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57年,朱祁镇复位,于谦被杀,事后明英宗感叹:错杀了于谦

发布时间:2025-08-29 12:24  浏览量:13

公元1457年正月,“南宫之变”朱祁镇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密谋下成功复位,皇位在失去8年后,又重新回到他手里。

他复位第一件事奖励功臣,为他们加官晋爵。第二件事治罪拥护朱祁钰的忠臣于谦。

杀于谦容易,给他定罪却很难。因为于谦这一辈子,活得太干净了。一不贪污,二不受贿,三不叛逆,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最终于谦向岳飞一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冤杀。当于谦死后被抄家时,连抄家的官员都震惊了,堂堂一品大员,家中竟然这么穷。

除了生活的必需品之外,竟然没有多余的一分钱。朱祁镇听到这个消息时,也禁不住长叹一声,不该错杀了于谦。

0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正是于谦一生真实的写照。1398年,于谦出生在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他从小不但聪慧过人,而且勤奋好学,对诗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10岁那年,一次于谦骑马不小心冲撞了杭州巡按。巡按怒不可遏,可于谦不慌不忙,凭借自己的才华机智应对,不仅没有受到责罚,还得到了巡按的赏识,获赏十两银子 。

十七岁时,他参加乡试,不料却意外落榜。这次挫折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发愤图强。终于,在24岁那年考中进士,正式踏上了仕途 。宣德元年,于谦被任命为御史。他在回答明宣宗的问题时,言辞流畅,声音洪亮,给宣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明宣宗御驾亲征,于谦随行。朱高煦听闻皇帝亲征,吓得胆战心惊,最终出城投降。

宣宗让于谦数落朱高煦的罪行,于谦义正言辞,声色俱厉,朱高煦被说得伏地颤栗,自称罪该万死 。

这一番表现,让于谦声名远扬,也让宣宗更加赏识他 。于谦为人正直,清正廉洁,始终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

他在江西巡按时,深入民间,明察秋毫,为数百名蒙冤受屈的百姓洗清了冤情,让他们死里逃生 。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称他为“于青天” 。

02

后来,于谦担任河南、山西巡抚。在任期间,当地遭遇饥荒,百姓生活困苦 。于谦心急如焚,他积极组织赈灾,开仓放粮,还亲自到灾区视察,安抚百姓 。

为了让百姓能够度过难关,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免赋税、兴修水利等 。在他的努力下,百姓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 。当时的官场风气很差,地方官进京时,都要给朝中权贵送礼,以求得他们的关照 。

但于谦却从不这样做,他痛恨这种腐败现象 。有人好心劝他:“老兄,你进京不带点礼物,怎么行呢?哪怕带点当地的土特产也好啊 。”

于谦听后,爽朗地一笑,指着自己的袖口说:“我唯有清风耳 ”。

从此,“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成了于谦清廉为官的代名词 。

正统十四年,一场震惊朝野的变故——土木之变爆发了 。

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俘虏 。

消息传来,京城上下一片恐慌,朝廷陷入了混乱之中 。

03


面对如此危急的局势,许多大臣惊慌失措,甚至有人提议迁都南京,以躲避瓦剌的锋芒 。

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他坚决反对迁都,大声疾呼:“京师,天下根本,宗庙、社稷、陵寝、百官、万姓帑藏、仓储咸在,若一动则大势尽去,宋南渡之事可鉴也 。”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一剂强心针,稳住了人心 。在于谦的坚持下,朝廷决定另立景帝,稳定国政 。同时,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京城的防御工作 。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一方面重组京军,将传统的“三大营”改为十个团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另一方面,积极筹备粮草、兵器,加强京城的防御工事 。他还派人到各地招募士兵,调外地军队进京勤王,使京城的兵力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 。在瓦剌军兵临城下之时,于谦亲自披挂上阵,率领明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

他立下军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在他的激励下,明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百姓们也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协助明军守城,他们登上房顶,用砖石向瓦剌军砸去 。经过多日的激战,明军终于击退了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于谦力挽狂澜,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明朝,使国家转危为安 。他的功绩无人能及,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和尊敬 。然而,他的正直和忠诚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怨恨 。

04


景泰帝病重之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复辟 。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怀恨在心,在石亨等人的诬陷下,以“意欲迎立外藩”的罪名将于谦逮捕 。

于谦被下狱后,许多人都为他鸣冤叫屈 。但明英宗心意已决,执意要将于谦处死 。临刑那天,于谦神色自若,毫无惧色 。

他一生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抄家时,锦衣卫发现这位朝廷大员竟然家无余财,唯一一间紧锁的屋子,里面也只有皇帝御赐的蟒袍、剑器 。于谦的死,让天下人感到悲愤不平 。百姓们痛哭流涕,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官而痛心 。就连他的敌人,也对他敬佩不已 。

一个叫朵儿的指挥,多次恸哭祭奠于谦,即便遭到鞭打,第二天依然继续 。后来,明英宗也多次后悔,感叹于谦若在,国事不至于如此 。于谦虽然含冤而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他以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 。

他一生光明磊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十几岁就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以此做为自己的人生方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成为国家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正廉洁,没有贪过污受过贿。手握重权,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操守。

他的一生光明磊落落,他的故事可歌可泣,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

他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于谦,真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