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家传绝学 展神技雄风
发布时间:2025-07-31 18:03 浏览量:1
在“神拳”李洛能祖师的再传弟子中,有一位在军中授拳十数年,将形意拳神技在战场上得以充分展示的人物,他就是形意拳一代宗师宋世荣先生的长子宋虎臣。
宋虎臣,名国英,号小侠,世以字行。生于1881年农历四月初一,卒于1947年正月初一。先生自幼饱读诗书,尤喜兵法。幼随父亲宋世荣、叔父宋世德习练少林弹腿及形意拳,他心智敏捷,领悟性极高,又苦心钻研,很快就承受起家传绝艺。
先生技艺高超,而且存古风,有侠义心肠,对仗势欺压百姓者,深恶痛绝,每遇不平之事,他总拔刀相助,故而受人爱戴,对同道中人,则侠肝义胆,视为手足。当年,形意拳单刀李存义,为躲避洋人追捕,潜入山西,得到了先生多方照顾,两人终结金兰之好,留下一段佳话。李存义先生在宋家“永善兴”钟表局住数月(《国术名人录》、《宋约斋先生哀荣录》中均有记载),虎臣先生生意之余,多与李存义先生在一起练功、论技。虎臣先生对李存义先生的传奇经历和爱国豪情颇为敬重,李存义先生也对宋虎臣先生的少年有为、侠肝义胆打心眼里敬佩,,茶余饭后,李存义先生会把在战场杀敌的经历讲给虎臣先生听,为求实战效果,他们常常会以竹皮当剑、木板当刀在一起研究形意拳刀剑在战斗中应用的招法,与此同时虎臣先生还学会了李存义先生所练形意刀法。因此,在宋虎臣先生传承一脉中刀术,除有传统形意六合刀外,还有李存义先生所练刀法的传承。通过与李存义先生的对操实练,宋虎臣先生的剑法更贴近于实战,而先生在以后的剑法中又加入了盘根、柔势等元素,先生剑法更加出神入化,变幻莫测。
1911年,先生随父到新军赵守钰部教授武术,除教授徒手搏击功夫外,先生更重视枪功剑法的传授。1912年,内蒙古科右前旗郡王乌泰投入沙皇怀抱,公开响应外蒙,宣布独立,并组织部队大规模武装叛乱,先生随左翼总指挥赵守钰出征。在老爷庙的遭遇战中,新军官兵因有“刺枪术”、“形意刀剑”等技法的训练,在近战搏击中新军官兵个个争先恐后,英勇杀敌,大展神威,一举获胜。经过无数次战场实际搏杀历练,虎臣先生积累了许多实战的经验、心得,在父亲宋世荣先生的指导和堂弟宋宴彪先生的辅佐下,虎臣先生创编了专门适应实战,在部队可行的“形意拳实战对操六锤”、“十面埋伏”、“八步刺枪术”、“战斗枪”、“战斗剑”等训练套路、方法。为形意拳结合实战,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赵守钰离晋后,其技能被著名将领商震将军获知,商震将军在王嗣昌的陪同下,亲自到太谷请虎臣先生、父亲宋世荣先生及堂弟宋宴彪先生到该部教授武术,直至商震将军离晋,虎臣先生任晋军第三军武术总教练,执法、督战队总队长。
宋虎臣先生不仅在枪剑技法上技艺出众,而且拳脚功夫也非同凡响。1930年,虎臣先生在山西榆次北关树林街开设钟表修理铺,期间先生一边做生意,一边广授门徒。当时,有在正太护路军中任武术教练的郭某闻先生名声,上门较艺,先生开始未允诺,只当一般来客武友,以茶款待,而郭某不依不饶,非要动手,先生无奈说“你上吧!”,来者一个猛拳打来,只见先生左手一捋,一记横掌将来者拨出,然来者不知好歹,转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向先生扑来,先生双手一带以虎形将其打出丈外,半天倒在地上起不来,在别人的搀扶下起来。转身离去。第二天,有人告知先生,说该人已收拾行装,离开部队还乡。虎臣先生得知后后悔不已,说“不该出手太重,使人家面子上下不来,以至让人丢了饭碗”。
