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毛主席儿媳去世,李敏李讷缺席葬礼,却到场一位神秘人物
发布时间:2025-08-03 17:55 浏览量:1
浩舞默画
2022年1月7日凌晨,毛主席的儿媳、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同志因病去世。
葬礼上有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后代、开国将领后来前来悼念。
令人意外的是,早前在延安,几乎是跟着她长大的李敏、李讷姐妹没有到场,反倒是有一位年轻的神秘人物在她的葬礼上眼含热泪。
那么李敏和李讷为什么没有参加葬礼,到场的神秘人又是什么身份,与刘思齐同志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在毛岸青和邵华去世时,作为毛岸青的姐妹,李敏和李讷均带着家人出席葬礼,但在刘思齐的葬礼上却没见到李敏李讷姐妹,一时间众说纷纭,大家纷纷猜测,这两个小姑子和前嫂子的关系不和。
不过很快谣言就不攻自破了,李敏、李讷虽然没能到场,但李敏的儿子孔继宁、女儿孔东梅,李讷的儿子王效之均有到场,并代替母亲送上花圈。
他们也向众人解释了李敏、李讷姐妹未到场的原因,刘思齐去世的时候李敏86岁、李讷也已经82岁了,距离毛岸青夫妇的葬礼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她们早已年老身体出现问题,家人担心两人参加葬礼时会太过悲伤,因此才没能亲自到场。
在刘思齐的这场葬礼上,毛主席的后代几乎全部到场,可见刘思齐与毛主席一家的关系始终十分亲密。
“姨妈的离去,让我们又失去了一位亲人”,在刘思齐的葬礼上,虽然来了很多的新中国革命后代,但这位哭着怀念“姨妈”的人还是引起了不少人注意。
原因主要是他的身份太特殊了,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而毛新宇之所以称呼刘思齐为“姨妈”,也是事出有因,他的母亲邵华与刘思齐是同母异父的姐妹,才可以称呼刘思齐为姨妈。
另外刘思齐又是他伯父毛岸英的妻子,因此他和刘思齐的关系要更为紧密,在2007年和2008年毛新宇父母先后去世后,他就经常来看望姨妈刘思齐。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和妹妹邵华都是毛主席的儿媳,事实上她和毛主席一家的渊源从上一代就开始了。
1938年春节,延安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一场非常丰富的演出,其中有一部名为《弃儿》的话剧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台上的“小女儿”表演时十分投入,演到动情时眼睛里的泪珠大颗大颗的流了下来。
表演结束后,毛主席将“小女儿”叫到他的身边,询问名字,得知孩子名叫刘思齐。
父亲是早前牺牲的革命烈士刘谦初,母亲是张文秋女士,毛主席恍然大悟。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立即交代身边工作人员,一定教育好、保护好刘思齐,在询问过当时的刘思齐小朋友和她妈妈的意见后,直接认刘思齐做干女儿。
事实上早年间毛主席就认识了刘谦初和张文秋夫妇,当年我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毛主席看到张文秋还开玩笑说,等到她的孩子出生,两家不如结个亲家。不过毛主席当时并没有想到,在后半生的时间里,真的和刘思齐成为了家人,两人的父女缘分也自此开启。
不久后刘谦初和张文秋夫妇在进行革命活动时不慎被捕,当时我党立即组织积极营救,但也只救出了身怀有孕的张文秋,刘谦初知道这次自己在劫难逃,临别前和妻子定下了孩子的名字,不管男女都叫“思齐”,就当是怀念家乡山东吧。
1931年刘谦初和22名我党同志,在济南被国民党韩复榘下令枪杀英勇就义。
当时的刘思齐才刚满一岁,张文秋只能将悲伤转化为革命的动力,带着尚在襁褓的女儿,在根据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与反动派作斗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张文秋带着已经七岁的女儿刘思齐前往延安工作,之后一直跟随母亲在各地辗转,期间张文秋又嫁给了陈镇压,生下了女儿邵华。
1946年本打算借道新疆,前往苏联的张文秋母女被国民党在当地逮捕,直到1946年才回到延安,这一年的刘思齐已经16岁了,性格活泼长相艳丽。
毛主席见到自己的干女儿十分高兴,转头还给张文秋母女介绍刚刚从苏联回来参加革命的毛岸英。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但互相都有好感。之后大家又分散到各地开展革命工作。
1948年5月刘思齐回到西柏坡看望母亲,随后便赶往毛主席的院子看望一直对自己关爱有加的干爹。
在这里她再次见到了正和毛主席谈话的毛岸英。毛岸英还记得刘思齐,只是上次匆匆一别,也没来得及听到刘思齐竟然也管毛主席叫“爸爸”,一时间反倒是毛岸英更尴尬些。
随后毛主席便拉住刘思齐说什么都要留她吃饭,吃完饭刘思齐便开始听岸英大哥讲马克思主义,讲革命纲领,讲在莫斯科见到的风土人情,看着英俊又有学识的毛岸英,刘思齐第一次心动了。
之后的两人来往频繁了起来,曾经的关爱和兄妹之情也渐渐变成了爱情,于是便对外公布了恋爱的消息,毛主席听后更加欣慰,还和身边的人感叹,没想到当年的一句玩笑话,如今竟真的要和张文秋做亲家了。
不久后两人决定走进婚姻的殿堂,周总理的妻子邓大姐和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结伴找到了毛主席,说要给两个孩子保媒,毛主席和张文秋欣然允诺。
1949年10月的开国大典结束后,毛岸英和刘思齐找到了毛主席,向毛主席说明两人想将结婚的日子定在10月15日。
