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到重庆公干,偶遇一名理发匠后惊呼:司令员你怎么在这?
发布时间:2025-08-30 10:09 浏览量:9
文:沧海一书客
“司令员,你怎么在这啊?!”
这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开国上将李聚奎到重庆公干时,在街边偶遇一名剃头匠时说出来的话。
李聚奎将军为何会称呼一个剃头匠为司令呢?
卢沟桥事变之后,河北迅速沦陷,原本是晋绥军新兵教官的段海洲对于日军侵略行径痛恨不已,再加上阎锡山抗日决心不定。
于是段海洲毅然决然的离开晋绥军返回家乡安平组建抗日武装。
不久后,他便利用自己在晋绥军教官的身份,成立了一个几十人的武装,取得几次小型战斗的胜利之后,这支抗日武装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段海洲部的迅速发展也招来了很多居心叵测之人的注意,其中就以赵云祥名头最盛。
当时赵云祥麾下有一支将近一万人的武装,但是由于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很不受当地民众爱戴。
急于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的赵云祥对此并不理会,并且准备收编段海洲部。
段海洲深知赵云祥的行事作风,于是便出言拒绝,赵云祥不愿善罢甘休于是再三邀请。
不过等来的却是段海洲的拒绝。
接二连三的拒绝,使得本就小肚鸡肠的赵云祥彻底恼羞成怒。
随即便凭借着人多枪多的优势,对段海洲部进行袭击,由于实力悬殊较大,段海洲部节节败退,虽然最终段海洲稳住局面,但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保存实力,段海洲向八路军抛去橄榄枝,而我军早就听说过段海洲的名号,自然也没有拒绝。
于是便委派时任旅参谋长的李聚奎到段海洲部对部队进行训练。并且给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的番号,段海洲为司令员,李聚奎为政委。
起初,李聚奎和段海洲相处的十分融洽,部队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没过多久,段海洲竟然不辞而别了......
原来,段海洲虽然思想进步,也能与李聚奎相处融洽并且带着部队打胜仗。
但段海洲终归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思想教育,打心眼里还是觉得自己才是这支部队的掌舵者。
可是李聚奎作为作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极强的八路军干部,在打仗上边比仅仅当过几年教官,几乎从未打过仗的段海洲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几场仗下来,段海洲也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而且部队明显对李聚奎更加信服。
这使得段海洲作为部队创始人,心中很不舒服,但是为了部队能够真心抗日,于是便主动离开了。
虽然段海洲离开了,但是按照他胸怀大志的性格,应该可以有一番作为,那么他又是如何沦落为一名剃头匠的呢?
这就要从段海洲离开之后的一个决定说起。
当时段海洲离开部队之后有些意志消沉,所以并未第一时间寻找落脚点,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石友三得知。
石友三对于段海洲部之前的作战经历十分钦佩,于是便诚邀段海洲加入自己麾下。
为了打动段海洲,石友三还亲自写信,并且应允段海洲当团长。
这些条件很快便打动了段海洲,以至于段海洲没有过多考虑就加入了石友三的部队。
原本段海洲只是想找一个靠山进行抗日,可是石友三的决定却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众所周知,石友三是出了名的墙头草,作为冯玉祥的部将,曾多次在冯玉祥和老蒋之间反复倒戈。
日军南下之后,石友三竟然还公然投降日军当了汉奸。
这对于痛恨日军的段海洲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便离开了石友三的部队。
随后,段海洲又受到了国民政府的邀请,彼时段海洲还想报效国家,便想着回归我军,但是由于实在是没脸再见搭档李聚奎,所以便答应了国民政府。
从此之后,段海洲便以国民党将领的身份始终活跃在抗日第一线。
随着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段海洲也因为战功被任命为国军师长,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就此荣归故里,但是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他的愿望再次落空。
起初段海洲并不想与我军作战,因为他毕竟曾是我军的一员,但是效力于国民政府使得段海洲不得不执行命令。
于是便与我军展开过几次战斗,不过每次战斗段海洲都命令部队主动脱离接触。
可即便是这样,老蒋还是升任他为副军长,可那是国民党早已日薄西山,很多国军将领纷纷选择起义投诚,按理说段海洲也有这个机会,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因为他明白,早些年的不辞而别肯定让我军领导人对他意见颇多。
即便是我军打出起义无罪的名号,段海洲还是感到十分羞愧,所以便趁着国民党撤军之际,独自一人隐姓埋名来到重庆,当起了剃头匠。
每每回忆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段海洲都会感到一阵唏嘘,要不是当初自己小肚鸡肠,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可是段海洲始终不愿意回归部队,知道建国不久之后,李聚奎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一情况。
当时李聚奎因为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不久之后,李聚奎就奉命到重庆公干,工作临近尾声时,李聚奎决定上街感受一下重庆的风土人情。
突然他便看到路边的剃头匠很眼熟,凑近一看,这不就是段海洲嘛,于是立刻惊呼道:司令员,你怎么在这啊。
段海洲也第一时间认出了李聚奎,异样的情感瞬间充斥的内心,随即便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告知了李聚奎。
李聚奎听完之后也是埋怨道:司令员,你真是糊涂啊,你等着我这就向中央汇报,你对革命是有功劳的啊,不该埋没至此。
随即,李聚奎就将段海洲当年组织武装抗日,以及与自己搭档战斗的事迹上报中央。
毛主席对此事也是极为重视,于是便亲自作出批示,任命段海洲为当地的政协副主席。
在得知,祖国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贡献之后,段海洲心中既兴奋又愧疚,后来他便一直坚守岗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受当地民众的认可。
参考资料
李聚奎:“青年抗日义勇军团”的新生 - 口述和回忆综合资料 - 抗日战争纪念网