太阳能路灯组成璀璨星河。这些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安装位置的"民心灯",每盏都标注着认领家庭。周洪兵创造的"1+N"维护模式(村委出基础电费+村民自愿管护),让路灯完好率保持100%。在孝老食堂,他推行"时间银行"制度,年轻人志愿服务可兑换父母餐券,这种充满温情的治理智慧,让村庄在基础设施提升后更显精神焕发。
【路通心安,坚持为民发声】
周家村文家组老百姓渴望新修一条路以连通“金丘时光产业带”的产业路,成了周洪兵心里的一块“硬疙瘩”。村民盼望着油茶、黄金叶能够快速地运输出去,积极性非常地高,自筹资金把路基修好。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常常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闭眼,就是村民为了发展产业出工出力的模样;一琢磨,就是怎么才能把路修起来。白天,他带着村两委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算清路基建设的账;晚上,就在办公室整理材料,一遍遍修改给上级的申报材料。
直到项目终于落实,确定下半年就能硬化成水泥路,周洪兵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但他总说:“路不修通,村民的好日子就隔了层坎,我这觉啊,得等水泥路真正铺到产业基地边上,才能睡得踏实。”
从山间小路到平坦大道,从洗衣犯难到方便舒心,从黑夜摸黑到灯火璀璨……周家村的每一处变化,都藏着周洪兵的实干与担当。“周书记心里装着咱老百姓,干的全是实在事!”这是村民们最朴实的评价,也是对这位实干书记最深的爱戴。
【产业赋能,激活发展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他深知产业是振兴的根基,始终立足村庄实际谋发展。从组织党员座谈凝聚共识,到带队外出取经拓宽思路,每一步都透着务实与远见。2018年推动建成的光伏发电站,为村集体稳定带来每年5-6万元收入,成了“坐地生金”的产业;扶持致富能手扎根乡土,让300多亩油茶、200多亩白茶黄茶在田间扎根结果,既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他的带领下,周家村的振兴不是空谈,而是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风吹盛夏,站在新修的沥青路上,周洪兵抚过口袋里的民意记录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每一分钱都要让百姓实实在在看到成效”。周洪兵凭着实干与智慧,带领周家村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这位“领头雁”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