先生不仅德高艺精,且在传授弟子技艺时也是诲人不倦,常常是身演其形,口言其理,对一些不易理解的内功心法,更是不厌其烦,悉心传授,对弟子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根据弟子的阅历、性情、追求等因素而因材施教。先生弟子董秀升(1882——1939),名俊,山西太谷人。早年在外行医、经商,习少林五行柔术,后又拜耿继善先生、李存义先生学练形意拳,深得拳中奥妙,。归晋前,李存义先生曾对他言:“归晋后,要回太谷拜访宋世荣先生及其子侄”,“宋家技艺因有《内功四经》非同一般”。秀升先生归晋后,依李师所言,拜访宋世荣先生等人,言谈中,对李存义先生所言似信非信,其在外走多识广,习练形意拳也二十多年了,面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宋虎臣先生,视乎没有李存义先生说的那么神奇,于是以招式向虎臣先生请教,名曰请教,实为试手。秀升先生上前一步,想刁住虎臣先生手膊,这时虎臣先生顺势往下一引,丹田用气,手往起一抬,一个鸡形挑领,将其打出门外。至此,秀升先生方知李师所言不假,于是择日正式拜师宋虎臣先生习练宋家技艺。董秀升先生自拜师后,追随虎臣先生左右,得传授《内功四经》、《易筋经》、《洗髓经》等内功心法及内功气功等真传,内功精进,成为宋虎臣先生最得意弟子之一。后董秀生先生在太原广传弟子,较著名的有李锦文、李桂昌、王家隽、申秉廉、刘毅、祁艾,苗雨林、商长锁等人。
虎臣先生弟子刘实君(1900——1964),字瑶琨,河北沧州人。早年拜刘德宽、纪子修修习八极、六合通臂,后拜师宋虎臣先生主修形意、盘根等技,精散手技能,出手似闪电,有“快手刘”之称。刘实君先生1921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团任炮兵班长,。1932年在正太护路军任职时拜宋虎臣先生为师,跟随虎臣先生学艺期间,勤奋刻苦,悟性极高,因有八极、同臂拳基础,常能举一反三,短时间内掌握了虎臣师传授技艺。1939年,到秋林受训,同年在晋东南抗日青年决死队第一纵队任副团长,1940年元月,在八路军轮训班接受训练结束后,被分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任武术教官。解放后,以行医为生,业余教授拳术。50年代,受西安体委委托带队,在北京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进行武术表演。曾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级武术比赛中任裁判、教练等职,是我国有影响的武术家之一。在西安等地留下众多传人,代表人物有孙豹隐、黄江天、刘义群(子)、王文满、李兹轩、赵夫敏、潘兴文、张凤、于敛都、杨基伟等人。
虎臣先生弟子车润田(1907——1993),字雨亭,号笑然,山东宁津县人。车润田先生1923年,到太原学习镶牙技术,1933年在太谷开设镶牙馆、照相馆,经友人介绍拜宋虎臣先生为师学练形意拳,蒙虎臣先生授家传内功及《内功四经》,虚心请教,苦心研练,终得要职。1947年虎臣先生辞世后,又拜其弟宋铁麟先生为师。1974年定居天津塘沽后,开始收徒。车润田先生总结自己几十年潜练内功心得,对《内功四经》作了增释,在国内武术杂志发表了《战斗剑》、《十六把对练》等宋氏技艺文章多篇,著有《增释内功经》、《精选宋氏形意拳》等专著。主要传人有周金柱、周金堂、虞燕华、李燕福、张书坤、张志强(已故)、杨其轩、杨其发、车强(孙)、田永生(已故)、田守礼、吴克峰、吴清江、庞振洪、陈宝先、王东升、王占军、李义、李东生、冯玉茹、张巨贵、王洪喜、马凤云(女)等。
虎臣先生弟子李旭洲(1903——1962),河北容城人。少喜武术,19世纪30年代,随宋虎臣先生习练形意拳,刻苦用功,勤学巧练,技精功厚,尤擅技击。1943年,在天津定居后,广传门徒,李旭洲先生对宋氏形意拳内功有其独到见解,与人较艺,当场绝不让步,人称“镇东洼”。李旭洲先生得宋氏形意拳真传,内功浑厚,劲力精巧,出手神速、冷弹脆绝,将形意拳十四处打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因武艺高强,享有“津门大侠”之誉。先生一生传徒众多,主要的有许繁曾、张得记、孟洪福、周连聚、张贵良、张启发、刘佩满、张燕、于连发、张长泰、杨玉波、孙玉文、鲍进兴等人。
宋虎臣先生的一生,是以武为伴、苦心研武的一生,他终身未娶,孑然一身,远离声色,淡泊名利,逍遥自在,把一生的精力都贡献了他所喜欢的武术事业。 宋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