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大爷救下受伤猴子,放生那天口吐人言 听完大爷乐了:发了大财
发布时间:2025-07-27 06:39 浏览量:1
孙德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退休大爷。
在城里,他是儿子眼中的“老古董”,是儿媳妇嘴里的“麻烦”。
可在乡下那座大山里,他却成了一只通人性的猴儿的“恩公”。
01.
孙德仁大爷是在六十八岁那年,从城里的机械厂光荣退休的。
他本以为,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把儿子拉扯大,又给他娶了媳妇、买了房,总算可以卸下担子,在城里享享清福,含饴弄孙了。
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巴掌。
退休金刚领了两个月,儿媳妇的脸色就一天比一天难看。
“爸,您说您一个农村出来的人,肯定不习惯城里这快节奏的生活吧?”饭桌上,儿媳妇皮笑肉不笑地开口。
“是啊爸,”儿子也跟着附和,“您看我们这房子也小,您住着也不舒坦。而且我跟小丽都要上班,白天也没人陪您,多闷啊。”
话里话外的意思,孙德仁听明白了。
这是嫌他这个老头子碍事,成了家里的“累赘”了。
孙德仁是个要强了一辈子的人,他听不得这种嫌弃。他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默默地,收拾好了自己那几件旧衣服,和一张他与老伴的黑白遗照。
“行,我回乡下去。”他对儿子说,“那套老宅子还在,我一个人住,清净。”
儿子和儿媳妇的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就这样,孙德仁回到了那个他离开了四十多年的、位于大山脚下的小村庄。
村子还是那个村子,但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同龄人,走的走,散的散,剩下的,也都是些不怎么走动的老人了。
那栋承载了他童年记忆的老宅,也因为常年无人居住,变得破败不堪,屋檐下结满了蜘蛛网,院子里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
孙德仁一个人,默默地修补着屋顶,清理着庭院。
白天,他对着空荡荡的院子发呆。
晚上,他对着老伴的遗像,一坐就是大半夜。
陪伴他的,只有山间的风声,和那无边无际的、深入骨髓的孤独。
02.
转机,发生在一个秋日的午后。
闲来无事,孙德仁便提着一个竹篮,想上山去采些野生的草药。村里的老人说,用山上的草药泡脚,对他的老寒腿有好处。
这座大山,在孙德仁的记忆里,是神秘又充满灵气的。
山里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据说,还有上了年份的狐仙和山鬼。
他顺着一条早就荒废了的山路,慢慢地往上爬。
就在他拨开一片灌木丛时,一阵微弱的、像是小孩子哭泣般的“呜呜”声,传进了他的耳朵。
他循着声音找过去,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发现了一只猴子。
那是一只金丝猴,毛色金黄,长得煞是好看,只是此刻,它看起来狼狈不堪。
它的一条后腿,被一个早就生了锈的、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猎人留下的铁夹子,死死地夹住了。伤口处皮开肉绽,已经有些发黑。
猴子很虚弱,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用那双酷似人类的、清澈又明亮的眼睛,绝望地看着孙德仁。
按理说,山里的猴子野性十足,见到人,不抓你脸就算好的了。
可眼前的这只,眼神里没有丝毫的凶悍,只有无助的、通人性的哀求。
孙德仁的心,一下子就软了。
他看着这只落难的小生命,仿佛看见了那个同样孤苦无依的、被子女“抛弃”的自己。
“唉,都是可怜的家伙。”他叹了口气。
他放下竹篮,小心翼翼地靠近。那猴子似乎知道他是来救自己的,竟也不躲,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孙德仁年轻时在厂里,跟钳工打过交道,手上有些力气。他蹲下身,抓住那锈迹斑斑的铁夹子,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猛地向两边掰去。
“嘎吱”一声,铁夹子被掰开了一道缝。
他迅速地,将猴子的腿,从那致命的束缚中解救了出来。
03.
