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建厦门机场被拦,大怒:难道我们还怕金门吗
发布时间:2025-07-19 23:32 浏览量:1
“这么多年了,难道我们还怕金门吗?”
1980年的一天,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在办公室气得拍了桌子。
原来就在前不久,他向中央呈报了一份修建民用机场的报告。结果,中央却隔了很久才给他回复。
就在他火急火燎地将中央的文件打开时,却发现里面只写着简短的一句话:机场的位置处于敌人的火炮射程范围内,不宜建设……
那么机场究竟有没有建成,项南又为何如此执着建设这个机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各方面发展都进入了关键时期,各大省市的经济建设情况也在稳步提高,并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然而,唯独福建,因为长时间一直致力于海防任务,所以经济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垫底的位置。
要知道,福建是沿海地区,是我国港口贸易与海上运输的交通要道,同样也担负着与外国交流的重任。
这样一个重要的地区,经济发展不起来怎么能行呢?
为了尽快让这里坐上经济发展的快车,当地居民以及一些福建籍的海外华侨纷纷向中央写信,请求他们能派一个可靠的人来管理福建。
其实不光百姓们着急,中央也很着急。只是眼下老干部们退休的退休,养病的养病,去哪里找合适的人才呢?
好在,胡耀邦同志在从各级干部的名单中一一筛选后,终于挑中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项南。
此人是福建人,如今不过六十岁左右,与一众老将领相比,他还算是年轻力壮的。并且胡耀邦也很了解他,对他的工作能力也非常肯定。
除了这些硬性条件外,其实胡老更看重的还是他的革命经历,深刻了解他是一个革命意志坚定,坚决拥护党一切决定的出色党员。
项南走上革命这条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父亲的影响。
他的父亲项与年是闽西第一个我党党员,还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在大革命失败后,他便开始隐姓埋名,在周总理的手下从事地下工作。
期间,他曾与陈赓一起参与过营救彭湃同志的行动,后来还多次深入险境,搜集国军内部的情报。
像是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围攻战斗,也是他冒死将情报送到了毛主席手上。
这才促使我军完美地跳出敌人铁桶似的包围圈,成功踏上了万里征途。
周总理便曾提起过,红军之所以能保留这么多宝贵的革命骨干,项与年这些地下同志是立了大功的。
而作为他的儿子,项南也一直以父亲为榜样,从小便开始接触革命思想。
当年项与年在上海工作时,特意将家人接到自己身边,以此掩护身份。项南也因此转到了南京读书。
也正是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国军不许提抗日,以及父母因身份暴露被捕等事件,让他确定了要追求真理,跟随我党革命到底的人生理想。
抗战爆发后,他与一些进步青年组织了“顺昌抗敌剧团”,一边宣传抗日,一边从事地下交通工作。
因为表现出色,到了抗日的关键时期,他又被分配到新四军军部工作。
在解放时期,他又历任江淮区委干校党委书记,甘泉县委书记,滁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负责地方在战斗后重建的工作,为支援前线贡献了力量。
建国后,他又被任命为青年团安徽省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以及农机机械部办公厅副主任,可以说各类工作都有所涉及。
但唯一没变就是,他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打好交道。
这也是胡耀邦看中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是到了1980年,中央在收到胡的推荐信后,也认为将项南派到福建管理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62岁的项南带着中央的厚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正式上任省委书记。
到任那天,为了能更好的体察民情,也为了防止地方干部搞大排场,他便决定来个“出其不意”。
他先是通知地方干部会先派秘书过去了解情况,实际上他自己则坐上了南下福建的列车。等干部们到车站接人时,便接到的是项南本人。
由于这次是低调出行,所以项南也和百姓们一样,坐的是长途汽车、火车硬座。
这一路上,他也深刻了解了当地的交通情况。
所以一下车,他便紧急召开了会议,首先提出了要加强当地交通管理,确保人民出行安全和改进服务工作的问题。
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也经常时不时地就到地方去视察,大城市他去过,农村基层更是常去。
久而久之,当地的交通运输情况便引起了他的深思。
像福建这样的沿海地区,要想突出它的优势,迅速拉动当地的经济,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加大吸引外国商人过来经营的力度吗?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后,他发现因为当地交通的落后,导致外国人想进来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他们首先要从香港坐船到深圳,再转车到广州,才能进入福建。
就在前不久,一个法国商人好不容易从香港转到了广州,但因为到福建的车次延误,让他白白等了几个小时。最终,对方忍无可忍,当场便拂袖离开了。
这只是其中一个个例,但项南同样能管中窥豹。不知道这么多年,当地因为交通不便,错失了多少发展的机会。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修建一个厦门民用机场。只要解决交通不便这个大问题,福建肯定能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
岂料,等他满心欢喜地将自己的意见上报给中央时,却迟迟没等到回复。
就在他以为自己的意见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时,中央终于将审核结果传给了他。
果不其然,领导们在经过商议后并未批准,只是简短地解释了缘由:此地位于海防前沿,与金门距离很近,机场位置也处于国军的炮火射程范围内。
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并不建议建设机场。
项南万万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他先是自己生了一会儿闷气,然后又直接飞到北京,找领导们面谈。
面对领导们的犹豫,他直接怒道:过了这么多年了,难道我们还怕金门吗?
他认为,过了这么多年,我军已经足够强大了,已经有能力威慑敌人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发展放在第一位。
到最后,他甚至当众做了担保,表示若是出了任何意外,他愿意全权负责!
听了他的话,领导们也终于下定决心,批准了他的方案。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在他与李先念进行谈话时,对方也幽默地告诉他:修建机场我是赞成的,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无奈之下,项南只好到处找人借钱,筹备资金。终于,在一位名叫“科威特”的外国商人那里,他筹到了2200万美元,成功修成了机场。
后来,福建便靠着这个机场,迅速搭上了国家发展的高速列车。
而与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相对应的,则是项南十年如一日的朴素生活方式。
他在福建任职的这些年里,从不铺张浪费,接待外宾或领导时,他也从不收礼、拿东西。
即使是家乡人民特意送来的一袋橘子,他也会将钱付给对方。
也正是他一直坚守的这种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党员精神,让他获得了福建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 上一篇: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一生
- 下一篇:民间故事:吐沫星子淹不死人,福气是自己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