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尼克松访华问: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

发布时间:2025-07-17 02:07  浏览量:1

1975 年 12 月,周总理的身体情况变得越发差了起来,并断断续续进入了昏迷状态,这一消息揪紧了中央领导同志们的心,他们时刻牵挂着总理的安危,内心满是忧虑与关切 。

1976 年元旦这天,已进入弥留之际的周总理隐约听到电台的广播声,发表了毛主席的《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这两首词,他当即让秘书找报纸把这两首词读给他听。

读完后,周总理要求秘书把这份报纸放在他的枕边,病中的周总理对这两首词十分欣赏,多次让工作人员读给他听,以此反复品味其中的深意。

不久后的一天,周总理醒来后,看着身边的医生,随即问道:“主席...... 主席的身体...... 怎么样?”

医生赶忙回答道:“没什么大变化,您放心。”

1976 年 1 月 8 日,受人民爱戴的周总理因病逝世

得知爱人离世的消息,悲痛如汹涌的潮水将邓颖超淹没,她哭得泣不成声,随后哆嗦着双手轻抚着周总理的脸颊,无限哀伤地说道:“恩来,你走了......”

在悲痛的同时,邓颖超还是始终保持着坚强,等到中央领导人们陆续到齐后,邓颖超向在场的中央领导人们转述了周总理生前提出的三点要求:

一、不保留骨灰;二、后事处理不要特殊不要超过任何人;三、不要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在说完周总理生前遗愿后,邓颖超又说道:“对恩来的丧事一切由组织决定,我个人没有任何意见和要求。”

闻言,李先念当即提出反对意见:“不行,不开追悼会不能拿总理开刀,这样的话我们没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李先念的反对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们的一致赞同,经过讨论,他们决定追悼会要开,遗体告别也要搞。

当毛主席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后,一句话没说,只是任由眼泪流了下来。几天后,中央精心拟好关于周总理追悼会的规格、参加追悼会的政治局委员及党、政、军负责人的人数,还有悼词,一并呈送给毛主席审阅。

彼时,毛主席身体状况欠佳,早已行动不便,连站立都成了奢望。但他依旧强撑着,接过报告,仔细审阅。他颤颤巍巍地拿起那支惯用的红铅笔,在报告上写有 “主席” 二字的地方,端端正正地画上了一个圆圈,这一圆圈,承载着毛主席对周总理的深切哀思。

1976 年 1 月 15 日,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遗憾的是,当天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参加追悼会,但那天晚上,毛主席在看电视时,护士和工作人员发现毛主席是流着泪看完了周总理追悼会的报道的。

追悼会结束后,治丧委员会将按照周总理生前嘱托,把他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湖海,当天,邓颖超便向亲属们宣布了这一消息:“完成总理生前的遗愿,将骨灰撒掉。”

对此,亲属们表示不理解,邓颖超严肃地说道:

“从你们伯伯去世后,关于后事的问题上,我一句话都没有说过,中央怎么安排我就怎么服从,你们也一样,不要想三想四,更不能有意见。”

最后,遵照周总理的遗愿,周总理的骨灰被洒到了密云水库、天津海河、黄河入海口,邓颖超在见到完成周总理遗愿的人后,顿时老泪纵横,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说道:“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替我了却了恩来同志的遗愿!感谢你们!”

自周总理逝世后,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人民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深切缅怀着这位深受爱戴的领导人,而在如何纪念周总理这件事上,深爱着周总理的邓颖超有了明确的指示,也有着具体的做法。

在周总理逝世不久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曾专门前去中南海西花厅拜访邓颖超,在闲谈期间,尼克松曾这样问道:

“我正在想如何才能正确地纪念周总理。我相信他不会喜欢立一个巨大人像或造一所纪念大楼。他要的是无形的建筑,这比有形的建筑要更强大。”

邓颖超闻言,赶忙说道:

“纪念周恩来,不需立纪念碑,搞什么仪式。我们现在见面,对周恩来最好的纪念就是促使中美两国关系在上海公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使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连绵不断发展。”

除此之外,当邓颖超得知淮安县委要重新整修周总理故居的消息后,她亲笔致信淮安县委,要求不要修整周总理故居,希望可以遵守周总理生前的决定。

1981 年 6 月 5 日,邓颖超专程前往上海,参观了位于思南路上的 “周公馆”,参观行程结束后,邓颖超怀着对历史的敬重与深思,郑重地向相关方面提出建议。她指出,纪念馆不应再称 “周公馆”,而应还原其本来的历史身份,为此,她向上海市委提议更改名字。

面对上海市委的不解,邓颖超是这么说的:

“当年我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我们中共代表团这个名字不能拿出来,现在是我们人民的上海呀,共产党领导下的嘛!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个光辉的名字拿出来。”

最后,根据邓颖超的意见,把 “周公馆” 的名字改为了中共驻沪办事处纪念馆。

1982 年,邓颖超致信党中央,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了安排,其中一条是这样的,她拒绝把自己和周总理的房舍搞成故居和纪念馆,应该交公使用。

尽管周总理、邓颖超反对搞故居纪念馆,但出于对周总理的敬重和爱戴,目前关于周总理的纪念场所全国各地也有几十所,就是在海外,也有很多纪念周总理的场所,当然,这是后人对周总理的敬重和爱戴。

自周总理逝世后,邓颖超始终遵照周总理生前遗愿纪念着周总理,面对大家的纪念,邓颖超又何尝不知道是好意呢?但这样做却违背了周总理自己的个人意愿,为此,每当看到大家纪念周总理时,邓颖超在感动的同时,还是会提出相应的意见。

1992 年 7 月 11 日,邓颖超逝世,享年 88 岁,她与周总理一生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与铭记,而邓颖超对周总理别具一格的纪念方式,也成为一段佳话,留存于历史长河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