孙德仁看那猴子腿上的伤口很深,怕它在山里活不下去,便动了恻隐之心,将它小心翼翼地抱进了自己的竹篮里,带回了家。
回到家,他先是烧了热水,用干净的布,一点点地,为猴子清洗了伤口。
然后,他又从后山采来了几味止血消炎的草药,嚼碎了,像他小时候母亲为他做的那样,仔细地敷在了猴子的伤口上。
整个过程,那猴子都异常地配合,不叫也不闹,只是用那双乌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为它忙碌的孙德仁。
从那天起,这个空了半辈子的老宅里,多了一个新成员。
孙德仁把最好的食物,都留给了这只猴子。
他会把本就不多的退休金,拿去镇上,买来新鲜的苹果和香蕉。他自己啃着干巴巴的窝窝头,却看着猴子吃得津津有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而这只猴子,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灵性。
它从不在屋子里乱拉乱撒,也从不乱碰家里的东西。
每天清晨,孙德仁在院子里打太极拳时,它就安安静静地蹲在屋檐上,歪着脑袋看。
孙德仁去看管他那片小小的菜地时,它就跟在后面,像个小小的监工。有时候,它还会从山里,不知从哪儿,叼来一些孙德仁从未见过的野果,放在他的枕边。
更神奇的是,有一次,孙德仁正坐在院子里打盹,那猴子突然“吱吱吱”地尖叫起来,还跑过来,拽着他的裤腿,一个劲儿地往外拉。
孙德仁被它吵得不行,刚站起身,还没走两步。
“哗啦”一声,他刚才坐着的位置上方,屋顶上一片松动的瓦片,就掉了下来,摔得粉碎。
如果不是猴子,那瓦片,就正好砸在他头上了。
从那以后,孙德仁看这猴子的眼神,就更不一样了。
他不再把它当成一只普通的畜生,而是当成了一个能交流、能沟通的、通人性的“家人”。
他会对着它,说一些憋在心里的话,说对老伴的思念,说对儿女的失望。
猴子听不懂,但它会安静地听着,然后,把自己的小脑袋,轻轻地,靠在孙德仁的膝盖上。
这个被亲生儿子赶出家门的老人,在生命的黄昏,竟从一只山里的猴子身上,重新找回了那种名为“陪伴”的、久违的温暖。
04.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
在孙德仁的精心照料下,猴子的腿伤,已经完全好了。
它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每天在院子里上蹿下跳,毛色也变得越发地金黄油亮。
孙德仁知道,是时候,该让它回到真正属于它的地方去了。
他心里,有千百个舍不得。
这大半年来,这只猴子,已经成了他唯一的、也是最贴心的伴侣。
可他更明白,笼子里的鸟,养得再好,也总归是想念天空的。山里的猴,待在凡人的院子里,终究是委屈了它。
“你啊,是这大山里的神仙,不是我这个凡夫俗子能留得住的。”孙德仁抚摸着猴子的脑袋,喃喃自语。
他下定了决心。
他专门翻了老黄历,选了一个天朗气清、宜出行的好日子。
那天,他起得特别早,给猴子准备了一顿极其丰盛的“散伙饭”。
有最大最甜的红苹果,有剥好了皮的香蕉,还有他特意托人从镇上买来的、猴子最爱吃的核桃。
猴子似乎也预感到了什么,吃得特别慢,一双眼睛,也总是不住地,瞟向正在收拾行囊的孙德仁,充满了不舍。
吃完饭,孙德仁找来当初那个竹篮,想把猴子放进去,带上山。
可猴子却不肯进去,只是伸出爪子,紧紧地,抓住了孙德仁的衣角。
孙德仁的心,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他叹了口气,说:“走吧,我不用篮子了,我领着你上山,咱们,再走最后一程。”
05.
