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的八件逸闻趣事

发布时间:2025-07-22 19:25  浏览量:1

1.1923年,北洋政府曾动议将参议院、众议院迁入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办公。吴佩孚得知立即发电反对,说“百国宫殿,精美者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若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维一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辛盼祷之至”。两院搬迁动议遂止。

2.吴佩孚的同学王兆中前来依附,吴给了他个上校副官。王不满足,称自己“文武兼资尤富于政治常识”,申请去河南当县长。吴批示:豫民何辜?然后原件发还。此公居然不识时务,又梦想着当旅长,请示说:“愿提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报捷洛阳,释甲归田,以种树自娱。”吴大笔一挥,批曰:且去种树。

3.袁克齐曾回忆袁世凯对待小妾的情况:“我父亲对待她们,都一例看待。无论分物或给钱,没有偏轻偏重的情况。因此一家向称平安,争吵的事情,我一次也没见过。我记得三庶母想买一副金镯子,父亲说,好!每人一副,一个人买是不行的。月钱数目,各房一律,谁也不能多拿。”

4.段祺瑞的执政府成立后,湖北督军萧耀南派人去见段,说:“萧督军是执政任统制时的士兵,由当兵直到主持一省军政,都是执政培植的。他爱戴执政,犹如赤子之对慈母。”段答:“你告诉萧督军,他是一省的疆吏,他应该对国家对人民好,才是正当的;对我个人好有什么意义呢?”

5.张宗昌每次回乡,无论骑马还是坐车,一律在离家数里处便下马下车,而后步行入城。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之邦,焉敢摆臭架子。”

张宗昌曾在自己佩刀上刻七字铭言:“事到万难须放胆”。并制造多把刻有此言的佩刀,赠送给亲信部下。

6.袁世凯的总统府机要处处长唐在礼有一次谈到段祺瑞,他说段“有主张,不轻于表示,但一经表示,如不采纳,他就不高兴”。

7.袁世凯登基后,冯国璋气愤地对亲信说:“我跟老头子(指袁世凯)这么多年,牺牲自己的主张,扶保他做元首,对我仍不说一句真话,闹到结果,仍是帝制自为,传子不传贤,像这样的曹丕(指袁克定),将来如何侍候得了。”

8.吴佩孚为了养活庞大的军队,也曾巧立名目,增捐加税,但他本人却从不中饱私囊。吴曾对他的秘书杨云史说:“早先家里有几亩薄田,现在中央又补助三千元,可以过得去了。这年头,过得去已经是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