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王大锤这帽子戴的挺花啊!
发布时间:2025-07-23 05:26 浏览量:1
电影版《长安的荔枝》中,“王大锤”白客扮演的苏谅让人一眼挪不开,因为他头上总是戴了各种花帽子,他为什么这么喜欢戴这种帽子?
先说结论。苏谅戴的是唐代的“胡帽”,此前在动画《长安三万里》、影视剧《无心法师3》中也出现过,民间也称为“鞭帽”。唐代的“胡帽”堪称千年前的爆款帽子,这种从西域传来的时尚单品在长安街头红极一时,用现在的话说简直就是当时的“网红单品”。想象一下,一顶没有大帽檐、造型挺括的高帽子,这就是胡帽的基本款。
它跟我们现在常见的帽子很不一样,两侧帽檐能自由调节,冷的时候放下来护耳朵,热的时候翻上去,跟现在的棒球帽有点像。帽顶又高又挺,特别适合搭配唐代流行的高发髻,贵族们的胡帽上还会镶珠宝、绣花纹,用的都是上好的蜀锦。
最受欢迎的胡帽有三种款式:“浑脱帽”是尖顶带卷边的土豪款,镶金戴银特别华丽;“虚帽”是圆顶帽檐自然上卷的小清新款;还有最简单的尖顶帽,虽然款式简单但帽顶特别高,简易版还可装饰一圈折檐。这些帽子之所以能成为爆款,首先是因为它们是从西域来的新鲜货,就像现在年轻人喜欢追国外潮牌一样,当时长安的潮人们也爱追西域来的时尚。这些帽子是跟着胡旋舞一起传入中原的,自带异域风情,特别吸引眼球。
胡帽不仅好看还特别实用,骑马时戴着特别合适,所以也成了唐人骑马装的标配。不会像大帽檐那样碍事,高顶设计不压发型,还能防晒。面料从厚实的毛毡到轻薄的锦缎都有,四季都能戴。更重要的是还有明星带货,武则天时期女官们都爱戴,西域商人在长安街头示范穿搭,贵族们争相模仿,就像现在的明星同款效应一样。
唐朝人特别会玩文化混搭,拿到西域来的帽子不是直接戴,而是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用上了当时最好的蜀锦面料,绣上中国传统纹样,贵族们还要在帽子外面再包一层绫绢,绣上专属花纹显身份。在出土的唐代陶俑和壁画里,经常能看到戴胡帽的小姐姐形象,比如出土“胡服侍女俑”,形象就是一位穿着全套胡服、戴着精致胡帽的唐代女性,看起来特别时尚。
胡帽流行的背后也是流行文化推动了时尚交融。武则天时期女性地位提升,很多女性当官,她们带头穿男装、戴胡帽,带动了潮流。长安作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特别包容,就像现在的纽约、巴黎,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当时长安洛阳街头随处可见西域商人,他们的穿搭自然成了时尚风向标。胡帽之所以能流行覆盖传统帽子,主要还是因为实用主义胜利了,比传统帽子更方便活动,适合各种场合,而且男女都能戴。但胡帽流行也不太久,在安史之乱之后便被边缘化了。
看看现在满大街的棒球帽、贝雷帽、毛线帽等等,其实跟唐代人戴胡帽是一个道理——好用的设计永远不过时。唐代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特别值得学习,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吸收优点,加入自己的特色。下次在博物馆看到唐代陶俑戴的胡帽,不妨想象一下:这要是在今天,说不定就是某位时尚博主的爆款推荐呢!从这些千年前的时尚单品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审美趣味,更能体会到那个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喜欢的话记得右下角点赞收藏一下~
- 上一篇:中共泉州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举行
- 下一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民族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