孙德仁在前面走,猴子在后面跟着。
一人一猴,像一对真正的爷孙,顺着那条熟悉又陌生的山路,慢慢地,往大山的深处走去。
孙德仁故意走得很慢,很慢。
他想让这段离别的路,变得长一点,再长一点。
最终,他们还是来到了当初那个相遇的地方。
山还是那座山,石头还是那块石头。
孙德仁站定,转过身,蹲了下来,与猴子平视。
他看着猴子那双清澈如泉水的眼睛,心里所有的不舍,都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好了,就到这儿吧。”
他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最后一次,摸了摸猴子那光滑的皮毛。
“去吧,回到你的家去。这里才是你的天下。”
他又像个不放心的长辈,絮絮叨叨地嘱咐道:“以后机灵点,看准了路再跑,别再被那些害人的夹子给夹住了。要是想我了……就……就别想了,好好过你的日子吧。”
他说完,便狠下心,转过身,准备下山。
然而,他刚迈出一步,就感觉自己的裤腿,被一股力量,轻轻地拽住了。
他回头一看,那猴子,不知什么时候,又跟了上来。
它没有像往常一样上蹿下跳,也没有发出“吱吱”的叫声。
它只是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蹲在原地。
然后,它缓缓地,抬起了头,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就这么直直地,锁住了孙德仁的眼睛。
山间的风,在这一刻,似乎停了。
林中的鸟鸣,也消失了。
万籁俱寂。
就在这片诡异的寂静之中,孙德仁看见,那猴子的嘴巴,动了。
它张开了嘴,在一片金色的晨光中,用一种虽然有些生涩、有些沙哑,但却无比清晰的、真正的人类的语言,对着他,缓缓地,说出了八个字。
06.
在那片万籁俱寂的山林之中,孙德仁大爷瞪大了眼睛,像一尊被雷劈中了的木雕,一动不动。
他看着眼前这只他亲手救治、朝夕相处了大半年的金丝猴,看着它那张酷似人脸的、严肃的猴脸上,嘴巴一张一合。
刚才那句话,那八个字,真的是从它嘴里说出来的?
孙德仁使劲地揉了揉自己的耳朵,又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疼。
不是在做梦。
他想起了村里老人们流传下来的、关于这座大山的古老传说。说这山里有灵,住着成了精的狐仙和黄鼬。
莫非……自己无意中,救下的,竟是这山中的一位“山大王”?一位得道的“猴仙”?
就在他惊疑不定、胡思乱想之际,那猴子又一次开了口。
这一次,他说得更清晰,更缓慢,仿佛是怕孙德仁听不明白。
那八个字,一字一顿地,敲进了孙德仁的耳朵里。
“后山,有救命的东西。”
07.
说完这八个字,那猴子便不再言语。
它只是用那双灵动的眼睛,深深地看了孙德仁一眼,然后,转身一跃,几个起落,便消失在了茂密的丛林之中,再也不见踪影。
孙德仁在原地,愣了足足有半个时辰。
后山?
救命的东西?
他想不明白,那荒无人烟的后山,除了石头和野草,能有什么“救命”的东西?
难道是传说中的千年人参?还是什么灵芝仙草?
他将信将疑,但一想到那猴子通人性的眼神和口吐人言的奇异景象,他又觉得,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也罢,就当是这猴儿,报答我的救命之恩,给我指了条发财的路子吧。”孙德仁心里想着。
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鼓起勇气,顺着猴子消失的方向,朝着那片他从未涉足过的、更为陡峭的后山,一步步地,探索而去。
后山的路,极其难走。到处都是荆棘和峭壁。
但奇怪的是,每当他走到绝路,不知该往哪儿走时,总能看见不远处的树枝上,留下几道新鲜的、像是被猴爪抓挠过的新鲜印记,为他指引着方向。
他知道,是那只猴儿,在暗中为他引路。
不知翻过了几座山头,穿过了几片密林,当孙德仁的体力几乎要耗尽时,他的眼前,豁然开朗。
他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一个被群山环抱的、与世隔绝的小小山谷之中。
山谷里,鸟语花香,古木参天,空气清新得让人忍不住想多吸几口。
而在山谷的正中央,有一口泉眼,正汩汩地,向外冒着清澈见底的泉水。那泉水在阳光下,竟然隐隐地,泛着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
泉水的周围,长满了各种他从未见过的、形态奇异的草药。那些草药,每一株都长得生机勃勃,叶片上仿佛有光在流转。
孙德仁虽然不是郎中,但年轻时也跟着村里的老人学过一些草药知识。他一眼就认出,其中有几株,正是传说中能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龙筋草”。
还有那几株开着紫色小花的,像极了古书上记载的,能清心明目、延年益寿的“紫金兰”。
这些,可都是千金难求的宝贝啊!
