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六年,皇帝点名批评了总兵官柯彩

发布时间:2025-08-05 17:02  浏览量:2

康熙三十六年,皇帝点名批评了总兵官柯彩

武威进士馆 赵大泰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自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时长达六十一年,其间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准噶尔之乱等,功绩见著史册。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率领的准噶尔部进攻漠北蒙古部,威逼北京。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帝第三次对其进行亲征,坐镇宁夏指挥。

据清康熙三十六年实录记载,时任川陕总督的满族大臣吴赫于二月己丑(初八日)上疏,对购买征伐大军所需驼马的问题进行陈述:

“今甘肃巡抚郭洪与侍郎席密图等于肃州购买,臣则往宁夏与副都统阿兰台公同督买。但思驼马系大兵急需,一时购买,未必足数。请暂借西安八旗及各标营马八千五百匹,派出官兵送至宁夏,以应大军之用。其各标营缺马,令陕西巡抚动支正项钱粮,照实价给与兵丁买补。”

吴赫在短期内解决了征伐大军的军需,可谓是促成这次战役胜利的有功之臣。

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己丑(初九日),康熙帝在宁夏行营中召见了川陕总督吴赫,西安副都统阿兰台,宁夏总兵官王化行,原任总兵官王潮海、冯德昌,以及副将道员等人,以自己亲临边塞的所见所闻之苦,晓谕这些地方军队的管理者们要爱护兵丁,并对兵营中普遍存在的克扣、虚冒军饷一事进行了指责。

康熙皇帝在训谕官员时,特意表扬了赵良栋、师帝宾,点名批评了总兵官柯彩。柯彩于康熙二十六年由河南南汝总兵官调任凉州总兵官,康熙三十年卸任凉州总兵官,调任陕西延绥总兵官。皇帝说:

“即今总兵官柯彩,练兵甚精,前亦曾经效力,后以操守不好,致人疾怨,朕撤彼回京。”

康熙强调了武官要注重操守的保持:

“凡有功而居官好者,朕皆擢用矣。其一时声名甚佳,日久改节者,皆年齿渐增、贪货贿,计身家,而坐此失也尔。”

次日(闰三月十日),康熙亲笔御书“宁静致远”四字赐于吴赫,其晓谕之深意除从《淮南子·主术训》中阐明身为君主的自己对臣下吴赫的倚重之心外,也从诸葛亮《诫子书》中引出作为臣子的人也要秉持君子之行,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康熙的这幅书法作品,被刻成了石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石碑呈螭首方趺的长方形,趺座侧饰龙纹。碑石通高310厘米,宽83厘米。碑阳镌刻康熙皇帝玄烨御笔楷书大字“宁静致远”,“宁”字上方有钤印“康熙御笔之宝”一方,右侧楷书年款“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初十日”,左侧楷书题“赐总督川陕兵部右侍郎臣吴赫”。此碑书法用笔凝重饱满,俊厚沉稳,加上字体较大,气势宏伟。

据《康熙实录·卷一百八十二》之《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条记载,其记载为:

己丑(初九日)。上召四川陕西总督吴赫,西安副都统阿兰台,宁夏总兵官王化行,原任总兵官王潮海、冯德昌,及副将道员等谕曰:

朕往者未尝临边,不获目睹边地之苦,今巡行至此,视沿边地方,土脊民贫,但兵丁甚精锐,黄河以西,榆林一带,比他处实胜。然兵虽良,如不善抚绥,而困苦之,则兵虽良,无用也。善抚绥者,但将其应得钱粮如数支给,即是养兵之道。若不知抚恤,虽多给国帑,兵丁断不能沾实惠。

尔等武臣,多出身行伍,一旦居官,顿忘在昔为兵之苦,而扣克粮饷,于心何忍?今虽末员,当计日后渐臻大任,可不存心爱惜兵丁乎?朕又闻营中虚悬兵数,冒食钱粮,各处皆然,陕西尤甚,且或闻朕来见,招丁壮以补足原额者亦有之。

总之,督抚提镇当尽心体恤下寮,免其馈献,则下寮不知贫苦,下寮既不知贫苦,则断不剥兵以自肥矣。尔大小官员,各有俸禄养廉,衣食并无所缺,倘扣克虚冒,即罹于罪,关系利害非轻。即今总兵官柯彩,练兵甚精,前亦曾经效力,后以操守不好,致人疾怨,朕撤彼回京。

大都武臣之中,勇敢果毅,出力效用者多,而操守洁清者少。有慎于履任之初,而渝于后者。赵良栋操守颇好,恢复云南,秋毫无犯,在武臣中可谓良将矣。尔等居官,俱当法之,不可效其骄矜耳。

又闻总兵官师帝宾,操守甚清,虽身后而军士尚爱戴之。凡有功而居官好者,朕皆擢用矣。其一时声名甚佳,日久改节者,皆年齿渐增,贪货贿,计身家,而坐此失也。

尔等其遵此训旨意,通行晓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