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向晖:波澜壮阔的一生传奇
发布时间:2025-08-07 11:16 浏览量:1
文︱关品方
今年是熊向晖逝世20周年。他祖籍安徽凤阳(1919至2005,享寿86岁),生于山东莱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隐蔽战线工作者。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刑庭长。熊向晖1936年(17岁)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经蒋南翔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分队负责人。
当年蒋南翔23岁,是清华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是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蒋南翔后来(39至53岁)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1952至1966)长达14年。在他任内,清华大学的规模和学术水平显著提升。他推动教育与科研相结合,创建了原子能、自动控制等新兴学科,倡导“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理念。
有关蒋南翔,日后如有机会,笔者另文介绍。本文聚焦谈熊向晖。
1937年七七事变后,熊向晖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根据党组织指示,潜伏在国民党重要将领胡宗南(蒋介石嫡系亲信)身边10年,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37年国共再度合作,联手抗日。中共中央吸取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认为国民党是亦敌亦友,未雨绸缪布置隐蔽战线工作。胡宗南在西安统率重兵直面延安,周恩来认为有必要部署潜伏特工,遂指示蒋南翔推荐秘密党员加入国民党在长沙组织的“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蒋南翔推荐了熊向晖。周恩来在了解其情况后认为合适,指示将其作为“闲棋冷子”伺机力争安插在胡宗南身边,旨在推动国民党抗日;若合作破裂,或可起到减少损失的作用。
1938年,胡宗南来到湖南,组织《赴胡宗南部队战地服务团》。熊向晖奉命报名参加,充分准备。胡宗南亲自面试时,他坐而不立、对答铿锵,态度不亢不卑、立场不左不右的表现,给胡宗南留下深刻印象,彔取。面试成功后,熊向晖按组织指示,秘密到汉口八路军办事处。周恩来让董必武代表他与熊向晖详谈、传达核心任务:“长期埋伏、隐蔽身份、甘于做“闲棋冷子”、宁亢勿卑”,并赠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938年,胡宗南(42岁)手握重兵、名震一时。由于熊向晖表现突出,胡宗南保送他到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熊向晖遵组织指示、不动声色靠近胡宗南,逐步成为他的心腹秘书,负责起草讲话稿等核心工作,接触到国民党的核心机密。
熊向晖潜伏期间的主要贡献是1943年保卫延安。当年蒋介石密令胡宗南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闪击延安”,限6月30日完成部署,7月9日发起进攻。熊向晖及时获取该计划,通过秘密渠道(经由王石坚负责的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电台)报告延安。中央7月3日收到情报、得以提前应对。此前(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计划兵分九路“闪击延安”,调动60万军队进行部署。中共知悉后,向全国公开蒋介石的计划,同时进行军事布防部署,避免了遭受重大损失。在全国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搁置“闪击延安”的计划。熊向晖的情报既及时又准确,后来被毛主席称其为“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
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10年,利用接触到军事计划和政治决策核心机密的便利,持续为党组织传递关键情报。周恩来曾评价:“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达到军长,毛主席就先看到了”。
熊向晖(27岁)第一次和周总理(48岁)面谈,是在1946年6月10日,南京梅园新村30号中共代表团驻地,周总理为他布置具体任务。熊向晖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37年12月31日。当天周总理到武汉大学发表演讲,熊向晖在座聆听。当时他已加入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并被胡宗南部队录取,收到周恩来演讲的消息后,从湖南赶到武汉大学。根据他的回忆:“31日晨8时许,我赶到珞珈山,武汉大学礼堂已座无虚席,我挤站在墙边。有人指挥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大刀进行曲》。”当天周恩来的讲题为《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他鼓励青年们“第一,到军队里去”“第二,到战地服务去”“第三,到乡村中去”“第四,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熊向晖深受感染,演讲结束后,主动要求服务团让他暂留武汉,其实是找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请求安排具体工作;才有后来董必武代表周恩来分派给他做“闲棋冷子、长期埋伏”,争取靠近胡宗南的特工任务。