孙德-仁明白了。
这,就是猴儿所说的“救命的东西”。
这,就是他孙德仁的“大财”!
08.
孙德仁没有立刻去采摘那些珍稀的草药。
他先是走到那口金色的泉眼边,用手捧起一捧泉水,喝了一口。
泉水甘甜清冽,一入口,便化作一股暖流,瞬间流遍了四肢百骸。他那双因为常年操劳和风湿而隐隐作痛的老寒腿,竟然在喝下泉水后,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舒泰和暖意。
“神泉!真是神泉啊!”孙德仁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小心翼翼地,从每一种他不认识的草药上,都只摘下了一片叶子,用手帕包好,然后,又用随身带的水壶,灌了满满一壶神泉水。
他没有贪多。
他知道,这是山神的恩赐,是那猴儿的报答,不能竭泽而渔。
回到家后,孙德仁先是用那泉水,泡了一杯茶。一杯茶下肚,他感觉自己这几十年来积攒下的劳累和病痛,都一扫而空,浑身上下,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
他又将那些草药叶子,捣碎了,敷在了自己那条最严重的病腿上。
第二天一早,奇迹发生了。
那条折磨了他大半辈子,每逢阴雨天就疼得钻心的老寒腿,竟然,完全不疼了!
孙德仁对着太阳,活动着自己那仿佛年轻了二十岁的腿脚,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朝着后山的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猴仙大恩,小老儿永世不忘!”
09.
孙德仁没有将这个秘密据为己有。
他是个善良了一辈子的人。他想,这么好的神泉和草药,如果只能自己一个人用,那也太可惜了。
他想起了村里那个和他一样,常年被风湿病折磨的老伙计李大爷。
他想起了邻居家那个因为常年咳嗽,身体瘦弱的小孙子。
于是,他每天都坚持上山,取回一壶泉水,采回几片药草。
他把泉水分给村里的老人们喝,把捣碎的草药,送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家。
起初,大家还将信将疑。
但很快,奇迹,就在这个小小的、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村庄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李大爷多年的风湿,好了。
邻居家小孩的咳嗽,断了根。
村东头那个常年失眠的王大妈,喝了泉水后,每天都能一觉睡到大天亮。
“神仙水”、“长寿草”的传说,不胫而走。
孙德仁,这个曾经被亲生儿子嫌弃的孤寡老人,一时间,成了全村人最尊敬、最爱戴的“大恩人”。
大家不再叫他“孙大爷”,而是发自内心地,尊称他一声“德仁公”。
他的那座破旧的老宅,也一改往日的冷清,每天都门庭若市。大家不是来求医问药,就是提着自家的鸡蛋和蔬菜,来感谢他的恩情。
孙德仁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他感觉,自己这辈子,从未像现在这样,活得如此有价值,如此受人尊敬。
他终于明白,那猴儿让他“发”的,不是金银财宝之“财”。
而是这种受人敬重、能帮助他人的、精神上的“大财”。
10.