毛主席听完两个孩子的打算更高兴了,还亲自为两人写了几份结婚请柬,要两人去亲自送到周总理和朱老总手中。
婚礼如期举行,婚后的两人也十分甜蜜,本以为可以携手终老,然而一场战争的爆发,让这对刚刚成婚不久的新人天人永隔,作为活下来的那一个,刘思齐一辈子都未能忘怀。
毛主席的另一个“女儿”
1950年10月志愿军赴朝参战,毛岸英几次三番和父亲申请,他和别的战士没什么不同,也要去战场参战,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
临行前毛岸英照顾了几天正在做手术的妻子刘思齐,并向她告知,自己要出去一段时间工作,希望他不在的这段日子,刘思齐能够好好生活不断学习,等他回来两人再一同进步。
刘思齐没有想到这一次分别就成了永别。
1950年11月25日,美国军机轰炸了志愿军司令部,正要撤离的毛岸英突然发现,一份相当关键的作战地图还没取出来,于是不顾他人劝阻,毅然回到了指挥部,一阵轰炸过后指挥部沦为一片废墟,毛岸英同志再也没能走出那间屋子。
消息传回国内,毛主席突闻噩耗悲伤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岸英是他寄予希望的长子,更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好青年,他才刚刚结婚开始自己的人生。
在收到岸英牺牲的消息那几天,身边的工作人员后来回忆,毛主席不怎么爱说话,抽得烟也格外多,他虽然很难过但却没有忘记关心刘思齐。
他还特意交代身边的人,“思齐年龄还小,经不住事,又还在上学,这个消息拖一拖吧,先不要告诉她。”
一开始刘思齐并没有怀疑,只是时间一长,总是收不到毛岸英给她写的信,因此便隔三差五来毛主席这个侧面打听,毛主席都含糊过去了。不久后刘思齐偶然间看到了一张上战场前的大合照,竟在上面看到了毛岸英。
刘思齐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丈夫上了战场,她很清楚毛主席思念和担忧儿子的心情并不比自己少,因此之后再去看望毛主席的时候,也不再打听岸英的消息了,只是默默地等待着。
然而直到战争结束,停战协定都签完了,始终没有得到岸英的任何消息,刘思齐在三年的等待中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猜测,只是没有听到确切消息前并不死心。
不久后在刘思齐再次去中南海时,看到周总理和毛主席正在谈话,两人也将毛岸英早就牺牲的消息正式告诉了刘思齐。
尽管心里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当从毛主席这位自己从小就爱戴的父亲口中听到噩耗,刘思齐还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毛主席被刘思齐的悲哀感染,一时间难过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还是周总理劝下了痛哭的刘思齐:“思齐,你要节哀,你爸爸和你一样难过,他的手都冰凉了。”
刘思齐这才紧忙擦了擦眼泪,和周总理一起安慰了毛主席。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刘思齐又从毛主席的儿媳重新变回了主席的女儿。两人都将痛苦深深埋藏在心底,总是鼓励对方要好好生活保重身体。
毛主席为了让刘思齐尽快走出来,给她安排了好多学习工作的机会,甚至还将她送往莫斯科留学进修,他也曾想劝说刘思齐尽快走出来,再找一个好人嫁了,但看着刘思齐强忍悲伤在他膝下承欢时,毛主席还是忍住了,他很清楚不管是他自己还是刘思齐,都没能真正从失去岸英的痛苦中走出来。
1957年刘思齐回国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学习,毕业后延续岸英的意志,当了一名俄语翻译。
此时的刘思齐已经快三十岁了,毛主席看着自己的这个大女儿十分担忧,于是又多次劝她走出来,重新组成一个家庭,找一个关爱她的人结婚。
刘思齐想了许久后终于同意毛主席的提议,但她也跟毛主席说自己有个心结未解,当初岸英是瞒着她去了朝鲜战场,她想去看一眼岸英长眠的地方,了却这个心愿。
毛主席沉吟良久后同意了刘思齐的请求,立即派人安排前往朝鲜事宜,临行前又拿出了自己的稿费交给刘思齐和邵华,告诉她们这次去祭奠岸英是家里的私事,不要花公家的钱。
很快刘思齐就在邵华的陪同下前往朝鲜,回来后似乎终于放下了多年间萦绕在心间的阴郁,她决定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1962年,刘思齐与空军教员杨茂之结婚,毛主席又掏出自己攒下的三百块稿费给刘思齐置办礼物,并嘱咐她一定要经常回来看看他这个老父亲。
刘思齐和杨茂之婚后生下了四个孩子,刘思齐为自己的长子取名杨小英,用以纪念毛岸英。
在之后的许多年里,刘思齐曾多次前往朝鲜祭奠毛岸英,并始终和毛主席一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参考资料
【1】丁晓平,方习瑞.毛泽东和刘思齐[J].党史文苑,2013,(11):13-19.
【2】刘杉,何平.毛岸英和刘思齐情定西柏坡[J].党史博采(纪实),2011,(05):54-55.
【3】毛泽东三番五次催促儿媳改嫁[J].粮食问题研究,2008,(02):54.
【4】陈相安,张敬.刘思齐秘密赴朝[J].兰台世界,2000,(11)
:34.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00.11.032.
【5】江英,马千里.不尽的思念 ——访毛泽东的大儿媳刘思齐[J].湖南党史月刊,1993,(12):16-17.
【6】张玲.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J].贵州文史天地,1995,(0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