1949年建国前夕,熊向晖与周恩来在北京重逢,其隐藏的共产党员身份及潜伏的特工使命才正式公开。当时在座的有前国民党军要员。“国防部次长”刘斐感叹:“怪不得胡宗南会打败仗”。“和平谈判国民党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奇怪熊向晖是如何“起义”的?周总理笑着解释:“他1936年入党,去胡宗南是我亲自派遣。”众人惊讶之余,默然无语。
国共之争,成败在民心向背、民心趋避。新中国成立,国民党败走,共产党胜利,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抉择。
胡宗南虽然知道熊向晖曾参与学生运动,却始终未察觉其共产党员身份,1946年甚至着手安排保送他往美国学习。熊向晖的潜伏生涯,堪称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经典范例,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忠诚、智慧与牺牲精神。熊向晖作为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间谍”,在解放战争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7年3月,蒋介石下狠心,决定取消中共中央的武装和根据地,第二次计划“闪击延安”时,熊向晖又一次成功地将国民党的作战计划上报给中共中央。相关情报如雪片飞至,直接导致了国民党的进攻失败,为中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优势。熊向晖当年的工作已不仅限于提供战略信息,他还参与了胡宗南的具体战术准备。延安的空城计让胡宗南部队陷入困境,中共中央赢得了战略转移的空间和时间。
1947年夏天,胡宗南资助熊向晖到美国留学深造,终于成行。同年9月,因北平地下党的一部秘密电台被国民党特务破获、熊向晖的上线联络人王石坚被捕,文件痕迹追踪到熊向晖,导致他的中共特工身份暴露。当时熊向晖已身在美国,胡宗南震惊之余,决定不予处理。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胡宗南的面子问题,他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被欺骗多年,在蒋介石面前难以启齿,无法交代。周总理料事如神。熊向晖在美国虽然千钧一发,但化险为夷。组织指示他偃旗息鼓,继续潜伏,回国静候时机,“胜利后归队”。
事实证明,熊向晖不仅是情报传递,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影响战局走向。建国后他投身外交战线,在周总理的领导下,为党和国家继续作出卓越贡献。他参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凭借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推动多项外交事务。后更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组书记兼副董事长,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作用。
1976年,熊向晖衔命居间促成叶剑英与华国锋合作粉碎“四人帮”。他的一生,践行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其潜伏智慧和斗争策略,在隐蔽战线和外交舞台的双重贡献,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智勇双全”的典范。周恩来评价熊向晖是“最成功的潜伏者”,他潜伏的事迹和斗争的场景,在国际情报工作领域,至今仍被视为教科书案例。
笔者知道有关熊向晖的事迹久矣,对他的胆略和智慧感到由衷敬佩。1947年是熊向晖的高光时刻。他赴美留学前,1月在南京与谌筱华结婚。婚礼由蒋经国担任证婚人,所有费用均由蒋经国承担。婚礼在以黄埔军人为主的“励志社”举行,蒋经国还特别指派其秘书陈元全权操办。
直到1949年建国前夕,周总理公开他的地下党员和单线联系的工作时,他的家人和熊夫人都从未得知熊向晖的真实身份。他们获悉熊向晖潜伏于龙潭虎穴长达10年而侥幸全身而退的真相时,百感交集,据说有不禁流泪的、也有感到自豪的。熊向晖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初,继续在外交战线的国家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广受同事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退休后直至2005年因病逝世,享年85岁,圆满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笔者行文至此,为了叹咏周熊两人卧虎藏龙、肝胆相照,不可无诗。
(周)虎穴藏锋数十年,闲棋冷子铭周公。运筹帷幄擎天手,砥柱危澜暗夜穹。
(熊)力破千军传密报,功成九鼎定关中。山河喜见红旗展,青史长记熊孤勇。
- 上一篇:丁肇忠逝世,享年93岁
- 下一篇:因病医治无效,丁肇忠教授在长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