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见法师:毕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6岁剃度出家,为当代佛门龙象
发布时间:2025-07-23 22:47 浏览量:1
1998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那天,陕西省长安兴教寺传出一阵阵美妙禅音,上空出现七彩祥云,僧侣们正忙手忙脚的操劳着佛事,寺内聚集来自五湖四海的信众。于常明法师座下,他剃度出家了。
常明法师一边剃度,一边口里念念有词:“金刀剃下娘生发,远去尘劳bu净身。圆领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大丈夫!……”
在众人的见证下,他的内心平静如水,双手合十朝四方,暗暗示下广大誓言,要做虔诚真佛子,将此身奉献佛教事业无怨无悔。
但是并没有人知道,他本是高科技人才,他曾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深圳一家单位从事着电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每月拿着优厚的薪水,实现自由人生。但是后来,他因心系人生宇宙之探索,弃俗从僧走不平凡道路,由此打破了真理如宝的生活观念。
他的人生,或许不是他自己,他的选择,却应了顺治皇帝所指的“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最难披”的难得可贵,他就是当代佛门大德——宽见法师。一位戒行高洁,受万人敬佩的佛门导师,他的故事里没有高山水远,却是远方的诗与画。
1972年,宽见法师出生于广东,俗名叫做周李谦。和普通人一样,成长经历多坎坷,生活路上多磨难,值得幸庆的是,他出身在宗教信仰家庭,从小接受佛家思想教育,培植深厚善根与智慧。
生于贫困之家,知识改变命运是众多家庭的清醒认知,可因为条件有限,又有多少人无奈而止步观望。即便是这样,宽见法师的父母依然深信人穷志不短,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上学读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宽见法师凭靠自身的勤奋努力,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书。此刻,他成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面对众多乡邻的祝贺,他既不骄傲,也不自豪,兢兢业业投入自身的专业。
毕业后,他孤身深入深圳宝安区,在此发挥自身的本领,于一家单位从事电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工作,每月皆能得到丰厚的薪资报酬。
在这个青春充满活力的年纪,他除了每日的辛勤工作之外,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研究佛学,热衷于人生宇宙的追求与探索。
由于多年深受佛学启发的缘故,他常思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之大道,自感当以弘扬佛法、服务社会、净化人心、自他解脱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于是,在1998年,他立志成为佛法的弘扬与传播的一部分,坚定也要成为像释迦牟尼那样的人物。因缘成熟之际,他毅然忍痛割爱弃俗从僧,重走佛陀之路。
同年农历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当天,人山人海的陕西省长安兴教寺内,庄严殊胜的诸佛菩萨像前,他依止常明法师座下披剃出家,得法名为“宽见”。
出家一词对于众多人来说较为可惜,更别说像宽见法师这样的科技人才,虽然出家路上遭到万般劝阻,但他依然不顾世俗眼光坚持心中佛道。他始终深信,出家是舍小家为大家,十世帝王命,十世状元命都不一定有出家因缘。
自出家后,宽见法师放下了世俗的身份,和其他同修一样投身修行生涯,吃苦受累已成为习惯,一路以持戒精进为依怙。
1998年,法师于广东南华寺,依止佛源法师、一诚法师、昌明法师、能行法师受三坛具足大戒,由此深得诸山长老正法加持。
1999年9月,他顺利考入“中国佛学院”读书,期间曾先后代表佛教界学僧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护送国宝圣物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国朝奉。后于2006年荣获获佛学硕士学位。
经过多年对佛学的勤修与实践,宽见法师具有较高的佛学造诣,拥有佛教界辩才无碍的本能。自感因缘成熟,便开始弘法利生之春耕,先后主持修建了千年古刹灵山寺、北京房山天开寺等,由此延续了祖庭的香火与法脉。
谈起弘法修行的历程,宽见法师固然有说不尽的辛酸,平时省吃俭用,呕心沥血投身佛教事业发展,累到筋疲力尽,万般煎熬。但是看到祖庭香火一步步发展的希望,心中感到无比喜悦,声称一切都值得。
多年来,宽见法师经常应邀至各国各地讲经弘法,所到之处皆为众生广设方便,由于平时讲法幽默风趣,深入浅出,期间劝人断恶修善,度人无数,深得广大信众之爱戴,声名远扬。
同时,法师还特别重视佛教的在世创新与实践,通过线上线下传授佛法,经验丰富多彩,为帮助初学佛者于佛法大海中寻次第入门之途径,遂发心编著《学佛次第入门读本(插图版)》一书,出版《佛海心滴》、 《炼心二十四字》等佛门法宝在世影响深远。
另一方面,他一路秉持佛陀慈悲济世精神,不断倡导人间佛教,率众致力慈善公益,常发起助学、赈灾、扶贫、救助孤寡等活动,宣传爱国爱教,佛门慈悲,众生平等工作,为当代佛门不可多得之楷模。
出家修行弘法近三十载,宽见法师一路坚信愿力大于一切,更想将佛法融合至世界每一个角落里,尤其是特别喜欢在经济不发达,佛法不兴的地方讲经弘法,他常对人说:“佛法昌盛之地,僧众亦多,何少我一人,故我不一定非要去;佛法荒芜之地,僧亦乏少,许多我一人,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如此不怕路途坎坷的佛门龙象乃世间罕见。
如今,宽见法师已经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高僧。他的智慧和慈悲,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佛教的精神和理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佛法的魅力和力量。他的故事还在继续,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