“奇迹山泉”和“神医老人”的故事,很快就传出了小山村。
县里、市里的电视台和报纸,都派来了记者,争相报道。
一时间,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康养圣地”。
当地政府也立刻行动了起来,组织了专家学者,上山对那口泉眼和那些草药,进行科学的保护性研究。
研究结果,震惊了整个医学界。
那泉水里,富含一种极其罕见的、能促进细胞再生和新陈代谢的微量元素。而那些草药,更是有很多本以为早已灭绝的、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珍稀植物。
在孙德仁的坚持和带领下,村子没有搞什么乌烟瘴气的商业开发。
他们成立了一个由全体村民共同持股的合作社,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山谷进行保护性的、可持续的开发。
他们引流了一小部分泉水下山,建起了一座小小的、非盈利性质的疗养院,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像他们一样,被病痛折磨的普通人。
村庄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而孙德仁,依旧住在他的老宅里,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他将所有的分红和外界的捐赠,都投入到了村子的建设和疗养院的运营之中。
他成了这个村子,真正的灵魂和主心骨。
11.
就在村子声名鹊起的时候,一辆豪华的轿车,开进了这个朴实的小山村,停在了孙德仁家的老宅门口。
车上走下来的,是他的儿子和儿媳妇。
两人看着眼前这座修葺一新、人来人往的院子,和那个被村民们簇拥着、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父亲,眼睛都看直了。
他们是从电视新闻上,得知父亲“发了大财”的消息的。
在他们想来,父亲肯定是发现了什么金矿或者古董,现在成了亿万富翁。
他们是来“认亲”,更是来分钱的。
“爸!”儿子一进门,就挤出了一个无比亲热的笑容,“您看您,在乡下发现了这么大的宝贝,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我们也是您最亲的人啊!”
儿媳妇也跟着附和:“是啊爸,我们听说了,这山都是咱家的,那山里的宝贝,不也理所当然是您的吗?您可不能让外人把好处都占了去啊!”
12.
孙德仁看着眼前这两个功利又陌生的儿子儿媳,脸上没有愤怒,只有一片淡然的平静。
他给他们倒了两杯水,那水,就是从山上的泉眼里取来的。
“这山,不是我孙德仁的,”他缓缓开口,“它是山神的,是老天爷的,是属于所有人的。”
“这山里的宝贝,也不是金子银子,它是用来救人命、做好事的。你们说的那些‘好处’,我一分钱都没要,以后也不会要。”
儿子和儿媳妇都愣住了。
“爸!您是不是老糊涂了!”儿子急了,“这可是能让咱们家几辈子都吃穿不愁的财富啊!您怎么就白白送给外人了呢?”
孙德仁看着他,摇了摇头。
“我这辈子,穷过,也苦过。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一个人,最大的财富,不是你拥有多少钱,而是有多少人需要你,有多少人尊敬你。”
“我现在,每天都活得很开心,很踏实。这个,才是真正的‘发大财’。这种财,你们是不会懂的。”
他站起身,指着外面那片正在修建的、属于全村人的草药种植基地。
“你们要是真有心,就别走了。留下来,像个普通村民一样,踏踏实实地干活,为村里,也为自己,积点真正的‘德’。要是不愿意,那就回你们的城里去吧。”
“想从我这里拿走一分一毫,去过你们那种只认钱的日子,不可能。”
儿媳妇的脸,当场就挂不住了。她骂骂咧咧地,觉得这老头子不可理喻,转身就走了。
而他的儿子,看着父亲那从未有过的、充满了底气和智慧的眼神,又看了看院子外面那些村民投来的、尊敬又带着一丝警惕的目光,第一次,感到了无地自容的羞愧。
他最终,没有跟着妻子离开。
……
几年后。
孙德仁依旧坐在他那座老宅的门槛上,晒着太阳。
他的身边,围着一群听他讲故事的孩子。
他的身后,是那个正在药田里,和村民们一起,挥汗如雨、皮肤被晒得黝黑的儿子。
他抬起头,望向那座云雾缭绕的、神秘的大山,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笑容。
他知道,那只改变了他一生的猴儿,正在山里的某个地方,看着他呢。
他,是真的,发了大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