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到重庆公干,偶遇一名理发匠后惊呼道:司令,您怎么在这?
发布时间:2025-07-28 08:06 浏览量:1
选择大于努力,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句话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深知正确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它决定着我们命运的走向。
抗日战争时期,就有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因为在决定命运的道路上没有做出正确选择,从功绩卓著的司令员落魄成为街边剃头匠。
这位青年就是段海洲,出身于河北一户富裕家庭,当时在北平大学读书时,接触到先进思潮,拥有了救国救民的胸怀,毕业后,决定报考黄埔军校。
这是多么正确的选择,但却受到父亲的强烈反对,段海洲无奈之下,只能退其次选择邢台陆军学校,父亲见他从军心切,况且这个学校离家不远,就不再反对。
段海洲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具有军事天赋的他给石友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这个学校学习,就意味着他人生重要的这一步选错了,因为创办这个学校的校长石友三人称“倒戈将军”,跟谁干背叛谁,口碑极差,他办的这个学校,没等段海洲毕业就散伙了。
恰逢抗日战争爆发,赋闲在家的段海洲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说服家里人,拿出钱财购买武器弹药,从九杆枪十几个人起步,拉起一支抗日武装队伍。
很快,四面八方痛恨日本人的散兵游勇闻讯而来,段海洲的队伍迅速壮大,他带领着这帮人收复了被日本人占领的武强县,自此声名大噪,身边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这支队伍发展到6000多人。
段海洲看到八路军的队伍真心抗日,深得民心,就想加入八路军。徐向前当时主持翼南大局,他听说段海洲很有军事才干,就把他的队伍收编为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给他配备了先进的武器弹药,段海洲任司令,李聚奎任政委。
李聚奎是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指挥过大渡河,七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是西路军的高级将领,在河西走廊被马步芳残害后,扮作乞丐,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组织,对革命和组织绝对忠诚。
从枪林弹雨中锻炼出来的李聚奎,他的战斗经验和带兵能力那是段海洲无法企及的,所以,李聚奎在军中的威望逐渐高于段海洲,士兵们都非常信任和爱戴他。
段海洲很失落,感到自己被架空,正当他苦恼不堪时,石友三力邀去他的麾下效力,段海洲以探亲为由请假离开了队伍,再也没有归队。
石友三本身就是一个不靠谱的人,段海洲忽略了他的人品只想起对他的器重,谁知跟随他不久,这人就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
段海洲的初心是抗日,现在抗战之路却越走越窄,原本鄙视国民党的他不得已投奔了汤恩伯的嫡系王毓文,在这里他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干,之后担任33师的少将师长。
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内战爆发,段海洲左右为难,他不想中国人打中国人,便隐姓埋名来到重庆,学了一门剃头手艺以维生。
十几年一晃而过,段海洲万万没想到,皇天不负有心人,曾经的战友李聚奎居然在茫茫人海中将他认出,从而让他的生活峰回路转。
1955年,已是开国上将的李聚奎穿着一身便服来到重庆,他这次的工作,主要是来探访重庆底层人民生活,了解当地民情。
这天,李聚奎随机走进一条小巷,他走走停停,仔细观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时,他看到一个普通的理发馆,就不由自主地走进去,顺便理个发。
只见一个相貌不俗的老师傅正在为客人理发,看起来有些面熟,他便上前说道:“老师傅手艺不错嘛!”那老师傅抬头笑着答话,“哪里哪里,糊口罢了。”
声音一出,李聚奎愣了一下,再盯着看了一下,他确信眼前这人就是段海洲。他脱口而出“段司令,你怎么在这里?当初你去了哪里?我们怎么也找不到你了!”
段海洲看着李聚奎,一时百感交集,也认出了曾经的政委,他愧疚地自责,如果当初不是自己心胸狭窄,选择错误,不会沦落为剃头匠。
李聚奎看着当年老司令的处境,十分感慨,他说:“我这就向中央汇报,你为革命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绝不能就这样默默无闻”。
这份报告很快被送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主席亲自批示,任命段海洲为当地政协副主席,段海洲的人生终于迎来了春天。
- 上一篇:其实,李广可能被大家误解了?
- 下一篇:王宫枪声:45分钟崩塌的独裁神话与面包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